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马塞尔·普鲁斯特(1871-1922)在法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他在小说创作中实现了一场“逆向的哥白尼式革命”:人的精神重又被安置在天地的中心;小说的目标变成描写为精神反映和歪曲的世界。他改变了小说的传统观念,对日后形形色色新的小说流派的出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划时代巨著,是二十世纪世界文坛*重要的小说之一,与《尤利西斯》并称意识流小说的巅*。这部小说以清新灵动的独特艺术风格,使逝去的时光在他笔下重现,从中抒发对故人、对往事的无限怀念和难以排遣的惆怅。
安德烈·莫洛亚曾说过:“普鲁斯特简单的、个别的和地区性的叙述引起全世界的热情,这既是人间*美的事情,也是*公平的现象。就像伟大的哲学家用一个思想概括全部思想一样,伟大的小说家通过一个人的一生和一些*普通的事物,使所有人的一生涌现在他笔下。”
精彩书摘
第一部 贡布雷
一
有好长一段时间,我很早就上床睡觉。有时,我的蜡烛一熄灭,我眼睛立刻闭上,连“我要睡着了”都来不及想一下。过了半个小时,我才想到该睡着了,但一想却反倒醒了过来;我以为手里还拿着书,想把它放下来,把灯火吹灭;我在睡着时一直在思考刚才读过的东西,只是这种思考有点奇特;我觉得书里说的都是我自己的事,例如教堂、四重奏以及法兰西斯一世和查理五世的争斗。在我醒来后几秒钟的时间里,这种想法依然存在,它并没有使我的理智感到难受,但却犹如眼罩一般,遮住我的眼睛,使我无法看到蜡烛已经熄灭。后来,我开始感到这种想法无法理解,犹如前辈的想法转世还魂;那本书的内容渐渐离我而去,我可以把自己跟它联系起来,也可以不作这种联系;我立刻恢复了视力,并惊讶地发现我周围一片漆黑,这黑暗使我的眼睛感到十分舒坦,但感到更加舒坦的也许是我的思想,在我的思想之中,这黑暗是一种无缘无故地出现而又无法理解的东西,而且确实漆黑一片。我心里在想,现在会是几点钟了;我听到火车汽笛的呜叫声,这声音有点遥远,犹如林中孤鸟独鸣,以说明距离的远近,使我仿佛看到,在空旷的乡村,旅客匆匆前往下一个车站,而他所走的小路,将铭刻在他的记忆之中,因为他路过一个个陌生的地方,看到异乎寻常的行为,不久前进行的谈话,在异乡灯光下的道别,在这寂静的夜晚仍萦绕在他耳边,还有回家后的温馨,这一切都使他心情难以平静。
我温情脉脉地把左右面颊都贴在枕头面子上,枕头圆鼓鼓的,犹如我们小时候红润的脸庞。我划亮火柴,看了看表。时间已近午夜十二点。在此时此刻,被迫旅居他乡的病人,寄宿陌生的旅馆,因发病而惊醒过来,看到门下一道亮光,感到欣喜万分。真走运,天亮了!过一会儿,旅馆的侍者就要起床,他一摇铃,就会有人前来侍候。痛苦有希望解除,他就有勇气来忍受这种痛苦。这时,他觉得听到一些脚步声;脚步声越来越近,然后又越来越远。门下的那道亮光也随之消失。午夜十二点;煤气灯刚刚熄灭;最后一个侍者走了,他整夜都得这样待着,忍受着病痛的煎熬,却又得不到任何治疗。
我再次进入梦乡;有时,我醒来片刻,只听到木器家具内部发出的爆裂声,就睁开眼睛,凝视这漆黑的万花筒,借助意识在瞬间发出的微光来观赏家具、房间和万物的沉睡,我只是其中小小的一份子,很快就同它们一样失去知觉。或者我在睡着时不费吹灰之力就回到我那一去不复返的人生之初,再次感到我童年时的一种惧怕,即惧怕我姑公拉我鬈发,这种惧怕消失之日,对我来说犹如新纪元开始,那是我鬈发被剪掉的那天。我在睡梦中忘记了这件大事。我醒来时却又立刻想了起来,我是因为不想给我姑公的手抓住才醒来的,为了以防万一,我就用枕头把脑袋完全捂住,然后返回梦幻世界。
