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北京站警察老尹,炼就一双火眼金睛,犯罪分子一经他眼,没有不被逮住的,老尹也被誉为“北京站的保护神”。这里面有狡猾的小偷,也有凶狠的大恶,惊险有趣的破案故事经萨苏妙笔实录,顿时活龙活现。(《京师四小名捕传奇》)<br> 某年国庆大典,外国嘉宾和他的女翻译却遭抢劫,被剥得只剩内裤抛在马路边。这一惊动中央的奇案,其侦破过程却是谐趣丛生。(《国庆招待会贵宾被劫案》)<br> 解放初期,一伙悍匪流窜在津京唐一带,杀人越货,无恶不作。老公安马永臣带领部下精兵强将,一路追击,斗智斗勇,终将匪首毙于枪下。(《京北追匪记》)<br> 更有警察老尹亲笔实录破案故事,让我们看到警察更真实的一面,剑胆琴心,为《警察手记:京师四小名捕破案传奇》增色不少。(《老尹手记》)
精彩书摘
穿拖鞋拿了二等功(上)<br> 穿着拖鞋买菜的功夫能落一个二等功,尹自己后来想想也觉得不可思议。<br> 老实说,我原来真不知道当个警察要立功是件很难的事情。<br> 萨曾经在另外一篇文章里提到老尹的一个案子,当时写的内容如下:<br> 照老尹的说法,这案子确有点儿新鲜。案犯的车让老尹扣住,竟然还能坦然地侃侃而谈,自称是上京办案的外地警察,又拿证件又说关系,谈得颇为合榫。不过一团和气之下终于双方的斗智还是显示出了各自的境界:老尹是最先反应过来的——这小子神色可算泰然,但证件不争气,伪造的终究还是有破绽;而对手也堪称人精,在第一时间发现了老尹的疑惑,而且判断准确——碰上老手了,不要周旋,三十六计,走!<br> 老尹的“不冷静”,就发生在这小子一踩油门的时候——<br> 车子蹿出去,把拉着车门的老尹带了个趔趄,老尹一扬手,手中的对讲机砸了过去,与此同时那小子猛打方向盘,对讲机在车玻璃上砸了个粉碎……<br> 老尹说自己不冷静,在于自己的第一反应本来应该是叫人,现在把对讲机扔出去,砸坏了,没法呼叫同伴,只能眼睁睁看着对手扬长而去。<br> 实际上这段话不尽不实,跟他的小警察说那次实际比写出来要悬得多,老尹是被那辆车硬甩下来才掏对讲机砸过去的,这之前抓着车门让那小子一拖几十米,警靴的底儿磨穿了,地面上一路烧橡胶的糊味,可见这小子加速的力道多狠,老尹又跟他使了多大的别扭劲儿。<br> 事后问老尹(我不知道该怎么称呼他了,您想啊,人家外号“小尹”,从相貌上看也跟“老”字不沾边,可人家怎么也比我大……算了,咱乱写,您乱看),当时干吗那么玩命呢?老尹手一推鼻梁上的眼镜,振振有词:<br> “那小子他拿着枪啊!我得把他那支枪缴了啊!”<br> 为了证明自己是警察,那小子曾经把挎包里的一支五四手枪掏给老尹看。<br> 他扒着车门,一直在和那小子争那个藏枪的包呢!<br> 因为老尹砸花了那小子的车窗玻璃,其他的干警顺藤摸瓜,破了一件大汽车走私案。<br> 我问老尹,这个案子是二等功,还是三等功?<br> 老尹有点儿诧异,想了一下才记起来我是外行,只好解释:“这属于日常工作。”<br> 的确,对尹来说,抓了几百号案犯,记功的,不过是有数的那么几次,其他的,“日常工作”。当警察,吃的就是抓贼破案这碗饭,公安部给功很吝啬的。<br> 从这个话题引申一下,后来我才发现,很多警察在遇到持枪案犯的时候往往会特别兴奋,反应激烈。这是因为中国毕竟是枪支管制的国家,想弄到枪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有枪,往往就意味着大案。不过他们的第一反应是缴枪,第二反应才是抓人。夺了案犯的枪,基本就把他变成了没牙的老虎,即便跑了下次还可以抓。