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该书力求从立体的视角展现了英法德三国近几十年来,特别是跨入21世纪后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力求抓住英法德发展道路的核心与重点,从高山看平地,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避免扁平式的平铺直叙;力求跳出经济去看经济社会的发展,选择有特色、有代表性、有启迪意义的事物去突出英法德的特色;力求立体地、全面系统地分析和概括出了英法德发展模式的基本框架,从理论基础、形成过程、制度特征、运转机制、社会现实方面勾勒出这三个国家波澜壮阔的画卷,使读者对其发展的脉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精彩书摘
英国的金融起始于17世纪40年代,18世纪伦敦成为国内金融中心,19世纪成为世界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20世纪初,伦敦的全球第一金融中心的地位被纽约取代。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英国金融行业因缺乏竞争活力进一步丧失了在全球领先地位。1986年英国实行金融改革,开放金融市场,改革后开放竞争的环境和良好的监管吸引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和公司来到英国,英国金融业迅速发展。进入21世纪英国的金融城伦敦与纽约、东京并列为世界三大金融中心,2008年超过纽约、东京成为全球第一。现在世界数以百计的金融企业选择英国作为进入欧洲市场的门户,伦敦成了许多国际银行及金融机构设立总部、分行及公司的重中之地。<br> 目前伦敦有超过500家银行,数量超过世界任何其他金融中心。伦敦银行的金融服务不仅服务于英国本身,其业务范围遍及全球,已建立领导地位的领域有欧洲债券、外汇市场、能源期货以及全球保险。另类投资市场过去十年来也一直持续增长,使伦敦发展成为了一个小型企业的国际资产中心。2005年英国金融出口额为210亿英镑,其中贸易支付差额占了重要地位。2008年伦敦金融业绩更上一层楼。
目录
总序<br>前言<br>英国篇<br>第一章 英国概况<br>第一节 国土、国民与象征<br>一、国土<br>二、国民<br>三、国家象征<br>第二节 自然资源<br>一、能源与矿产资源<br>二、气候与水土资源<br>第三节 社会资源<br>一、劳动力资源<br>二、基础设施<br>三、当代科学技术<br><br>第二章 君主立宪制民主政治<br>第一节 政党政治<br>一、议会与政府<br>二、选举制度<br>第二节 非政党政治<br>一、英国国王<br>二、文官制度<br><br>第三章 后工业化产业结构<br>第一节 工业与农业<br>一、工业<br>二、农业与矿业<br>第二节 金融服务业与新兴创意产业<br>一、金融服务业<br>二、创意产业<br><br>第四章 普惠型社会保障<br>第一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与发展<br>一、社会保障制度早期形成阶段<br>二、二战之后社会保障制度发展<br>第二节 英国两大主要社会保障制度<br>一、英国养老保险制度<br>二、英国医疗保险制度<br><br>第五章 金融危机下经济形势<br>第一节 英国支柱产业金融业状况<br>一、银行业<br>二、保险业<br>第二节 英国实体经济运行状况<br>一、实体经济含义<br>二、实体经济运行状况<br><br>第六章 稳中求变的社会经济<br>第一节 英国经济的真假衰退及原因分析<br>一、衡量衰退的标准<br>二、经济低速增长原因分析<br>第二节 第三条道路的选择<br>一、主张有限社会福利,改革公共服务体系<br>二、主张下放权力,实行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br><br>第七章 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趋势<br>第一节 影响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因素<br>一、君主立宪制民主政治对未来的影响<br>二、英国社会主流文化对未来的影响<br>第二节 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趋势<br><br>法国篇<br>第一章 法国概况<br>第一节 国土、国民与象征<br>一、国土<br>二、国民<br>三、国家象征<br>第二节 自然资源<br>一、能源与矿产资源<br>二、气候与水土资源<br><br>第二章 政治体制<br>第一节 总统<br>一、总统的产生<br>二、总统的职权<br>第二节 总理及其政府<br>一、总理的产生及职权<br>二、政府成员及其职权<br>第三节 议会<br>一、议会的构成及其职权<br>二、议员的权利和义务<br>第四节 政党<br>一、政党制度的形成及原因<br>二、主要政党及政党特点<br><br>第三章 经济结构<br>第一节 工业<br>一、工业发展原则<br>二、国有企业的作用<br>三、21世纪的工业状况<br>第二节 农业<br>一、法国农业的恢复及发展<br>二、法国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br>第三节 商业与服务业<br>一、商业<br>二、服务业<br>第四节 旅游业<br>一、旅游业概况<br>二、旅游业兴旺发达的原因<br>……<br>第四章 文化传统及民族特性<br>第五章 法国当前社会的主要问题<br>第六章 法国当前社会发展的新举措<br>第七章 法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br>德国篇<br>第一章 德国概况<br>第二章 议会共和制民主政治<br>第三章 工业主导型产业结构<br>第四章 全文位的社会保障<br>第五章 金融危机下经济形势<br>第六章 德国社会经济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br>第七章 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趋势<br>比较篇<br>第一章 英法德政治体制比较<br>第二章 英法德经济模式比较<br>第三章 英法德文化比较<br>主要参考文献<br>后记
试读
英国的金融起始于17世纪40年代,18世纪伦敦成为国内金融中心,19世纪成为世界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20世纪初,伦敦的全球第一金融中心的地位被纽约取代。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英国金融行业因缺乏竞争活力进一步丧失了在全球领先地位。1986年英国实行金融改革,开放金融市场,改革后开放竞争的环境和良好的监管吸引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和公司来到英国,英国金融业迅速发展。进入21世纪英国的金融城伦敦与纽约、东京并列为世界三大金融中心,2008年超过纽约、东京成为全球第一。现在世界数以百计的金融企业选择英国作为进入欧洲市场的门户,伦敦成了许多国际银行及金融机构设立总部、分行及公司的重中之地。<br> 目前伦敦有超过500家银行,数量超过世界任何其他金融中心。伦敦银行的金融服务不仅服务于英国本身,其业务范围遍及全球,已建立领导地位的领域有欧洲债券、外汇市场、能源期货以及全球保险。另类投资市场过去十年来也一直持续增长,使伦敦发展成为了一个小型企业的国际资产中心。2005年英国金融出口额为210亿英镑,其中贸易支付差额占了重要地位。2008年伦敦金融业绩更上一层楼。
前言/序言
在人类社会形态发展的光谱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两个最耀眼的族谱,在两种社会形态下,又衍生了特征各异的社会发展模式。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世界从来就不是单一的。在人类历史进化的过程中,多种社会形态、众多发展模式并存,是历史发展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往往以时代、世纪为单元,缓慢、沉重、有力地折射出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br> 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使社会主义陷入低潮。各种对社会主义的责难之声不绝,甚至认为社会主义已经“崩溃”,已是“历史的终结”。与此同时,以美国和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推行了以私有化为主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实现了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在近二十年的全球化进程中,掌握着世界经济的话语权和控制权,西方的政要、学者洋洋得意地宣称,只有资本主义才是引导人类走向富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