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包法利夫人》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福楼拜的代表作。它讲述的是一个受过贵族化教育的农家女爱玛的故事。她瞧不起当乡镇医生的丈夫包法利,梦想着传奇式的爱情。可是她的两度偷情非但没有给她带来幸福,却使她自己成为高利贷者盘剥的对象。之后她积债如山,走投无路,只好服毒自尽。福楼拜以貌似冷漠的态度,非常“客观”地揭示了酿成这一悲剧的前因后果,陈述了社会所不能推卸的责任。
经常书评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包法利夫人》是经典文学著作之一。阅读经典,减少浮躁,沉潜历史,受益无穷。
——王蒙
读过十大名著,犹如拥有一笔财富!
——莫言
读十部伟大的书,做一个高贵的人。
——周国平
每当阅读文学经典的时候,我就非常兴奋,仿佛自己将面对一个很盛大的节日,非常的愉悦!
——王安忆
经典的光芒穿越时空,永远照耀文学的后来者。
目录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试读
第一部
我们正在自习,忽然校长走了进来,后面跟着一个没穿制服的新生和 一个搬着一张大课桌的工役。睡着的学生都惊醒了,每个人都站起身来, 仿佛正用功时给打扰了似的。 校长做手势让我们坐下;然后转身向负责我们学习的老师说: “罗杰先生,这儿给你送来一名新学生。他先编在二年级;如果他的 学习成绩和操行都不错,可以让他升人高班,论年龄他是该编在那里的。 ” 新学生站在屋角里,几乎给门挡得看不见了。他是一个乡下孩子,年 龄在十五岁上下,个子比我们所有的人都高。头发剪得平平的,就像乡下 教堂里圣诗班的孩子。他看来很规矩,但显得十分局促不安。他穿一件绿 布黑纽扣的短上衣,尽管他肩膀不宽,这衣裳在胳肢窝附近却像绷得很紧 似的。从袖子开口的地方可以看见他那常年裸露在外的红红的腕子。他的 裤子呈浅色,吊得高高的,露出他穿蓝色袜子的小腿。他脚上穿着一双没 擦亮但很牢实的钉了大头钉的皮鞋。 大家开始背课文。他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敢用手臂支头,连腿也不敢 跷起,就像在听讲道似的。到两点钟响铃的时候,还得老师叫,他才出来 和大家一起玩。 在回教室时,我们总把帽子扔到地上,这样我们的手就可以比较自由 地活动。我们一般是从门口把帽子扔出,让它从板凳下面穿过去,一直打 到墙上,扬起好些尘土。这是我们的规矩。 但是这新生也不知是没有留心我们这种做法,还是不敢照我们的办法 行事,就在祷告完毕之后,他仍然把帽子放在膝盖上。他这顶帽子凝聚着 多种特色,兼具熊皮帽、方顶军盔、圆顶毡帽、水獭皮帽和棉布@帽的特点 。总而言之,它是这样一件寒碜东西,它那不声不响的难看样子就像一张 带有无法捉摸表情的白痴的面孔。这顶帽子呈椭圆形,里面由鲸鱼骨支撑 ,前面有三道圆形凸边,接着是互相交错的丝绒和兔皮做的菱形方块,一 块块之间隔着红道儿,然后是一个口袋形的东西,最后面是一个绣着极其 复杂的图样的多角形硬板,上面垂着一根细长的带子,末梢吊着一缀金丝 穗。这是一顶新帽子,帽檐还闪闪发光。 “站起来。”老师叫道。 他站起身,帽子掉到地上。全班都笑了起来。 他俯身把帽子捡起。他旁边的孩子马上用胳膊肘把它捅下去,他又再 一次把它捡起。 “搁下你的军盔吧。”这位爱打趣的老师说。 班上发出一阵大笑,窘得这孩子不知该把帽子拿在手上,丢在地下还 是戴在头上才好。他坐了下来,把帽子放在膝盖上。 “站起来,”老师说,“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 这新生张口结舌地说出了一个大家都没听清楚的名字。 “再说一遍。” 这结结巴巴的声音又重复了一次,但马上就被孩子们的嚷叫声盖住了 。 “大声点儿说!”老师喊道,“大声点儿说!” 新学生下了最大决心,把嘴张得大大的,像喊人似的,提高嗓门,叫 出了“夏·包法利”这几个字。 