有几次,犹如夏娃用亚当的肋骨造出,一个女人在我睡着时从我错位的大腿里产生。她产生于我即将品尝到的愉悦,我却认为这愉悦是她赋予。我的肉体在她的肉体上感到自己的体温,正想和她交合,却醒了过来。同我刚才离开的那个女人相比,世上的其他人都使我感到人远情疏;我面颊上还有她亲吻的余温,我身体还因曾被她身体压在下面而感到有气无力。有时会有这种情况,她的容貌要是和我在现实生活中认识的一位女士相像,我就会竭尽全力,以达到再次见到她的目的,这就像有些人外出旅行,想亲眼目睹他们朝思暮想的城邦,并以为能在现实中观赏到迷人的梦境。她渐渐在我记忆中消失,我把梦中的女人遗忘。
一个人睡觉时,把一个个小时如纱线般绕在自己周围,把各个年份和各种世界排列得如年轮般井井有条。他醒来时会凭本能在其中查询,并在瞬息间看出他处在地球的哪个点上,得知他醒来前流逝的时光;但是,它们构成的一行行会相互混杂,也会在中问断裂。天快亮时,有一段时间他睡不着,但在看书时进入了梦乡,睡觉的姿势则与平时截然不同,他只要把手臂微微抬起,就能使太阳止步乃至后退,而他刚醒来时,根本不知道是几点钟,还以为自己刚上床睡觉。他在打瞌睡时,譬如晚饭后坐在扶手椅上睡着了,那姿势与平时的区别更大,各个世界都脱离了自己的轨道,可以说完全乱了套,那扶手椅有了魔力,带着他高速遨游在时空之中,他睁眼一看,还以为自己躺在几个月前他去过的另一个地方。但是,我躺在床上,只要睡得很熟,思想又完全放松,就会忘记我是在什么地方睡着的,而当我在半夜三更醒来时,我不知道身在何处,最初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谁,就只有存活于世的感觉,一只动物也会有同样的感觉;我比穴居时代的人还要贫乏;但在这时,记忆——尚未想起我所在的地方,而是想起我以前住过的几个地方,以及我可能会到的地方——如救星般从天而降,以便把我从我无法独自脱身的虚无中解救出来;我在瞬息间跨越了几个世纪的文明,一盏盏煤油灯,然后是一件件翻领衬衫隐约展现的形象,逐渐勾勒出我的自我的本相。
我们周围的事物静止不动,也许是因为我们确信
目录
序一
序二
普鲁斯特生平与创作年表
第一部 贡布雷
第二部 斯万之恋
第三部 地方的名称:名称
内容提要
人民索引
地名索引
文艺作品名索引
译后记
试读
第一部 贡布雷
一
有好长一段时间,我很早就上床睡觉。有时,我的蜡烛一熄灭,我眼睛立刻闭上,连“我要睡着了”都来不及想一下。过了半个小时,我才想到该睡着了,但一想却反倒醒了过来;我以为手里还拿着书,想把它放下来,把灯火吹灭;我在睡着时一直在思考刚才读过的东西,只是这种思考有点奇特;我觉得书里说的都是我自己的事,例如教堂、四重奏以及法兰西斯一世和查理五世的争斗。在我醒来后几秒钟的时间里,这种想法依然存在,它并没有使我的理智感到难受,但却犹如眼罩一般,遮住我的眼睛,使我无法看到蜡烛已经熄灭。后来,我开始感到这种想法无法理解,犹如前辈的想法转世还魂;那本书的内容渐渐离我而去,我可以把自己跟它联系起来,也可以不作这种联系;我立刻恢复了视力,并惊讶地发现我周围一片漆黑,这黑暗使我的眼睛感到十分舒坦,但感到更加舒坦的也许是我的思想,在我的思想之中,这黑暗是一种无缘无故地出现而又无法理解的东西,而且确实漆黑一片。我心里在想,现在会是几点钟了;我听到火车汽笛的呜叫声,这声音有点遥远,犹如林中孤鸟独鸣,以说明距离的远近,使我仿佛看到,在空旷的乡村,旅客匆匆前往下一个车站,而他所走的小路,将铭刻在他的记忆之中,因为他路过一个个陌生的地方,看到异乎寻常的行为,不久前进行的谈话,在异乡灯光下的道别,在这寂静的夜晚仍萦绕在他耳边,还有回家后的温馨,这一切都使他心情难以平静。
我温情脉脉地把左右面颊都贴在枕头面子上,枕头圆鼓鼓的,犹如我们小时候红润的脸庞。我划亮火柴,看了看表。时间已近午夜十二点。在此时此刻,被迫旅居他乡的病人,寄宿陌生的旅馆,因发病而惊醒过来,看到门下一道亮光,感到欣喜万分。真走运,天亮了!过一会儿,旅馆的侍者就要起床,他一摇铃,就会有人前来侍候。痛苦有希望解除,他就有勇气来忍受这种痛苦。这时,他觉得听到一些脚步声;脚步声越来越近,然后又越来越远。门下的那道亮光也随之消失。午夜十二点;煤气灯刚刚熄灭;最后一个侍者走了,他整夜都得这样待着,忍受着病痛的煎熬,却又得不到任何治疗。
