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与诸多人物不同,乔治·篷皮杜这位共和国伟大的总理和伟大的总统生来没有对权力的癖好。他之所以登上政治舞台,主要是出于求知欲和对一位杰出人物的忠诚所驱使,而非个人野心。<br> 在生前的五十二年,他曾先后担任过中学教师、特派员、旅游助理于事、政治学院副教授、最高行政法院审案官和一家银行的代理人。乔治·蓬皮杜干活节奏飞快,凭一时兴致工作,以充分利用并享受业余时光。他是一位好丈夫,好同事,他充满活力,业余爱好烹饪、绘画和诗歌。这位具有超常天赋者却也是怀疑论者。他幽默地注视生活,并后退一段距离审视现实。<br> 1958年6月至12月,他在戴高乐将军身旁默默无闻地工作,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支持,帮助将军奠定了第五共和国体制基石,并为使法兰西顺利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做好准备。但六个月之后,当使命完成时,他立即离开了金碧辉煌的爱丽舍宫,恢复自由的生活。在经历这一短暂的插曲三年之后,他终于未能摆脱命运的安排,命运让他两次逃脱暗杀,并成为国家元首。五十一岁时,戴高乐推举他担任政府总理,此后他便介入政治,但并不确信会以此为生涯。然而在巨人戴高乐的卵翼下度过数年之后,他对职责产生兴趣,甚至在穿越奇特的艰难险阻后,准备继承戴高乐的事业。<br> 这一非常规的历程令人困惑不解,长期占主导地位的漫不经心和出人头地的意愿之间的这场持久战却因偶然因素而使后者占据上风。但伊壁鸠鲁学派的享乐主义永远无法迫使命运就范。命运主导着他,他没有拒绝,而是接受了它。面对病痛,他坚忍不拔,并最终殉职在工作岗位上。
目录
前言<br>第一部分 杰出的文学艺术爱好者<br> 卑微而低下的出身<br> 发现巴黎<br> 乌尔姆街<br> 一见钟情<br> 沐浴在普罗旺斯的阳光下<br> 战火的洗礼<br> 普通的法国人<br> 相遇戴高乐<br> 从桑戈尔到马尔罗<br> 巴黎名流界<br> 与将军在汽车上<br> 秘密使命<br>第二部分 巨变<br> 总理<br> 儒奥事件<br> 保安部队官兵的悲剧<br> 杀手追踪<br> 蓬皮杜,看清前面的路!<br> 未来不属于魔鬼,密特朗先生<br> 巨变<br> 棘手的难题<br> 面对骚乱<br> 格勒内勒谈判<br> 最漫长的一天<br> 穿越荒漠<br> 在莫里亚克家用晚餐<br>第三部分 对法兰西的雄心壮志<br> 难以大白于天下的真相<br> 好好睡吧,爸爸!<br> 共和国总统<br> 艾吕雅的超现实主义<br> 新社会<br> 月薪化<br> 蓬皮杜先生,我们为您感到耻辱!<br> 法兰西成为孤儿!<br> 非洲之行<br> 让英国人进来<br> 沙邦想标新立异<br> 伙伴和混蛋<br> 强大的工业和繁荣的法兰西<br> 空中客车<br> 我没有想到会遭受如此的磨难<br>尾声<br>资料来源和文献目录<br>注释<br>乔治·蓬皮杜经历与业绩年谱<br>感谢
试读