而如果让他把枪带跑,成了惊弓之鸟的案犯特别凶残,随时会做出极端举动,闹不好下次抓捕时这支枪就是另一个警察的一条命。<br> 老尹大概就是这样,看见枪特别执著。不过警察也多种多样,也有在关键时刻挺不住的。萨在日本认识一位华人餐馆老板,原来是做乘警的,他有一段很难忘的经历。<br> 这位乘警曾在闻名全国的“通缉二王”期间和王宗妨、王宗玮两人在火车上狭路相逢,这两人藏在车上的水房里躲避检查,被乘警发现。<br> 现场只有三个人,双方同时意识到了危险,也几乎在同一时间掏枪射击,仓促中乘警的一枪打中了车窗框,而王宗玮的一枪准确地击穿了这位乘警老大的耳朵。<br> 据说王宗玮此人曾在保密厂做过验枪员,枪法是子弹喂出来的,所以“二王”案件虽然起因于他哥哥王宗功的盗窃,此后一路上的几十条人命,多半却是丧在这个身材高大、颇有几分英俊的王宗玮手里。<br> 子弹的冲击让这位乘警向后一仰,被车门接口处一绊,直摔在后面一节车厢里。十几年后做了餐馆老板的他说起当时的场面还是心有余悸。不过他自称当时的表现极为丢人——一<br> 他没有起来开第二枪,而是倒在那儿再没敢动,自己说,装死:<br> “二王”没有过来察看他的生死,跳车逃跑了。<br> 给我们看至今留着弹痕的耳朵(直到现在,因为当时鼓膜震破,他的听力还有问题),餐馆老板说,那时候列车窗外面的冷风吹在脸上,心
目录
京师四小名捕传奇<br>为《京师四小名捕传奇》写的序<br>穿拖鞋拿了二等功(上)<br>穿拖鞋拿了二等功(中)<br>穿拖鞋拿了二等功(下)<br>外一篇:注意,他有枪!<br>六个抓不住一个(一)<br>六个抓不住一个(二)<br>六个抓不住一个(三)<br>六个抓不住一个(四)<br>六个抓不住一个(五)<br>六个抓不住一个(六)<br>老尹也有挠头的时候(上)<br>老尹也有挠头的时候(中)<br>老尹也有挠头的时候(下)<br>从建国门炸到天安门(上)<br>从建国门炸到天安门(下)<br>外一篇:老八路的生存奇迹<br>俄罗斯职业杀手在北京(上)<br>俄罗斯职业杀手在北京(下)<br>铐你没商量<br>活捉盲眼独行大盗<br>新警察小尹遇上个老贼<br>女贼(上)<br>女贼(下)<br>打了大师(上)<br>打了大师(下)<br>绑架吴若甫案背后的故事(上)<br>绑架吴若甫案背后的故事(下)<br>国庆招待会贵宾被劫案<br>一、马路上裸奔的老外<br>二、的哥侃爷<br>三、撞了北京市委书记<br>四、抓捕<br>外一篇:VIP豪华式抓捕<br>京北追匪记<br>一、“二韩匪帮”<br>二、南苑匪踪<br>三、半路伏击<br>四、野地枪战<br>五、初战告捷<br>六、山地追匪<br>七、旅店挑炕<br>八、叛徒军师<br>九、守株待兔<br>十、武林高手<br>十一、杀气<br>十二、授首<br>京北追匪记的余音<br>京北追匪后记<br>老尹手记<br>恐怖的香水<br>俺被这二位“雷”到了<br>手铐和麻绳<br>和我交过手的一个“老二”<br>夜空下伸出的一只大手<br>“别出声”和“自产自销”
试读
穿拖鞋拿了二等功(上)<br> 穿着拖鞋买菜的功夫能落一个二等功,尹自己后来想想也觉得不可思议。<br> 老实说,我原来真不知道当个警察要立功是件很难的事情。<br> 萨曾经在另外一篇文章里提到老尹的一个案子,当时写的内容如下:<br> 照老尹的说法,这案子确有点儿新鲜。案犯的车让老尹扣住,竟然还能坦然地侃侃而谈,自称是上京办案的外地警察,又拿证件又说关系,谈得颇为合榫。