我再次进入梦乡;有时,我醒来片刻,只听到木器家具内部发出的爆裂声,就睁开眼睛,凝视这漆黑的万花筒,借助意识在瞬间发出的微光来观赏家具、房间和万物的沉睡,我只是其中小小的一份子,很快就同它们一样失去知觉。或者我在睡着时不费吹灰之力就回到我那一去不复返的人生之初,再次感到我童年时的一种惧怕,即惧怕我姑公拉我鬈发,这种惧怕消失之日,对我来说犹如新纪元开始,那是我鬈发被剪掉的那天。我在睡梦中忘记了这件大事。我醒来时却又立刻想了起来,我是因为不想给我姑公的手抓住才醒来的,为了以防万一,我就用枕头把脑袋完全捂住,然后返回梦幻世界。
有几次,犹如夏娃用亚当的肋骨造出,一个女人在我睡着时从我错位的大腿里产生。她产生于我即将品尝到的愉悦,我却认为这愉悦是她赋予。我的肉体在她的肉体上感到自己的体温,正想和她交合,却醒了过来。同我刚才离开的那个女人相比,世上的其他人都使我感到人远情疏;我面颊上还有她亲吻的余温,我身体还因曾被她身体压在下面而感到有气无力。有时会有这种情况,她的容貌要是和我在现实生活中认识的一位女士相像,我就会竭尽全力,以达到再次见到她的目的,这就像有些人外出旅行,想亲眼目睹他们朝思暮想的城邦,并以为能在现实中观赏到迷人的梦境。她渐渐在我记忆中消失,我把梦中的女人遗忘。
一个人睡觉时,把一个个小时如纱线般绕在自己周围,把各个年份和各种世界排列得如年轮般井井有条。他醒来时会凭本能在其中查询,并在瞬息间看出他处在地球的哪个点上,得知他醒来前流逝的时光;但是,它们构成的一行行会相互混杂,也会在中问断裂。天快亮时,有一段时间他睡不着,但在看书时进入了梦乡,睡觉的姿势则与平时截然不同,他只要把手臂微微抬起,就能使太阳止步乃至后退,而他刚醒来时,根本不知道是几点钟,还以为自己刚上床睡觉。他在打瞌睡时,譬如晚饭后坐在扶手椅上睡着了,那姿势与平时的区别更大,各个世界都脱离了自己的轨道,可以说完全乱了套,那扶手椅有了魔力,带着他高速遨游在时空之中,他睁眼一看,还以为自己躺在几个月前他去过的另一个地方。但是,我躺在床上,只要睡得很熟,思想又完全放松,就会忘记我是在什么地方睡着的,而当我在半夜三更醒来时,我不知道身在何处,最初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谁,就只有存活于世的感觉,一只动物也会有同样的感觉;我比穴居时代的人还要贫乏;但在这时,记忆——尚未想起我所在的地方,而是想起我以前住过的几个地方,以及我可能会到的地方——如救星般从天而降,以便把我从我无法独自脱身的虚无中解救出来;我在瞬息间跨越了几个世纪的文明,一盏盏煤油灯,然后是一件件翻领衬衫隐约展现的形象,逐渐勾勒出我的自我的本相。
我们周围的事物静止不动,也许是因为我们确信
前言/序言
对于1900年到1950年这一历史时期而言,没有比《追忆似水年华》更值得纪念的长篇小说杰作了。这不仅仅因为普鲁斯特的作品像巴尔扎克的著作一样规模宏大。别的人写过十五部或二十部小说,有时还颇具才气,但是总不能给人以得到一种启示,读到一个总结的印象。这些作者满足于开发众所周知的“矿脉”;马塞尔·普鲁斯特却发现新的“矿藏”。《人间喜剧》把外部世界作为自己的领地;它囊括金融界、编辑部、法官、公证人、医生、商人、农民;巴尔扎克旨在描绘,他也确实描绘了整整一个社会。相反,普鲁斯特的一个独到之处是他对材料的选择并不在意。他更感兴趣的不是观察行动本身,而是观察任何行动的某种方式。从而他像同时代的几位哲学家一样,实现了一场“逆向的哥白尼式革命”。人的精神重又被安置在天地的中心;小说的目标变成描写为精神反映和歪曲的世界。
用普鲁斯特书里的事件和人物来说明这位作家的特点,其荒谬程度将不亚于把雷诺阿说成是一个画过妇女、儿童、花卉的人。雷诺阿之所以成为雷诺阿,并非因为他画了这些模特儿,而是因为他把任何模特儿都摆在某种虹彩一般绚丽的光线之中。普鲁斯特本人在写到贝戈特的时候曾经指出,作品的取材与天才的形成无关。天才能使任何材料增辉生色。贝戈特成长的家庭环境从表面上看是索然寡味的,但是贝戈特却用这个素材写出一部杰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