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法律风险是什么?法律风险管理又是什么?法律风险管理分为哪些步骤、哪些工作内容?长期以来,法律人对于这些措词早已耳熟能详却又语焉不详。而这些,则正是《完美的防范:法律风险管理中的识别、评估与解决方案》所要探讨和分析的内容。
虽然法律风险的提法出现在内地已经十年有余,如果不能透彻地理解其内在规律并建立理论基础,也就无法有效地应对法律风险。为此,《完美的防范:法律风险管理中的识别、评估与解决方案》综合分析了法律风险的概念、特征、种类等内容,并以主体、环境、行为三要素的方式,为识别和理解法律风险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目前的法律风险评估、法律风险防范等提法,同样也已存在多年而且众说纷纭,代表了整个社会的认识过程。但它们更应被称为法律风险管理,因为这样更能揭示它的内涵,也更能与国外的研究及提法接轨。但法律风险管理并非只是一个新的包装,它包含了将企业管理与法律风险管理融为一体的理念和识别、评估、设计、执行、改进五个基本要素以及相应的工作内容、工作目标。
目录
第一章 法律风险概说
本章提示
第一节 对于法律风险的理解
一、法律与法律风险
二、法律风险的概念及要素
三、法律风险的特征
四、法律风险的四大种类
第二节 法律风险主体
一、法律风险主体的范围
二、法人法律风险主体
三、自然人法律风险主体
四、其他组织法律风险主体
第三节 法律风险环境
一、法律风险环境的要素
二、我国的法律体系
三、具体主体的法律规范环境
四、对于法律风险环境的选择
第四节 法律风险行为
一、法律风险主体的设立行为
二、法律风险主体经营中的行为
三、法律风险主体的非常态行为
四、法律风险主体的变更与终止行为
第五节 法律风险的不利后果
一、刑事处分法律风险后果
二、行政处罚法律风险后果
三、民事责任法律风险后果
四、单方权益丧失法律风险后果
五、法律风险的间接不利后果
第六节 法律风险的其他属性
一、法律风险与其他风险的关系
二、法律风险的各类关系方
三、法律风险的阶段性
四、不同视角下的法律风险
第二章 法律风险管理基础理论
本章提示
第一节 法律风险管理的概念与发展
一、法律风险管理的由来及归纳
二、法律风险管理的概念与原则
三、法律风险管理的立足点
四、法律风险管理与其他风险管理的区别
第二节 企业管理与法律风险管理
一、企业管理视角下的法律风险管理
二、法律风险管理视角下的企业管理
三、合规管理与法律风险管理
四、企业法律顾问与法律风险管理
第三节 法律风险管理的总体性问题
一、法律风险管理的基本要素
二、从法律风险中发现管理策略
三、法律风险管理的工作内容
四、法律风险管理与法律风险管理项目
第四节 法律风险管理的操作性问题
一、全面风险管理的维度
二、法律风险管理的维度
三、实施法律风险管理的边界
四、应对法律风险的基本方法
第五节 法律风险管理涉及的内部关系
一、法律风险管理的参与各方
二、企业内部利益关系与法律风险管理
三、企业中的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四、企业价值链所涉及的内部关系
第六节 我国的法律风险管理实践
一、我国法律风险管理的发展
二、企业尝试法律风险管理的动机
三、法律风险管理带给企业的变化
四、法律风险管理意识
第三章 法律风险的调查与识别
本章提示
第一节 企业法律风险的识别角度
一、根据常规经验识别法律风险
二、根据组织结构识别法律风险
三、根据价值链识别企业法律风险
四、根据企业生命周期识别法律风险
五、从法律风险类型识别法律风险
第二节 企业阶段性法律风险概要
一、企业设立阶段的法律风险
二、企业经营中的基本法律风险
三、企业经营中的专有法律风险
四、企业非常态下的法律风险
第三节 对企业法律风险的尽职调查
一、法律风险管理项目的启动
二、尽职调查内容范围的确定
三、尽职调查的几种方法
四、尽职调查的工作原则及要求
第四节 对企业法律风险的识别过程
一、对企业原始资料的判读
二、对企业法律风险的基本判断
三、企业行为与法律规范的比对
四、发现没有提及的法律风险
五、利用技术方法提高严谨程度
第五节 对具体法律风险的识别
一、对外合同中的法律风险
二、管理制度中的法律风险
三、企业流程中的法律风险
四、个案行为中的法律风险
第六节 法律风险清单的确定
一、制作法律风险清单的原则
二、法律风险清单与法律风险管理
三、基础性的法律风险清单
