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北大投资银行学丛书”包含投资银行学最具特色的几个专题,作者群是北京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和金融学博士的组合,亦是长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结晶。《投资管理》为丛书之一,主要介绍了投资管理的基本知识。全书共分八章,主要内容包括:投资工具;投资管理的力量基础;投资组合管理;通过技术分析选时;通过基本面分析选股等。
精彩书摘
①货币的时间价值,是指投资者当前所持有的一定量货币比未来获得的等量货币具有更高的价值。例如,现在持有的10万元人民币就比一年后获得的10万元人民币更值钱。
货币之所以具有时间价值,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货币可用于投资,获得投资收益,从而在将来拥有更多的货币量。第二,一般来说,货币的购买力会因通货膨胀的影响而随着时间下降。第三,未来的收入具有不确定性,投资者需要承担风险。
在投资决策中,投资者首先要建立的,就是时间跨度的观念。一项投资,一般是在一定的期限内完成的,因而投资者必须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货币的使用具有机会成本,货币使用权的让度可以获得利息收入。
②利息与利率。利息与利率与货币的时间价值相联系的两个经济学概念。
在经济社会中,借款者为了取得货币资金的使用权,需要支付给贷款者一定的代价,这个代价,一般就表现为利息。或者换个角度说,货币的所有者因暂时让渡货币资金使用权,而要求从借款者手中获得一定的报酬,这个报酬,一般就表现为利息。因此,利息作为借人货币的代价或贷出货币的报酬,实际上就是借贷资金的“价格”。
利率,即利息率,是指在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借贷资金额的比率。利率反映借贷关系中债务人使用资金的代价,以及债权人出让资金使用权的报酬。
以上是利率的最初含义。在现代经济中,利率有很多种存在形式,例如中央银行公布的基础存贷款利率,债券的利率,抵押贷款利率等。表1.2是中国人民银行于2008年12月23日公布的各种人民币现行利率。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的资金市场尚未完全市场化,利率仍然处于被管制的范围。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基本概念
【1】投资
【2】金融投资
【3】投资的主体与客体
【4】投资管理
2.投资的意义
【1】财富的增值
【2】财富的保值
3.投资的基本理念
【1】货币的时间价值
【2】投资组合
【3】风险管理
4.投资环境
【1】政治和法律环境
【2】经济环境
【3】社会文化环境
【4】技术环境
【5】金融市场
5.投资发展史
【1】古代的萌芽和缓慢发展
【2】资本主义兴起后的投资
【3】现代投资
6.投资在中国
【1】经济高速发展与人民收入大幅提高
【2】金融体系逐渐发达
【3】投资在中国文化中的巨大转变
第二章 投资工具
1.股票
【1】概述
【2】股票价格指数
【3】股票估值
2.债券
【1】概述
【2】债券的基本类型
【3】债券的收益与风险
【4】债券估值
3.基金
【1】概述
【2】基金的组织结构
【3】开放式基金与封闭式基金
【4】基金的募集和认购
【5】基金的交易
【6】我国基金业的发展
4.衍生金融工具
【1】远期
【2】期货
【3】期权
【4】互换
5.其他投资工具
【1】房地产投资
【2】外汇投资
【3】黄金投资
【4】收藏品投资
第三章 投资管理的理论基础
1.投资的收益与风险
【1】收益与风险的内涵
【2】收益与风险的度量
【3】投资者对于风险的态度
2.资产组合理论
【1】概述
【2】理论假设
【3】主要思想
3.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1】模型假设
【2】引入无风险借贷假设后的投资组合有效前沿
【3】资产配置线(CAL)与资本市场线(CML)
【4】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与证券市场线
4.有效市场理论
【1】概述
【2】有效市场假说对投资政策的含义
【3】有关有效市场理论的争论
5.因素模型
【1】单因素模型
【2】两因素模型
【3】多因素模型
6.套利定价理论
【1】理论假设
【2】单因素套利定价理论
【3】多因素套利定价理论
7.现代管理理论
【1】决策理论
……
第四章 投资组合管理
第五章 通过基本面分析选股
第六章 通过技术分析选时
第七章 投资的风险管理
第八章 投资业绩评估
参考文献
试读
①货币的时间价值,是指投资者当前所持有的一定量货币比未来获得的等量货币具有更高的价值。例如,现在持有的10万元人民币就比一年后获得的10万元人民币更值钱。
货币之所以具有时间价值,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货币可用于投资,获得投资收益,从而在将来拥有更多的货币量。第二,一般来说,货币的购买力会因通货膨胀的影响而随着时间下降。第三,未来的收入具有不确定性,投资者需要承担风险。
在投资决策中,投资者首先要建立的,就是时间跨度的观念。一项投资,一般是在一定的期限内完成的,因而投资者必须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货币的使用具有机会成本,货币使用权的让度可以获得利息收入。
②利息与利率。利息与利率与货币的时间价值相联系的两个经济学概念。
在经济社会中,借款者为了取得货币资金的使用权,需要支付给贷款者一定的代价,这个代价,一般就表现为利息。或者换个角度说,货币的所有者因暂时让渡货币资金使用权,而要求从借款者手中获得一定的报酬,这个报酬,一般就表现为利息。因此,利息作为借人货币的代价或贷出货币的报酬,实际上就是借贷资金的“价格”。
利率,即利息率,是指在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借贷资金额的比率。利率反映借贷关系中债务人使用资金的代价,以及债权人出让资金使用权的报酬。
以上是利率的最初含义。在现代经济中,利率有很多种存在形式,例如中央银行公布的基础存贷款利率,债券的利率,抵押贷款利率等。表1.2是中国人民银行于2008年12月23日公布的各种人民币现行利率。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的资金市场尚未完全市场化,利率仍然处于被管制的范围。
前言/序言
在经济科学中,金融学无疑是最显赫的富矿,而以研究资本市场的运作为主旨的投资银行学,则是其中最璀璨夺目的宝石。然而这门学科引进中国不过十年时间,其华丽的外表、复杂的内涵,至今让人难识真面目,有待于莘莘学者去不断挖掘。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投资银行学在理论上研究投资学、公司财务、资本市场理论、金融中介理论、金融发展理论、公共政策理论、金融工程理论等学科;在业务上,投资银行学研究证券的发行与交易、并购重组、信托投资基金、资产管理、金融衍生工具、资产证券化、财务顾问等内容;在方法上,投资银行学运用各种经济计量与统计分析、经济与财务分析、比较分析等复杂手段。可以说,投资银行学是创新性与实用性高度结合、专业性与多样性和谐统一的典型知识领域。
纵观中国资本市场15年的发展历程,走的是一条渐进式的改革模式。什么是“渐进式”?坊间有很多描述和总结。在我的眼里,就是利益格局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发展的过程,即在对现有的利益格局不满意的情形下,作出某些资本市场的“创新”,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利益格局;新的利益获得者自然要维护这个利益格局,因此维护一定时期的稳定性;但由于此格局的发展充满矛盾和变化,暂时平衡的格局又自我演化出越来越多的不平衡因素,新格局又被越来越多的不满动机所突破,从而又通过资本市场的创新形成新的利益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