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我国煤炭矿区可持续协调发展研究》以可持续协调发展理论为基础,将区域系统分析与评价的原理和方法引入到煤炭矿区协调发展的研究中,建立了包括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四个子系统在内的矿区协调发展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我国煤炭矿区可持续协调发展研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矿区可持续协调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引入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对矿区系统的协调发展状況进行定量描述,探讨在矿区可持续协调发展系统目标要求下,从宏观整体战略协调和微观环境管理两个层面实现矿区环境管理创新的战略发展模式及其管理创新途径,并以兖州矿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和研究,提出了矿区可持续协调发展的战略方向,以及今后有目的、有重点地采取环境管理措施的基本思路。
精彩书摘
1.4.1 主要研究内容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如下几方面:<br> (1)阐述我国煤炭矿区发展过程中的环境状况、主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以此为切人点,深入剖析我国煤炭矿区环境管理的现状乌存在的问题;提出矿区环境管理研究的基本框架和管理模式。<br> (2)明确提出可持续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内涵特征与目标要求;指出系统协调发展的基本演化规律、特征及其子系统间相互作用机理;进行矿区可持续协调发展的系统分析与评价,探讨矿区系统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br> (3)依据矿区特点建立系统协调评价模型和多层评价指标体系;量化分析矿区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和协调发展状况;把握影响系统协调发展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由此构建适合矿区可持续协调发展的环境管理目标体系。<br> (4)依据协调评价结论,探讨建立矿区系统发展的动态战略模式和战略协调机制;依据矿区近期与远期发展目标与现状的差距,提出矿区战略协调的理论框架、主要方向和制度保证。指出通过构建矿区生态产业链系统,进而优化耦合为矿区进化型产业复合系统,是矿区实现高效率、低消耗、无(低)污染、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有效途径。
目录
1 绪论<br>1.1 研究背景<br>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br>1.3 研究方法<br>1.4 研究内容与框架<br>1.5 国内外可持续协调发展研究综述<br>2 我国煤炭矿区的环境问题与环境管理<br>2.1 环境与环境问题<br>2.2 矿区环境问题<br>2.3 矿区环境管理<br>2.4 矿区环境管理的基本框架<br>2.5 小结<br>3 我国煤炭矿区可持续协调发展<br>3.1 可持续协调发展<br>3.2 可持续协调发展观<br>3.3 协调与协调系统<br>3.4 煤炭矿区可持续协调发展分析<br>3.5 小结<br>4 煤炭矿区可持续协调发展评价与分析<br>4.1 矿区可持续协调发展评价理论研究<br>4.2 矿区可持续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br>4.3 确定评价指标标准的方法<br>4.4 小结<br>5 煤炭矿区可持续协调发展与战略选择<br>5.1 矿区发展战略<br>5.2 矿区发展战略规划与战略协调<br>5.3 矿区可持续协调发展与战略选择的内容<br>5.4 矿区实施发展战略协调的保证条件<br>5.5 小结<br>6 煤炭矿区环境管理的发展与创新<br>6.1 国外矿区环境管理的发展<br>6.2 国内矿区环境管理的发展<br>6.3 我国矿区环境管理的创新发展思路<br>6.4 小结<br>7 煤炭矿区环境管理技术创新<br>7.1 矿区环境管理技术手段创新<br>7.2 现状与问题分析<br>7.3 构建煤炭矿区环境管理技术创新体系<br>7.4 数字矿区<br>7.5 小结<br>8 煤炭矿区可持续协调发展与环境管理<br>8.1 矿区可持续协调发展与环境管理的主要思路<br>8.2 实现矿区生态化管理<br>8.3 完善矿区环境全过程管理<br>8.4 矿区环境管理制度与管理手段的创新发展<br>8.5 加强矿区安全生产综合管理<br>8.6 小结<br>9 兖州矿区可持续协调发展实证研究<br>9.1 兖矿现状调查与分析<br>9.2 兖矿可持续协调发展系统分析与评价<br>9.3 兖矿可持续协调发展战略选择与环境管理创新<br>9.4 小结<br>10 总结与讨论<br>10.1 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br>10.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br>10.3 未来研究展望<br>参考文献
试读
1.4.1 主要研究内容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如下几方面:<br> (1)阐述我国煤炭矿区发展过程中的环境状况、主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以此为切人点,深入剖析我国煤炭矿区环境管理的现状乌存在的问题;提出矿区环境管理研究的基本框架和管理模式。<br> (2)明确提出可持续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内涵特征与目标要求;指出系统协调发展的基本演化规律、特征及其子系统间相互作用机理;进行矿区可持续协调发展的系统分析与评价,探讨矿区系统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br> (3)依据矿区特点建立系统协调评价模型和多层评价指标体系;量化分析矿区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和协调发展状况;把握影响系统协调发展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由此构建适合矿区可持续协调发展的环境管理目标体系。<br> (4)依据协调评价结论,探讨建立矿区系统发展的动态战略模式和战略协调机制;依据矿区近期与远期发展目标与现状的差距,提出矿区战略协调的理论框架、主要方向和制度保证。指出通过构建矿区生态产业链系统,进而优化耦合为矿区进化型产业复合系统,是矿区实现高效率、低消耗、无(低)污染、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有效途径。
前言/序言
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是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就是调整各方发展关系,使之保持和谐并协同发展。可以说在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理论的形成过程中,始终蕴含着协调发展的思想,即围绕着如何协调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协调是发展的基础,也是发展的保证。我国煤炭矿区作为实践可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领域,如何走出一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资源环境良性循环利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应当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中探索的重要课题。<br> “协调”一词是一个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申都广泛使用的概念,虽然没有一个十分确切的定义,但其內涵与功能是基本明确的。作为一种组织管理职能的协调,强调在实现管理目标的过程中,通过不断调整各种管理要素的横向、纵向关系及其联系,使之趋于整体秩序和和谐统一的状态;作为系统存在的协调,则是指为实现系统整体演进目标,对系统內各个要素的发展状态及其相互关系的反映和调整,从而促使系统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因此,从本质上讲,系统协调的思想更加强调作为发展主体的人的主动行为及其创造性,突出系统协调发展中产生的功能倍增性与演替进化性,这无疑是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复杂系统问题,提高系统整体功能的重要理念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