时光便这样度过。有一天,乔治·蓬皮杜在欧里亚克为亨利·蒙多教授的半身雕像揭幕时,曾说过:“和所有康塔尔人一样,蒙多出身贫寒,人们在学校里教育他不劳动便一无所获。人们还说奥弗涅人,尤其是康塔尔人是脚踏实地的人。这是真的!他们身上都多少带有教父热尔贝、数学家布莱兹·巴斯卡尔、文人泰亚尔·德·夏尔丹的气质。”<br> 在以优异的成绩取得学业文凭后,莱昂·蓬皮杜获得奖学金,这在当时,算是罕见的成就。这便为他打开了通向区府所在地的米拉高级小学、然后是奥里亚克师范学校的大门。他以头名成绩毕业,成为“小学教师先生”,并开始使家族的社会地位有所上升。家庭社会地位的提高完全归功于他所取得的成就。<br> “我们年轻的老师们,”夏尔·佩吉证实道,“像黑衫轻骑兵一样,严肃,穿着紧身的制服,认真,因为早熟和突然间权力无上而显得有点胆战心惊。”这套制服过去曾是一种军服,穿上这种公民制服显得庄重,更具军人气质,这不禁使我想起了索莫尔穿黑色制服的高级警官。这些小学教师来自民众,是工人的儿子,尤其是农民和小地主的儿子。他们保持着民众的本色,丝毫不讲究穿着,只是在漂亮的校园里稍显有条不紊和井然有序。<br> 莱昂被分配在缪拉,和其他小学教师一样与女教师们住在同一栋楼里。“他对面的房间住着一位名叫玛丽一路易丝·沙瓦尼亚克的年轻姑娘,长相出众,举手投足像大家闺秀。身材粗短、面色红润,庄稼汉般健壮的莱昂·蓬皮杜透过房门经常听见她咳嗽0。”她是一个马贩子的孙女,她的父亲“是方圆几十里最棒的马贩子,能将一匹懒散的马调理成活蹦乱跳的壮马,是一个远涉到穆赞、阿基坦,到南方的市场和集市上出售织物的流动商贩。<br> 莱昂和玛丽一路易丝之间产生了淳朴温柔的爱情,并于1910年9月24日喜结良缘。和他以前的小学老师M·茹瓦一样,莱昂·蓬皮杜是位自由思想者,但他还是到教堂举行婚礼,以取悦于恪守教规的玛丽一路易丝。1911年,年轻的夫妇取得在高级小学任教的资格证书,双双被分配到阿尔贝任教,莱昂在男生学校教法语和西班牙语,玛丽一路易丝则在女生学校教科学与数学课程。<br> 不久,家中添了一个男孩,按照当时的风俗习惯,年轻的妈妈要到母亲家生养。就这样,乔治·蓬皮杜1911年7月5日便出生于一个名叫蒙布迪夫的以石板为屋顶的村落里。小村位于康塔尔北部,海拔1000米,夹在极容易攀登的山岭和死火山中间。还有些稀奇古怪的名字,如“黄牛峰”或者“滚泉峰”都令人浮想联翩。这座村庄的127名村民中有60人在1914年战争中丧生,并在四十年里孕育出27名小学教师和60位巴黎咖啡馆老板。<br> 孩子出生一个月后接受洗礼,教父和教母是两位来自沙瓦尼亚克的织物商人。成为共和国总统后,蓬皮杜曾说过:“我年轻时家庭贫穷,出身卑贱而低微。”但这并未妨碍《鸭鸣报》后来在其幽默专栏《一群奉承者》里给他起了“蒙布迪夫侯爵”这个华而不实、滑稽可笑的绰号。<br> 小乔治由奶妈喂养几个月后,便回到阿尔贝,生活在父母身边。阿尔贝城由红砖砌成,以历史的灵感和讨伐卡塔尔派信徒的十字军东征而著称。大教堂城堡脚下的座座木筋墙房屋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旅舍、罗马式回廊和教堂及城墙废墟彼此相邻。莱昂·蓬皮杜从进入奥里亚克师范学校起便迷醉于社会主义理论,他积极参加社会党地方支部的活动,并成为一名积极而温和的活动分子。卡莫的议员让·饶勒斯在阿尔贝创建了一座工人玻璃制造厂,“在由工人阶级竖起的首座长方形教堂里,唱诗班不是在大风琴的轰鸣声中,而是在机器雄伟而美妙的乐声中歌唱”。他在给阿尔贝中学生颁奖时发表的演讲中揭露“工厂是监狱”,激励人们“通过了解真相勇敢地追求真理”。莱昂·蓬皮杜像饶勒斯那样向往正义和博爱,经常去见他,并深得他的赞赏。一时间,他曾打算成为他的秘书。但为了继续深造,以求取得中学教师学衔,他必须每周两次前往图卢兹,到文学系听西班牙语课程,这使得他忙得几乎没有空闲。