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古典针灸入门》讲述了数千年前针灸学的有关内容和日常实践,并结合对中医学经典的最新研究,能够帮助实践者更好地理解并应用针灸治疗方法。《古典针灸入门》是瑞士针灸无国界协会的授课教材;对于想要掌握针灸治疗基本知识的人来说,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古典针灸入门》由上海应象中医学组织编译,用于中国地区偏远乡村的针灸培训项目。《古典针灸入门》销售所得将全部捐给瑞士针灸无国界协会,该协会的宗旨是:通过免费提供针灸教育培训,为贫困地区自主医疗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目录
前言
本书缘起
译者序
第一部分 传统中医
第一章 历史简述
第二章 宇宙和人体的能量
第三章 八纲辨证:气和血
第二部分 能量的制造:三焦
A三焦的外围功能:外三焦
第四章 六经及其调节功能
B三焦的中心功能:内三焦
第五章 三焦:水谷之道
第六章 脏腑的相互作用和功能失调
第七章 脏腑的生理、病理与治疗
第三部分 能量的分配:“从先天到后天”
第八章 奇经八脉的循行路线、病症与治疗
第四部分 能量的使用:脏腑及经脉
A内部功能:五行
第九章 脏、腑与五行
第十章 内伤及其治疗
第十一章 募穴及背俞穴
B外部功能:六气
第十二章 十二正经与六气
第十三章 外邪及其治疗
第十四章 经脉辅助系统的循行路线、病症与治疗
第五部分 针灸实践
第十五章 诊察病患
第十六章 针刺与艾灸疗法
第十七章 简明治疗法
专业词汇表
针灸术语
参考书目
补述《古典针灸入门》书后
试读
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中国人用针法和灸法来调理人体的能量可追溯至伏羲时期,距今已有五千年历史。
人们发现,如果在身体某些特殊凹陷点加热,可以增强人体活力,从而治疗虚弱、着凉和风湿病;反之,给这些穴位降温,则可以减轻身体过热或上火所引起的疼痛。起初,人们使用锥形石块;到了夏朝(前2207一前1766)开始使用铜针。与此同时人们又发现,通过金属针的不同使用方法(比如吸气或呼气时刺入,捻转的方向,提插或留针,留针时间的长短),可以起到补泻能量、减轻疼痛或改善疲劳的功效。
日月如梭,在战国时期(前474一前221)出版的《黄帝内经》,借黄帝之口将帝国的起始时间反推到公元前2698年冬至日,规定从这一天起,时间周期为每六十年一个循环。这个中国人至今一直沿用的历法,由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分配而得。十天干是地上五行的十种能量在天上的投影,而“地”是根本结构,它将空间分为一个中心和四个方向;十二地支则是天上六气的十二种能量在地上的投影,“天”是外围表象,它将时间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两小时。
时间和空间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两个方面,它们的结合就产生了周而复始的六十甲子(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的配合),这个周期后来被应用到年月日时。
前言/序言
赛尔苏斯基金会成立于1980年4月18日,总部设在瑞士的孔泰市(Conthey)。基金会下设“瑞士无国界针灸协会”。
“瑞士无国界针灸协会”的宗旨是:通过免费培训,向贫困人群传授针灸知识和技能,促进他们的医疗能够更自主。
为实现其宗旨,“瑞士无国界针灸协会”向提出请求的发展中国家派遣志愿针灸医生,完成以下援助工作:
向当地医生、护士、助产士、卫生员等医护人员传授基础理论,提供实践培训,与他们分享针灸技能;
提供基础教材、书籍、讲义、图模等教学用品;
提供必需的治疗用具(针、艾绒、消毒器);
确保所提供的针灸用具及时到位并正常使用;
在培训实施后若干年内,对其医疗公益性和医疗普及性进行追踪和评估。在偏僻地区,药品稀缺,价格昂贵,运输不便,无法获得必需的药品是当地诊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针灸以其独特优势,可以成为宝贵的辅助医疗手段:
针灸不仅可以治病,还有防病功效;
针灸可以大量节约药品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