四、对基础性法律风险清单的完善
五、法律风险清单的提交
第四章 法律风险的评估与报告
本章提示
第一节 法律风险评估概述
一、法律风险评估的工作目标
二、法律风险评估的工作原理
三、法律风险评估的维度
四、法律风险评估信息的采集
五、法律风险的评估方法
第二节 法律风险评估的维度
一、法律风险评估的基本维度
二、法律风险评估的其他维度
三、法律风险评估维度的设定
第三节 法律风险点的赋值
一、对法律风险点赋值的意义
二、赋值的主要方法
三
试读
四、单方权益丧失法律风险后果
严格地说,单方权益丧失所造成的支出增加或利益减少与刑事处分、行政处罚、民事责任三类法律风险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从法律风险整体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时,这类情况却又必须加以考虑,属于必须单独列出的一类法律风险。任何法律风险带来的都是权益方面的不利后果,而任何不当的作为或不作为无论是出于故意还是过失,也都有可能面临刑事、行政、民事方面的法律风险,因此单方权益丧失的风险专指既不会受到公权力处罚也不会对其他方承担民事责任的权益丧失风险。
这种单方权益丧失的主观原因一般并不重要,除了在刑事处罚方面相对注重主观动机外,其他方面的主观原因一般不会影响到行政处罚或民事责任的后果。但某些客观原因造成的无法行使权益,则往往由法律规定可以通过某种方式加以补救。但在法律风险不利后果已经显现的处理过程中,尤其在抑制或降低不利后果的过程中,主观动机往往对处理结果的影响比较大,如何对外表述自己一方的主观原因是法律风险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那将是法律风险管理中的另外一个主题。
对于这种既不损害他方的利益,也不会招致公权力的处罚,但会造成企业丧失某些权益的情况其实很有研究的必要,因为这类情形在企业里时有发生。按照大致的类型,单方权益丧失的法律风险有以下几类:
(1)丧失优惠利益
由于国民经济发展阶段的特点及目标不同,有时中央政府会通过税收、政策性贷款等优惠的方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或在特定阶段对某些行业予以扶持。如以前三资企业的两免三减半等优惠政策等,目的就是为了吸引外资以带动国内企业的发展。而国家对于某些科技项目的资金扶持,其目的也是为了从整体上提高国内的科技水平。除此之外,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往往会在特定地域内对特定行业在一定时期内向企业提供一些税收、基础设施价格等方面的政策性优惠,以鼓励社会资金注入这些地域或行业。
如果企业不了解相关的优惠政策,或缺少相应的条件,都难以通过这些优惠政策减轻自身资金及效率方面的压力、获取更多的资源。如何了解这类政策、如何利用这些政策,也都是法律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
前言/序言
感谢上帝,让我有能力、信心和时间去写完这本书。
十年前,当我在一家大型企业担任法律顾问时,每周都要应对大量的法律事务。由于传统的律师工作模式常会错过处理问题的最佳时机、仓促上阵往往影响工作质量,而日常的许多重复劳动又耗费了大量的工作时间,于是开始思考如何既提高工作的质量、效率,又能及早发现和处理问题。
企业的许多重大损失源于简单的低级错误,如果能够及早发现,完全可以用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予以避免。这类足以招致损失的低级错误在企业中比比皆是,因而是风险控制机制问题而非单纯的法律问题。尤其是当我攻读企业管理研究生,在对企业行为、企业模式以及效率、质量等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后,更使我深信这一点并着手设计企业从事法律风险防范时的工作模式和方法。
2003年下半年,对某集团为期四个多月的尽职调查,使我开始了全面的法律风险管理实践。通过零距离接触第一线的车间、污水处理厂、员工宿舍等地,使长达数万字的法律风险状况报告在深度和广度上超出了企业的预料。该项目验证了我对项目的系统化程度、工作深度、法律风险分类方式,以及各类工作的具体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