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充分调研了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的基础上,结合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从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实际出发,以用友通标准版10.2为蓝本,结合2007年新会计准则简明地介绍了用友通管理软件所具有的功能,指导学习者掌握会计信息化管理工具的使用。
《会计信息化应用:2007年新准则》共分8章。第1章概括地介绍了会计信息化的相关概念、计算机会计对手工会计的影响以及会计信息化的系统平台;第2~8章以用友通标准版10.2为蓝本,结合企业应用介绍了系统管理、基础设置、总账、报表、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财务分析各部分的功能及典型业务应用。《会计信息化应用:2007年新准则》结合《会计信息化应用实训(2007年新准则)》一书配套使用,能强化学习者的岗位技能,增强实际应用能力。
从方便学习的角度出发,《会计信息化应用:2007年新准则》的配套光盘中包括了用友通标准版10.2教学版、实验账套、多媒体教学课件等辅助学习资料。
《会计信息化应用:2007年新准则》既适合作为中等职业学校财会、商贸等相关专业的教材,也适合企业用户作为学习辅导用书。
目录
第1章 会计信息化概述.
1.1 会计信息化概述
1.1.1会计信息化的含义
1.1.2会计信息化下的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1.1.3会计电算化的意义
1.2 计算机会计对传统手工会计的影响
1.2.1手工方式下的账务处
1.2.2电算化环境下的账务处理
1.2.3电算化会计的优势分析
1.3 会计信息化系统平台
1.3.1用友通的功能特点
1.3.2应用流程
第2章 系统管理
2.1 系统安装
2.1.1用友通的运行环境
2.1.2系统安装指南
2.2 系统管
2.2.1系统管理功能概述
2.2.2启动并注册系统管
2.2.3设置操作员
2.2.4建立账套
2.2.5设置操作员权限
2.2.6系统启用
2.2.7备份恢复账套
2.2.8修改账套
2.3 年度账管
2.4 系统运行安全管
第3章 基础档案设置
3.1 基础档案整理
3.2 基础档案录入
第4章 总账管理
4.1 总账初始化设置
4.1.1总账概述
4.1.2总账系统参数设置
4.1.3明细账权限
4.1.4期初余额录入
4.2 总账日常业务处
4.2.1凭证管
4.2.2账簿管
4.2.3现金管
4.2.4往来管
4.2.5项目管理
4.3 总账期末处
4.3.1转账定义
4.3.2转账生成
4.3.3对账
4.3.4结账
第5章 编制财务报表
5.1 报表管理系统概述..
5.1.1报表的分类
5.1.2报表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
5.1.3报表编制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
5.1.4报表编制的基本流程
5.2 财务报表编制
5.2.1自定义会计报表
5.2.2利用模板快速编制财务报告
5.2.3报表公式定义
5.2.4编制现金流量表
5.3 报表输出
5.3.1报表查询
5.3.2图表分析
第6章 工资管
6.1 工资管理系统初始设置
6.1.1工资管理系统概述
6.1.2建立工资账套
6.1.3基础信息设置
6.1.4工资类别管理
6.2 资管理系统日常业务处
6.2.1资变动
6.2.2个人所得税的计算与申报
6.2.3工资分摊
6.2.4工资分钱清单
6.2.5银行代发
6.2.6资数据查询统计
6.3 期末处
6.3.1月末处理
6.3.2年末结转
第7章 固定资产管
7.1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初始设置
7.1.1固定资产管理概述
7.1.2固定资产账套初始设置
7.1.3设置基础数据
7.1.4输入期初固定资产卡片
7.2 固定资产日常业务处
7.2.1资产增加
7.2.2资产评估
7.2.3计提折旧
7.2.4资产减少
7.2.5资产变动
7.2.6卡片管
7.2.7生成凭证
7.2.8账簿管理
7.3 固定资产系统期末处
7.3.1计提减值准备
7.3.2对账
7.3.3月末结账
第8章 财务分析
8.1 财务分析系统概述
8.1.1计算机财务分析的意义
8.1.2财务分析系统的基本功能
8.2 财务分析系统初始
8.2.1系统初始
8.2.2重选账套
8.3 财务分析日常业务
8.3.1指标分析
8.3.2报表分析
8.3.3预算管
8.3.4现金收支
8.3.5因素分析
试读
第1章 会计信息化概述
1.1 会计信息化概述
1.1.1 会计信息化的含义
会计信息化是一个新概念,其含义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革命,使会计核算工作更多地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成果,改变了原有会计核算的方式;二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影响和改变着会计的基本理论体系和方法、会计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会计和财经法规、政府对会计工作的组织、会计人员的管理和培训等诸多方面。
前言/序言
现代信息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与社会诸领域及其各个层面动态地相互作用,形成信息化过程。会计信息化是现代信息技术与会计的融合,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手工会计体系进行变革,其目的是建立以信息技术为技术特征的新的信息会计体系。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一部分,也是企业信息化之路中最容易实施并取得成效的突破口。
从早期的会计电算化到今天的会计信息化,得益于一批有识之士的不懈努力,其中更有一支致力于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庞大队伍。他们及时、适时地把最新的管理理念、管理软件与教育教学过程相结合,以培养企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教材、多媒体学习资料等为载体,传播着一种文化,一种信息化的思维方式。我们有幸作为其中的一员,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常耕不怠,矢志创新。
1.定位清晰,层级递进
“会计信息化实训”课程设计教学对象定位清晰,学习层次逻辑递进。本书作为“会计信息化实训”中等职业学校规划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让学习者认识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流程,掌握信息化管理工具的使用。清晰的定位决定了课程内容的选择和体系架构的搭建。
2.结构简明,内容完整
本教材从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实际出发,结合国内先进的用友通管理软件中所提供的管理功能,分成8章简明地介绍了各个模块的主要功能、与其他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应用流程,从中可以体验到管理软件能够帮助企业做什么,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助力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
3.关注应用,面向应用
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引发了对大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这也正是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所在。本教材从实用性出发,考虑到教育对象的特点,用贯穿全文的“边学边练”把一个完整的企业案例串接起来,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动手能力。在每一章开始学习之前,只要按本章提示引入相应的准备数据,就可以顺利做到“边学边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