内容简介
《我的父亲朱德》通过朱德之女朱敏的叙述,传达了朱德他老人家许多鲜为人知、感人至深的事。朱德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他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无私地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中国人民,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的丰功伟绩和高尚品德永远镌刻在人民心中。
经常书评
爹爹有句常挂嘴边的话,至今还让我感到萦绕耳际:“记住你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人民没有赋予你特殊的权利!”<br> ——朱敏<br> <br> 你们要向工农学习,拜他们为师,和群众打成一片。离开群众,你们将寸步难行,你们将一事无成。<br> ——毛泽东<br> <br> 我作为国家的总理,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一向反对“衣锦还乡”的旧习俗,希望在全党、全国树立起四海为家的新风尚。我如果这样要求别人,是不是就应该首先从自己家里人要求起?否则我再说什么也没有力量。<br> ——周恩来<br> <br> 我是国家主席不假,但我首先是个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为个人小家庭服务。我手中有点权也是真的,但这权是党和人民给的,我只能用于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br> ——刘少奇<br> <br> 我们是共产党人,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不是封建王朝一人当道鸡犬升天的时代。你要记住一点,你是一个普通的人,和所有普通人一样,要自食其力。<br> ——朱德
目录
第一章<br> Part.1 14岁的我第一次看见亲生父亲,眼泪禁不住地直流。<br> Part.2 国共开始摩擦,姨妈突然失踪,我的命运因此改变了轨迹。<br> Part.3 在爹爹的窑洞里,我认识了康克清妈妈。<br> Part.4 以为爹爹忘记了我小时候的事情,哪知爹爹清楚地记得我出生的日期和模样。<br> Part.5 爹爹一生简朴,和普通士兵一样,结果闹出许多笑话。<br> Part.6 看见毛泽东,我惊奇地直呼他大名,事后受到爹爹的批评。<br> Part.7 爹爹他们从前线回来,给雪人点燃一支香烟。<br> Part.8 皖南事变突发,中央领导人夜以继日地谋略对策。<br> <br> 第二章<br> Part.1 考取秀才的爹爹破碎了全家人用汗水积攒的希望。<br> Part.2 爹爹顶住“好男不当兵”的压力,由此开始漫长的职业军人的生涯。<br> Part.3 爹爹和刘伯承是亲密的战友,谁想到以前他们是战场上的冤家。刺骨的渴望。<br> Part.5 爹爹以顽强的毅力战胜烟瘾,踏上了海外求索真理之路。<br> Part.6 孕育我生命的同时,爹爹也迎来了他的“新生”。<br> Part.7 爹爹在留学的同志们眼中是一位带有神秘色彩的人物。<br> Part.8 爹爹的真知灼见,令中国留学生和当地德国人敬佩不已。<br> Part.9 面对右派的冲击,爹爹如怒目金刚。在德国,他萌发了中国未来的人民战争军事思想。<br> Part.10 国内的革命志士在流血,海外的爹爹也身陷洋牢房。<br> Part.11 在爹爹和母亲到达莫斯科后,我顺利来到了这个世界上。<br> <br> 第三章<br> Part.1 南昌起义是爹爹第一次以共产党员身份参加领导的战役。<br> Part.2 危难之中爹爹与陈毅结为生死之交。<br> Part.3 井冈山大会师,由此开始了“朱毛”岁月。<br> Part.4 先是雪山后是草地,爹爹像悲伤的父亲搂住生命垂危的战士不肯撒手。<br> Part.5 长征途中,有一匹神奇的战马始终伴随着爹爹,放马娃子也因它来到了爹爹身边。<br> Part.6 “西安事变”消息传来,爹爹立即投入紧张的商谈之中。<br> Part.7 毛主席也是咱们杨家岭的乡亲,咱还有啥抹不开的?<br> Part.8 娱乐之时无官兵老少之分,爹爹喜爱打篮球却“敌我不分”。<br> Part.9 娇娇和我一起去莫斯科,我才知道娇娇的妈妈是贺子珍。<br> <br> 第四章<br> Part.1 为了学习文化知识,我不得不再次离别亲人。<br> Part.2 看见飞机好像现在人看见了天外星球一般,我们激动得直往上爬。<br> Part.3 我们四个活人变成了四个长形行李卷。<br> Part.4 在我们的成长中,青少年的履历几乎被苏联这块伟大而悲壮的土地填满了。<br> Part.5 夏令营顷刻不复存在,我们21名各国的孩子身陷战争的火海中。<br> Part.6 面对德国鬼子,我们将自己的假身世背得滚瓜烂熟。<br> Part.7 刚才还堆着臃肿笑容的德国军官举起了屠刀,两个孩子倒在血泊中。<br> Part.8 到了9月份,苏联丧失的国土面积已经超过一个法国的面积。<br> Part.9 1942年夏季,我已经十六岁了,却像个十二三岁的小孩子那样弱小。<br> Part.10 我落入法西斯魔掌时,爹爹他们为度过抗战最艰苦的时期开发了南泥湾。<br> <br> 第五章<br> Part.1 就是走到
