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经济学》是当代经济学泰斗、1970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缪尔森的不朽经济学著作,自1948 年问世以来就广受赞誉,先后被翻译成40 多种文字出版,是有史以来发行量较大、至今在全球范围内仍然被广泛采用的经济学教科书。第18 版为2005 年修订的新版,在经历了前17 版的积累和沉淀之后,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已经近乎完美,而且在融入了时代变革的元素和新的案例和数据之后,《 经济学》( 第18 版)可谓是更上一层楼。全书共七编34章:包括基本概念,供给、需求和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应用国际贸易、政府和环境,经济增长与商业周期,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与全球经济以及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政策等内容。囊括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领域的大部分知识。在保持“把注意力始终放在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理论”这一风格的前提下,本书对金融经济学、网络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以及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做了重点论述或重写,对前沿的实践及理论成果,对国际化外包、股息税改革、品牌价值以及行为经济学等也给出了新的介绍。第18版独特之处,经济学是一门动态的科学。它所揭示的是经济现象、环境、世界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变动趋势。随着经济学和它所置身的现实世界的发展,本书也在发展。
经常书评
要想夸大萨缪尔森先生的这本《经济学》对世界的影响都很难!
——《经济学家》
目录
前言
经济学与互联网
第一编 基本慨念
第1章 经济学基础知识
第1章 附录如何看图
第2章 现代经济中的市场与政府
第3章 供给与需求的基本原理
第二编 微观经济学:供给、需求和产品市场
第4章 供给和需求的应用
第5章 需求和消费者行为
第5章 附录消费均衡的几何分析
第6章 生产和企业组织
第7章 成本分析
第7章 附录生产、成本理论和企业决策
第8章 完全竞争市场分析
第9章 不完全竞争及其极端形式——垄断
第10章 寡头和垄断竞争
第11章 不确定性和博弈论
第三编 要素市场:劳动、土地和资本
第12章 市场如何决定收入
第13章 劳动市场
第14章 土地和资本
第14章 附录市场和经济效率
第四编 应用微观经济学:国际贸易、政府和环境
第15章 比较优势和贸易保护主义
第16章 政府税收和支出
第17章 促进市场更富效率
第18章 环境保护
第19章 效率与公平:重大权衡
第五编 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与商业周期
第20章 宏观经济学概述
第20章 附录宏观经济数据
第21章 经济活动的衡量
第22章 消费与投资
第23章 商业周期波动和总需求理论
第24章 乘数模型
第25章 金融市场和货币的特殊形态
第26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六编 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与全球经济
第27章 经济增长的进程
第28章 经济发展的挑战
第29章 汇率与国际金融体系
第30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第七编 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政策
第31章 失业与总供给的基础
第32章 保持价格稳定
第33章 宏观经济学流派及其论战
第34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稳定的政策
专业术语表
索引
试读
经济学 相关部分
如何解释上述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世界经济“长波”,而新的“长波”又是什么?汽车主导产业群为微电子主导产业群替代之后,“实物资本”经济周期是否会让位于“人力资本”的经济周期?“金融风暴”是一种什么样的新型危机?贸易逆差、汇率走弱乃至油价畸高为什么能够同强势增长
萨缪尔森致中国读者
译者序(1)
译者序(2)
译者序(3)
译者序(4)
译者序(5)
译者序(6)
2第一遍 基本概念 第1章
如何解释上述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世界经济“长波”,而新的“长波”又是什么?汽车主导产业群为微电子主导产业群替代之后,“实物资本”经济周期是否会让位于“人力资本”的经济周期?“金融风暴”是一种什么样的新型危机?贸易逆差、汇率走弱乃至油价畸高为什么能够同强势增长
第1章 经济学基础知识(1)
第1章 经济学基础知识(2)
第1章 经济学基础知识(3)
……
前言/序言
