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关于经济科学现状的3篇论文》是首次尝试系统地出版所有获奖者的重要著作,《关于经济科学现状的3篇论文》的出版本身就具有重大的意义,在中国面世其意义更加深远,作者希望它的出版不仅有烛于经济学的发展,而且能直接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
经常书评
据我所知,此套丛书是首次尝试系统地出版所有获奖者的重要著作。丛书的出版本身就具有重大的意义,在中国面世其意义更加深远。我希望它的出版不仅有助于经济学的发展,而且能直接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
[瑞典]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奖委员会
——托尔斯滕·珀森
目录
Ⅰ 资源分配与价格体系
1 点集、线性函数和经济决策的分散化
1.1 解决老问题的新方法
1.2 商品空间
1.3 机会集合之和与分散化决策下的利润最大化
1.4 供给决策与消费决策的分离
1.5 决策分散化、激励因素和信息经济
1.6 凸集与最优化的价格含义
1.7 凸性假设在分析中的作用
1.8 借助于价格体系的各种资源分配模型
2 竞争性均衡与帕累托最优
2.1 引言
2.2 公设与定义
2.3 竞争性均衡下的帕累托最优
2.4 帕累托最优的价格含义
2.5 具有收入形成规则的竞争性均衡的存在
2.6 模型的解读
2.7 竞争性均衡下消费者的生存
2.8 实证和规范应用
2.9 市场的自由进入
3 生产效率与价格体系
3.1 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
3.2 技术能力的表达
3.3 线性活动分析
3.4 基本公设
3.5 “生产者”以及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
3.6 “资源所有者”、“消费者”以及合意商品的生产可能性
3.7 生产效率
3.8 适当价格条件下的利润最大化效率
3.9 效率的价格含义
3.10 有效活动组合的存在
3.11 有效点集、生产函数和边际替代率
3.12 一般均衡模型对生产的描述
3.13 线性规划
3.14 投入产出分析
4 不同时间的生产、资本和利率
4.1 时问因素
4.2 模型期的结束
4.3 无限期模型
4.4 有效规划与相关价格的关系
4.5 目前和未来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
4.6 利率的定义
4.7 资本的边际生产率
4.8 静止状态
4.9 资本饱和是否可能
4.10 不同时间消费偏好的变化
4.11 严格的理论与现实是否矛盾
Ⅱ 经济学知识的构建
1 不名誉的方法论
2 论述的策略
3 经济理论的公设体系
4 探寻经济知识的基础
5 作为一系列模型的经济理论
6 关于科学效率的问题
7 关于科学研究的心理
8 接下来的模型是什么
9 不可分割商品、规模报酬递增及生产地点问题
10 不确定条件下的单个决策者
11 不确定条件下决策者的相互影响
12 各种偏好的相互影响
Ⅲ 经济学研究工具与问题之间的相互作用
1 探讨的必要性
2 基础数学的使用
3 动态经济学所需要的工具
4 计算方法与管理科学
5 生产潜能的计算与预测
6 统计推断与经济行为的计量
7 样本调查
8 工具开发对未来研究的意义
9 对研究项目的评估和支持
中英文名词索引
库普曼斯主要作品年表
试读
命题7在线性活动分析模型(由公设6-10所定义)中,每一个有效活动组合至少与一个和技术相吻合的价格体系相关联,从而使得:该组合中的每一项活动都是盈亏平衡的;合意商品的价格为正数,初级商品的价格可能为非负数、0、非正数一分别取决于其供应是被完全使用、部分使用,还是根本没有被使用。
与其原型(命题5)一样,在这个命题中,没有假设价格是既定的,也没有对市场组织作出事先假定。该命题只是认为,任何有效活动组合(无论是如何实现的,或者即便是想象出来的),都意味着有可能存在着一个价格体系,该价格体系与技术和所使用的过程的联系,等同于竞争性市场组织或基于命题6的其他任何价格引导资源分配的组织形式。因此,命题7明确地告诉我们,根据假定的技术条件,命题6所设想的价格引导资源分配方法,并没有排除任何有效的生产方式。效率意味着价格和任何有效状态(或计划)都能被适当的价格所支持。当确立此类价格的市场不存在的时候,可以根据反映已有和所使用过程特点的技术信息来计算出这些价格。在下面的3.12节中,我们将沿着这些思路来探讨与命题6和命题7相关的部分例子。
上面所提到的适当强化,表现在省去了使命题5更为复杂的条件。我们去掉了把部分“维持最低生存”的“消费者”排除在外的做法。目前讨论的生产、消费和资源集合所具有的多面体特征,使得这个限制条件没有必要了。有必要指出导致这一结果的推论,因为它是线性活动分析所特有的一种推论风格。然而,想探究这一理论的读者会发现,在借助于更强大的分离定理之前,这个推论仅仅只是以目前的生产、消费和资源集合的选择,来对第2节中的一般理论进行了解释。
……
前言/序言
1968年,瑞典银行在其300周年志庆活动时宣布设立一个新的奖项,即“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瑞典中央银行经济学奖”,并承诺对该奖项提供永久支持。
同时;瑞典皇家科学院承担了与自1901年起开始运作的诺贝尔奖完全相同的程序来对获奖者进行评选的任务。这样,每年年初科学院都会收到250~300个提名建议,通常涵盖多达百名以上的候选人(未经邀请主动提名的个人没有计算在内)。科学院奖项委员会(成员5~8名)首先对世界各地的候选人进行专业评估,然后,再以报告的形式将奖励意见提交给科学院社会科学部。最后,科学院的全体成员要在10月份齐集一堂,以决定奖项的最终归属。
本奖项的评选原则与诺贝尔奖完全一致,完全遵循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愿——奖励在其所处领域有最为重大发现、发明或发展的科学家。在实践中,这就意味着要考虑到参选者学术成果的独创性、在理论与实践当中的重要性及其对科学工作的影响。科学院及奖项委员会也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了候选对象及其学术成果对社会的影响,包括其对公共政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