试读
第一章 <br> Part.114岁的我第一次看见亲生父亲,眼泪禁不住地直流。<br> 越走越荒凉,越走越寒冷。<br> 黄土高原静若处子,在百年孤独中守着它的纯洁和欲望。<br> 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并没有因为战争的硝烟而改变它的安详面目。近处,远处,都沉浸在死一般的寂静中。<br> 昨夜一场小雨,天空如洗般的碧蓝,黄土山道却泥泞不堪。一支由马车和身穿八路军军装的“小战士”组成的队伍缓缓在山沟沟里的小道上行进,车轮腾腾飞溅起的稀泥浆,点缀在车上一个个瘦小的身躯上。<br> 多日来,我们这支特殊的队伍在黄土高原的腹部行进,大家从脚底一下一下的叩击中,获得了黄土大地的地气,渐渐,这片特殊土地的生命脉搏融进了我们幼小的身躯中,我们开始习惯这里的一切,觉得眼前的景物是那么神奇和美好,那厚厚的黄土坡,似乎就是由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深厚文化积淀而成的,显得那样动人,富有生命力。一个个圆圆山头散落着一群群牛羊,铺垫着一层层梯田,还有山梁上一排排窑洞……无不向来者表达它悠久的历史和黄河流域灿烂的文化。<br> 雨后天晴,秋阳高照。<br> 一个陕北汉子雄厚的嗓音翻过山梁,划破了清晨的寂静:<br> 红各彤彤的太阳蓝各盈盈的天……哎!<br> 白各牙牙的妹妹……站在大路边,<br> 泪珠珠从那个毛眼眼里流……<br> 我的那个哥哥啊,什么各时候打胜仗把家回,来把妹的手牵……哎?<br> “这歌你们听懂没有?真好听哎!”随着一声欢叫,马车停下吱咛咛乱响的轱辘,坐在马车上的娃娃们扬起灰蒙蒙的脸庞,倾听山梁那边飘过来的陕北调子。<br> 那个刚才欢叫的女孩也扯起嗓子学着陕北调调:“蓝各盈盈的天……哎!把妹的手牵……”<br> “哈哈……”引得全体“战友”哄堂大笑,尽管这大笑要付出嘴唇再次干裂的代价,但是,大家还是慷慨地咧开嘴放出了笑声。当然,这个调皮女孩的嘴比任何一个人都要先沁出血珠子,但是她还是非常快乐,这一逗一笑,把大家的疲劳和寂寞都赶走了。<br> 这个女孩不是别人,正是我这个乐哈哈不知道忧愁的四川女子!<br> 我穿着宽大的灰色军装,臂膀上带着红色十字袖章。不过,可千万别以为我如何在抗日前线救死扶伤……其实我仅仅突击学会了伤口包扎就开始了这身打扮,这是我们这支特殊队伍的包装,也是安全抵达延安的护身符。<br> 我们十几个人中除几个是去延安工作的大人,其他都是十多岁的孩子,和我一样,也是周恩来伯伯通过地下党找到的,都是和父母失去联系多年的革命后代。共同的命运使得我们彼此亲近,我们相互照顾、相互帮助,像我们的父辈那样,成为患难与共的革命战友。同我一起走的还有我的表妹贺高洁,她才13岁,因为在成都的姨妈考虑到国共关系日趋紧张,怕自己的地下党身份暴露会连累女儿,就让她和我一起去延安。<br> 我们是1940年10月由四川大后方出发的,一路北上,准备到中共中央驻地延安和自己的家人会面。当时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安排我们走时,就考虑了途中要经过国民党统治的好几座城市,几十道封锁线,如果没有堂而皇之的身份是很难通过的。再说我们年龄不过才十四五岁,结集往北走,很容易让日军或是国民党起疑心。八路军办事处的叔叔们根据周恩来伯伯的指示,为我们办理了护士学校的毕业证书和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下达到前线参战的命令书,并且派了一个警卫叔叔亲自护送我们。有了这硬邦邦的证件,我们这支小护士队伍便一路畅通无阻,顺利地通过武汉进入了西安,又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的安排下,先乘大卡车走一段,进入陕北后,改换马车,遇到险峻地段,就下马车步行。这样,我们风雨兼程走了一个多月,终于在1940年12月底抵达了延安宝塔山脚下。<br> 延安一天天地临近。<br> 关于父亲,我脑海里一片空白。<br> 为了填补脑海里的空白,我用了几乎14年的时间,不断幻想,不断更新,不断塑造,尽量去想象一个善良、英俊、很有大男子汉味道的父亲。尽管这个带有斑斓色彩的父亲,是我借用同学的父亲和听外婆和姨妈讲述的父亲描绘出来的,但在我见到父亲以前,这个虚构的“父亲”一直忠实地伴随着我,慰藉着我没有双亲疼爱的心灵。有什么委屈,有什么欢乐,就一个人在心里悄悄讲给“父亲”听、“父亲”也用我编造的语言来和我对话……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