课堂上马上发出一阵喧嚣,声音越来越大,里面夹杂着尖叫声。有人 嘘叫,有人吼嚷,有人顿足,有人反复地喊:“夏·包法利!夏·包法利 !”声音久久才逐渐减弱成零星叫声,好不容易才完全平静下来;但有时 这喧闹声在一排学生中还会重新开始,这里那里还会发出压低的笑声,像 没有燃完的鞭炮。 在老师一再喊叫要加重作业来惩罚他们时,班上的秩序才慢慢恢复。 老师让新学生重说他的名字,让他拼读出来,再说一遍,最后总算听清楚 他的名字是“夏尔·包法利”。然后他让这可怜家伙坐到讲台前那张懒孩 子坐的板凳上去。这孩子站起身来,但在走开时又犹豫了一下。 “找什么?”老师问。 “我的帽……”新学生胆怯地说,他不安的眼睛向四周望了望。 班上又是一阵闹嚷;老师怒声喊道:“全班每人给我抄五百行诗!” 果然这句话就像海神涅普君的咒语一样灵,喧闹声马上停止。“安静!” 恼怒了的老师一面说着一面从帽子里掏出手绢擦他的前额。“至于你,新 学生,你得给我把‘ridiculus sum’这句话抄二十遍。” 后来他又用比较柔和的声音说: “放心,你的帽子会找着的,没人偷你的帽子。” 大家都安静下来,低下头看书。在两个钟头之中,新学生坐得规规矩 矩。尽管隔一会儿就有人用笔尖扔个小纸团打到他脸上,他却只用手把脸 擦一擦,身子一动也不动,眼睛仍然瞧着书。 晚自习的时候,他从课桌里抽出套袖,把一些小东西整理好,然后就 细心地在纸上画线。我们看到他认真地学习,每个字都查字典,花了不小 的气力。无疑正由于他表现了这种坚强的意志,他才没有降到下面的班级 里去。因为,他虽说对语法规则了解得还可以,但造起句来却一点不通顺 。他开头学拉丁文,是村子里的牧师教的。为了省钱,他的父母挨到不能 再挨才送他上学。 他的父亲夏尔·顿尼·巴多诺梅·包法利先生过去是一位外科助理医 官。在一八一二年前后,由于受一个征兵事件的牵连被迫离职。后来他靠 模样长得好,赢得一个帽铺老板女儿的爱,这样不费气力捞得了六万法郎 的陪嫁。他长得漂亮,会吹牛,走起路来故意让马靴铿锵作响。他两腮的 胡须和八字胡连成一片,手上经常戴着
前言/序言
人类正在经历着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作为精神产品的图书也不例 外。读者面对品种繁多、应接不暇的图书信息,同样面临如何选择的窘境 。即便是面对数百部在文学史上地位显赫的经典名著,选择也一样无法回 避。 2006年,美国《读者文摘》和《纽约时报》组织欧、亚、美、澳、非 五大洲的十万读者进行投票,评选出了世界十部文学经典。2007年,英国 《泰晤士报》报道,英、美和澳洲的125位作家应邀从五百多部最受读者喜 爱的文学作品中评选出他们心目中最值得阅读的十部经典。另外,《泰晤 士报》还通过读者问卷调查,让英国读者选出他们心目中的十大经典名著 。在这些经典名著榜单中,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和 《安娜·卡列尼娜》,法国作家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司汤达的《红 与黑》,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等,赫然在列。毫无疑问,这 些作品代表了欧美国家最具世界性、最受读者欢迎的文学经典。 为了方便我国读者选择自己必读的世界文学名著,我社决定推出上海 文艺版的“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在参照上述种种“十大文学经典”榜单的基础上,我们征求了国内众 多实力派作家和著名文学翻译家的意见,选择了十部真正称得上“经典中 的经典”的世界文学精品。同时,我们坚持“名著配名译”的原则,避免 急功近利、粗制滥造,以致貽害读者与后人。 我们衷心期望,放在您面前的这套“世界十大文学名著”不仅能为我 国读者打开一道进入世界文学殿堂的大门,而且由此将读者引向一个更为 广阔、有益的文学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