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人民科学家钱学森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在近代力学、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航天科技、系统工程、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管理科学、地理科学、建筑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等领域都作出了创造性贡献。他创造性地构建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社会主义建设体系和综合集成方法论;在众多学科领域中提出令人耳霞一新的新思路、新观点,并从整体把握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最终提出“大成智慧”的思想。
《钱学森学术思想》是迄今第一部系统研究钱学森学术思想、科学理论、科技贡献、研究风格与艺术的专著。全书有5篇,77章。第一篇为钱学森哲学思想-理论与方法论;第二篇为钱学森与现代学科技术发展;第三篇为钱学森学术研究风格与艺术;第四篇为钱学森主要著作简介:第五篇为与时俱进的钱学森思想。全书以丰富翔实的史料,独特的架构体系勾勒出巨幅生动的钱学森思想精华的时代画卷,比较全面地介绍和评价了钱学森主要学术思想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展望了相关学科的发展前景,向世人展现了世界级科学巨匠钱学森不倦的探求和创造精神。
目录
卷首语
第一篇 钱学森哲学思想·理论与方法论
第一章 钱学森与马克思主义
第二章 钱学森哲学思想和哲学体
第三章 钱学森现代科学技术观
第四章 钱学森现代科学技术方法论体系
第五章 钱学森基础科学哲学思想
第六章 钱学森技术科学思想
第七章 钱学森工程哲学思想
第八章 钱学森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结构
第九章 钱学森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形成
第十章 钱学森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重要意义
第十一章 钱学森的系统思想和整体观
第十二章 综合集成方法(论)
第十三章 大成智慧学与大成智慧工程
第十四章 钱学森总体设计部思想
第十五章 钱学森论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和社会革命
第十六章 钱学森现代大科学组织管理思想
第十七章 钱学森社会科学技术思想
第十八章 钱学森社会主义建设的体系结构
第十九章 钱学森论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
第二十章 钱学森的人才观
第二十一章 钱学森现代教育思想
第二十二章 钱学森的科学道德观
第二十三章 钱学森论学术民主
第二十四章 钱学森的科技普及观
第二十五章 推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联盟
第二十六章 钱学森的艺术世界与科艺结合思想
第二十七章 钱学森的现代文化观
第二十八章 钱学森论文学艺术
第二十九章 钱学森的技术美学思想
第二十篇 钱学森与现代学科技术发展
第三十章 钱学森与近(现)代力学
第三十一章 开创喷气推进与航天技术的新时代
第三十二章 创建工程控制论
第三十三章 创建物理力学
第三十四章 钱学森与中国力学事业发展
第三十五章 钱学森与中国的航天事业
第三十六章 钱学森与中国技术科学的发展
第三十七章 钱学森论核科学技术
第三十八章 大力推动中国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的发展
第三十九章 钱学森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事业的贡献
第四十章 钱学森与中国的管理科学
第四十一章 开拓中国的系统工程一
第四十二章 创建中国系统科学
第四十三章 创建思维科学
第四十四章 钱学森论军事科学
第四十五章 钱学森论行为科学
第四十六章 钱学森论地理科学
第四十七章 钱学森论建筑科学
第四十八章 钱学森与中国的科学学
第四十九章 钱学森与中国的软科学
第五十章 钱学森论情报科学技术和信息产业
第五十一章 钱学森论经济科学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五十二章 钱学森论领导科学与艺术
第五十三章 钱学森论决策科学化
第五十四章 探索未来,科学预测
第五十五章 钱学森的沙产业理论与设想
第五十六章 钱学森的草产业理论与设想
第五十七章 钱学森发展中医思想综述
第五十八章 大力向社会科学领域推广现代科学方法和新技术成果
第五十九章 钱学森重要建议与设想述评
第六十章 钱学森创造和译定的名词术语
第三篇 钱学森学术研究风格与艺术
第六十一章 科技工作者的责任与钱学森精神
第六十二章 从哥廷根学派到钱学森学派
第六十三章 遵循民主、平等、严肃的学风
第六十四章 开放的大协作精神
第六十五章 热心扶植后学的人梯精神
第六十六章 学术研究艺术之理论与实践并重
第六十七章 学术研究艺术之创新与普及齐驱
第六十八章 学术研究艺术之重视学术组织建设
第六十九章 学术研究艺术之倡导学术讨论班
第七十章 学术研究艺术之重视学术刊物
第七十一章 学术研究艺术之广泛的学术通信
第七十二章 钱学森的思维艺术
第七十三章 钱学森的演讲艺术
第七十四章 钱学森的著述风格
第四篇 钱学森主要著作简介
第七十五章 专著·文集·部分主(参)编著作简介
1. 《工程控制论》
2. 《工程控制论》(修订版)
3. 《物理力学讲义》
4. “Jet P0rpulsion’
5. 《导弹概论》
6. 《星际航行概论》
7. 《从飞机导弹说到生产过程自动化》
8. 《气体动力学诸方程》
9. “Collected Works H. S. Tsien·1938-1956"
10. 《钱学森手稿》
11. 《军事系统工程》
12. 《论系统工程》
13. 《论系统工程》(增订本)
14. 《创建系统学》
15. 《关于思维科学》
16.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和系统工程》
17. 《现代科学技术的知识和我国科技政策讲座》
18. 《现代科学技术和科技政策》
19. 《论人
试读
五、技术科学哲学及技术科学研究方法(论)
技术哲学