《经济学》是当代经济学泰斗、1970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缪尔森的不朽经济学著作,自1948 年问世以来就广受赞誉,先后被翻译成40 多种文字出版,是有史以来发行量最大、至今在全球范围内仍然被广泛采用的经济学教科书。第18 版为2005 年修订的最新版,在经历了前17 版的积累和沉淀之后,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已经近乎完美,而且在融入了时代变革的元素和新的案例和数据之后,《 经济学》( 第18 版)可谓是更上一层楼。全书共七编34章:包括基本概念,供给、需求和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应用国际贸易、政府和环境,经济增长与商业周期,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与全球经济以及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政策等内容。囊括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领域的大部分知识。在保持“把注意力始终放在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理论”这一风格的前提下,本书对金融经济学、网络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以及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做了重点论述或重写,对前沿的实践及理论成果,对国际化外包、股息税改革、品牌价值以及行为经济学等也给出了最新的介绍。第18版独特之处,经济学是一门动态的科学。它所揭示的是经济现象、环境、世界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变动趋势。随着经济学和它所置身的现实世界的发展,本书也在发展。《经济学》第18版在以下七个方面不同于先前各版:
1. 经济学的核心理论 通常情况下经济学都似乎是在没完没了地应对新的困惑、谜团和其他两难问题。然而,有经验的教师都明白,支撑整个经济学的不过是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只要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整个学习进程就会事半功倍并变得意趣盎然。为此,本书的注意力始终放在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即那些颠扑不破的真理上面。这些理论在21世纪的重要性将丝毫不会逊色于它们在20世纪的情况。微观经济学的概念,如稀缺、效率、贸易收益和比较优势原理等,永远不会丧失它们在经济学中的核心地位,只要稀缺性本身还继续存在。学习宏观经济学的学生,无论是在掌握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概念方面,还是在理解国内外货币的作用等方面,都必须打下扎实的基础。学生们不仅应当学到有关经济增长的已经被普遍认可的理论,而且也应当了解关于商业周期的各种有争议的学说。
2. 经济学的创新 现代经济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几乎在每一个领域创新都非常迅速。计算机产业中令人眩晕的发明速度也许已经让我们习以为常。在该产业,几乎每个月都有新的产品和新的软件出现。互联网正在掀起一场信息革命,现代商业正在接受一场洗礼。
此外,我们还强调经济学本身的创新。经济学家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变成一群修补匠、改革者和发明人。历史表明,经济思想一旦用于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便会酝酿和掀起社会变迁的浪潮。本书讨论的重要创新包括通过“排污(许可证)交易”计划,将经济学应用到环境保护领域。其他重要的经济创新包括改善后的管理机制,诸如欧洲货币一体化这类激进的思潮。最近几年中最有影响的经济创新之一,是关于消费者价格(指数)的统计权衡问题。我们将界定一个最重要的经济学概念“网络经济学”,并讨论它怎样影响经济效率和市场力量,进而如何带来“应否解散微软”等问题的争论。此外,事关人类未来的最重要的创新之一,是如何处理诸如气候变化等属于“全球公共品”之类的问题。我们将探讨处理全球环境问题的新的方式,诸如《京都议定书》这种模式。
3. 小的即美的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经济学大大拓展了其研究领域。经济学的大旗不仅飘扬在传统的市场领域之内,而且还覆盖了环境、法律研究、统计和历史方法、艺术、性别和种族歧视,甚至家庭生活等方面。然而,从本质上讲,经济学仍是一门关于在现实中如何选择的科学。总之,这有点像点菜进餐,小的往往是美好的,因为它便于消化。
为本书确定命题曾遇到很多的两难问题。为挑选这些课题,我们调查了许多授课教师和有影响的学者,以判定哪些课题对于教育良好的公民,或者新一代的经济学人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拟出一份涵盖主要课题的目录清单,然后又忍痛将其中许多的章节和附录都陆续地删去。我们不时地发问,这些内容是否像我们所预期的那样完好,对于学生理解21世纪的经济学是否真的不可或缺。每一课题只有过了这一关之后,才有可能被收编入书。如此严格筛选的结果是,本书的篇幅比前几版减少了四分之一。农业经济学、工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卫生经济学等都被删掉,而用更多篇幅讲述环境经济学、网络经济学和真实商业周期理论以及金融经济学。
4. 新世纪的政策问题 对于许多学生来说,经济学吸引他们的地方在于经济学和公共政策的关系。而第18版所强调的,正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方面的政策制定问题。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破坏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第18章所讨论的环境经济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经济活动的外部性问题,并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