不过一团和气之下终于双方的斗智还是显示出了各自的境界:老尹是最先反应过来的——这小子神色可算泰然,但证件不争气,伪造的终究还是有破绽;而对手也堪称人精,在第一时间发现了老尹的疑惑,而且判断准确——碰上老手了,不要周旋,三十六计,走!<br> 老尹的“不冷静”,就发生在这小子一踩油门的时候——<br> 车子蹿出去,把拉着车门的老尹带了个趔趄,老尹一扬手,手中的对讲机砸了过去,与此同时那小子猛打方向盘,对讲机在车玻璃上砸了个粉碎……<br> 老尹说自己不冷静,在于自己的第一反应本来应该是叫人,现在把对讲机扔出去,砸坏了,没法呼叫同伴,只能眼睁睁看着对手扬长而去。<br> 实际上这段话不尽不实,跟他的小警察说那次实际比写出来要悬得多,老尹是被那辆车硬甩下来才掏对讲机砸过去的,这之前抓着车门让那小子一拖几十米,警靴的底儿磨穿了,地面上一路烧橡胶的糊味,可见这小子加速的力道多狠,老尹又跟他使了多大的别扭劲儿。<br> 事后问老尹(我不知道该怎么称呼他了,您想啊,人家外号“小尹”,从相貌上看也跟“老”字不沾边,可人家怎么也比我大……算了,咱乱写,您乱看),当时干吗那么玩命呢?老尹手一推鼻梁上的眼镜,振振有词:<br> “那小子他拿着枪啊!我得把他那支枪缴了啊!”<br> 为了证明自己是警察,那小子曾经把挎包里的一支五四手枪掏给老尹看。<br> 他扒着车门,一直在和那小子争那个藏枪的包呢!<br> 因为老尹砸花了那小子的车窗玻璃,其他的干警顺藤摸瓜,破了一件大汽车走私案。<br> 我问老尹,这个案子是二等功,还是三等功?<br> 老尹有点儿诧异,想了一下才记起来我是外行,只好解释:“这属于日常工作。”<br> 的确,对尹来说,抓了几百号案犯,记功的,不过是有数的那么几次,其他的,“日常工作”。当警察,吃的就是抓贼破案这碗饭,公安部给功很吝啬的。<br> 从这个话题引申一下,后来我才发现,很多警察在遇到持枪案犯的时候往往会特别兴奋,反应激烈。这是因为中国毕竟是枪支管制的国家,想弄到枪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有枪,往往就意味着大案。不过他们的第一反应是缴枪,第二反应才是抓人。夺了案犯的枪,基本就把他变成了没牙的老虎,即便跑了下次还可以抓。而如果让他把枪带跑,成了惊弓之鸟的案犯特别凶残,随时会做出极端举动,闹不好下次抓捕时这支枪就是另一个警察的一条命。<br> 老尹大概就是这样,看见枪特别执著。不过警察也多种多样,也有在关键时刻挺不住的。萨在日本认识一位华人餐馆老板,原来是做乘警的,他有一段很难忘的经历。<br> 这位乘警曾在闻名全国的“通缉二王”期间和王宗妨、王宗玮两人在火车上狭路相逢,这两人藏在车上的水房里躲避检查,被乘警发现。<br> 现场只有三个人,双方同时意识到了危险,也几乎在同一时间掏枪射击,仓促中乘警的一枪打中了车窗框,而王宗玮的一枪准确地击穿了这位乘警老大的耳朵。<br> 据说王宗玮此人曾在保密厂做过验枪员,枪法是子弹喂出来的,所以“二王”案件虽然起因于他哥哥王宗功的盗窃,此后一路上的几十条人命,多半却是丧在这个身材高大、颇有几分英俊的王宗玮手里。<br> 子弹的冲击让这位乘警向后一仰,被车门接口处一绊,直摔在后面一节车厢里。十几年后做了餐馆老板的他说起当时的场面还是心有余悸。不过他自称当时的表现极为丢人——一<br> 他没有起来开第二枪,而是倒在那儿再没敢动,自己说,装死:<br> “二王”没有过来察看他的生死,跳车逃跑了。<br> 给我们看至今留着弹痕的耳朵(直到现在,因为当时鼓膜震破,他的听力还有问题),餐馆老板说,那时候列车窗外面的冷风吹在脸上,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