技术哲学的产生溯源久远,很早就有人对技术进行总体思考。我国古代就有人论及“工巧”,即工匠的技能、技艺,如《考工记》讲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可以为良”。亚里士多德则从目的、动力、形式和质料这四个方面分析了技能。近代学者对技术有更多的思考,达·芬奇、培根、狄德罗、黑格尔等都谈到技术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中的地位和作用。 钱学森认为,对技术发展的研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离不开对自然科学和技术成就的概括总结。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时认真研究了从古代到19世纪中叶的技术史资料,对技术的意义、技术发展的规律性以及技术应用的社会条件作了深刻的阐述。技术在人与自然的联系上,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研究人类能动地利用、控制和变革自然的一般规律性,研究技术发展和应用的社会条件和社会意义,是技术哲学的重要内容,所以技术哲学应与自然哲学和科学哲学一样,引起我国哲学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的关注,并使之成为我国哲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钱学森同时指出,目前我国的技术哲学研究应该注意两个问题。
(1)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认真分析评述国外技术哲学的研究成果。应该承认西方技术哲学中有不少值得消化吸收的东西。邦格曾提及,人类历史上只有三位伟大哲学家密切关注过科学技术,就是亚里士多德、马克思和罗素。拉普在介绍技术哲学时一再讲到马克思的贡献,认为马克思看到人的劳动和劳动的人对技术哲学十分重要。他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技术哲学可以看作是一种确定的有特色的重要思想,因为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已经奠定了基础,比如,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关于劳动和生产过程的基本观点等。
在西方技术哲学的研究中,始终存在着两条主线:一条是自然物一技术物一人的意识之间的关系;另一条是自然发展一技术发展一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前者是将技术作为生产中的一个环节,对技术本身进行研究,后者是把技术放在整个自然和社会系统中去考察。这两方面相互交叉使其理论渗透到许多学科领域,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如重视对技术本质特征的分析,重视对技术发展历史本身的研究,重视技术的社会经济作用等等。
(2)要理论与实际结合,加强对现实问题的分析概括,力争使技术哲学的研究有益于我国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现代技术哲学的兴起不仅是科学技术本身发展的结果,而且也是科学技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以探讨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协调为契机的。第一,现代技术的社会地位和功能大大提高,既日益成为“历史的有力杠杆”,又能在成果得不到正确利用的情况下,给人类带来深刻灾难;第二,现代技术系统的个门类、各层次间的内部联系开始显现出来,有必要也有可能把技术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揭示其体系结构和发展规律。
前言/序言
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系统工程学科而奋斗
钱学森教授是我国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也是世界著名的系统工程专家。近20年来,钱老在系统理论及系统工程方面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对结合中国国情在我国发展系统工程学科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我是在1988年担任全国政协科技委员会委员后才认识钱老的,近20年来从钱老处获益良多。现仅就我个人的所见所闻,谈几点粗浅的体会。注意拓展系统工程的应用领域
为了使系统工程的理论及方法更加深入人心,真正成为改造客观世界的有力工具,钱老一直注意拓展系统工程的应用领域。据我所知,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的许多专业委员会都是在钱老的倡导下建立起来的。1988年12月23日,钱老在给我的信中提出:“我想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似尚缺少一个专门搞生产流程的委员会,而生产流程的系统工程对化学工业特别重要。您如同意,您可作为发起人向学会的秘书长或副秘书长建议成立这个委员会。”在钱老的推动下,我们联合了12个部委,于1991年建立了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过程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的建立对在化工、冶金、轻工、建材等过程工业中研究开发及推广应用过程模拟及优化、过程综合与过程管理等过程系统工程技术,提高过程工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及集约化程度等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强调系统工程在组织管理方面的作用
国外早期的系统工程论著多半着重于技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而钱老则强调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的技术。他早在1978年就已指出:“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是一种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1986年7月,在全国软科学研究工作座谈会上,钱老又进一步指出:“国家是个大的系统,要使这个系统达到最优的状态,有几个方面的工作要做。我认为社会主义国家有八个方面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