<br> 1914年7月31日,伟人饶勒斯遭遇暗杀。战争在第二天爆发了,莱昂应征入伍,成为步兵士官。三星期后,他在米卢斯的战斗中腿部受伤。经过十八个月的住院治疗和休假疗养,后又被送往索姆、索洛尼克、瓦尔达尔河畔,参加东线部队作战。<br> 这样,小乔治童年的大部分时光便是在女人们的伴随下度过的。沙瓦尼亚克教父1913年去世,按照奥弗涅的传统习惯,给他留下几枚金币作为遗产。教母连忙将金币兑换成国防债券,从而使她很快得到由孩子们奉养的保障0。人们在大街上经常见到战争遗孀,可以从她们穿戴的黑色的裙子和帽子,有时甚至也可从她们佩戴的宽大的黑色面纱辨认出来。她们步履缓慢,眼圈发红。由于经常见到这
前言/序言
在依夫林省乌当镇一边,散步者推开一块不起眼的乡间墓地的栅栏,便会见到一座简陋的墓碑,上面刻有简朴的碑文:“乔治·蓬皮杜,1911-1974”。这里,安息着我们始终未能将其安放在应该去的地方的最优秀的国家元首之一。这位来自法兰西大地深处的伟人将祖国从1968年的无政府状态,也可能是从内战中拯救出来,并极大地促进了我们工业的发展,大力推进高速公路、阿丽亚娜火箭、空中客车、高速火车和核电站的建设事业。他通过实行按月付薪制,使数百万体力劳动者获得直至那时仍然无法享有的尊严和保障。<br> 与诸多大人物不同,乔治·蓬皮杜这位共和国伟大的总理和伟大的总统生来没有对权力的癖好。他之所以登上政治舞台,主要是出于求知欲和被对一位杰出人物的忠诚所驱使,而非个人野心。<br> 早在成为年轻教员时,他便舍弃讲台,在教室里来回走动,不断地打破清规戒律,启发学生们的聪明才智、他们的实际才能。后来,尽管他争强好胜,怀有成为最优秀分子的意愿,却仅立下了为自己的同胞奋斗终生的宏图大志。<br> 他在生命的前五十二年里,曾先后担任过中学教师、特派员、旅游助理干事、政治学院副教授、最高行政法院审案官和一家银行的代理人。乔治·蓬皮杜干活节奏飞快,兴致勃勃,充分利用并享受业余时光。他是一位好丈夫,好同事。他充满活力,爱好烹饪、绘画和诗歌。这位具有超常天赋的人却又是怀疑论者,他幽默地注视生活,并后退一段距离审视现实。<br> 1958年6月至12月,他在戴高乐将军身旁默默无闻地工作,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支持,帮助将军奠定了第五共和国政体的基石,并为使法兰西顺利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作好准备。但六个月之后,当使命完成时,他立即离开了金碧辉煌的宫殿,重返自由之路。<br> 在经历这一短暂插曲的三年后,他终于未能摆脱命运的安排,命运使他两次逃脱暗杀,并成为国家元首。51岁时,戴高乐推举他担任政府总理,此后他便介入政治,但并不确信会以此为生涯。然而在巨人戴高乐的卵翼下度过数年之后,他对职责产生了兴趣,甚至在穿越奇特的艰难险阻后,准备继承戴高乐的事业。<br> 这一非常规的历程令人困惑不解,长期占主导地位的漫不经心和出人头地的意愿之间的这场持久战却因偶然因素而使后者占据上风。但伊壁鸠鲁学派的享乐主义永远无法迫使命运就范。命运主导着他,他没有拒绝,而是接受了它。面对病痛,他坚忍不拔,并最终殉职在工作岗位上。乔治·蓬皮杜协会的研究员们采访过176位证人,所收集的录音磁带的证言给这一令人称奇的经历带来新的诠释。这便是一位懂得微笑,也善于决断的自由者的人生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