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标准是为应对我国加入WTO组织和国家关于标准化建设体制改革的新形势,根据《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十五科技发展规划》的要求,于2002年初启动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标准》的编制工作。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标准共分四册。第1册: 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标准、砌体工程施工技术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技术标准、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技术标准。第2册: 屋面工程施工技术标准、建筑地面工程施工技术标准、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技术标准。第3册: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技术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技术标准、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标准、智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标准。第4册: 钢结构工程施工技术标准、电梯工程施工技术标准、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标准、施工技术交底编制与管理标准、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施工现场常用垂直运输设备技术标准。
目录
屋面工程施工技术标准<br>编制说明<br>1总则<br>2术语<br>3基本规定<br>4卷材防水屋面L程<br>4.1一般规定<br>4.2屋面找平层<br>4.3屋面保温层<br>4.4卷材防水层<br>5涂膜防水屋面工程<br>5.1一般规定<br>5.2屋面找平层<br>5.3屋面保温层<br>5.4涂膜防水层<br>6刚性防水屋面工程<br>6.1一般规定<br>6.2细石混凝土防水层<br>6.3密封材料嵌缝<br>7瓦屋面工程<br>7.1一般规定<br>7.2平瓦屋面<br>7.3油毡瓦屋面<br>7.4金属板材屋面<br>8隔热屋面工程<br>8.1一般规定<br>8.2架空屋面<br>8.3蓄水屋面<br>8.4种植屋面<br>9细部构造<br>9.1一般规定<br>9.2卷材防水屋面细部构造<br>9.3涂膜防水屋面细部构造<br>9.4刚性防水屋面细部构造<br>9.5瓦屋面细部构造<br>9.6隔热屋面细部构造<br>9.7细部构造质量验收<br>10屋面分部(子分部)工程验收<br>附录A屋面工程防水和保温<br>材料的质量指标<br>A.1防水卷材的质量指标<br>A.2防水涂料的质量指标<br>A.3密封材料的质量指标<br>A.4保温材料的质量指标<br>附录B现行建筑防水工程材料标准和现场抽样复验<br>附录C沥青和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标准<br>C.1石油沥青纸胎防水油毡<br>C.2铝箔面油毡<br>C.3改性沥青聚乙烯胎防水卷材<br>C.4沥青复合胎柔性防水材料<br>C.5自粘橡胶沥青防水卷材<br>C.6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br>C.7塑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br>C.8石油沥青玻璃纤维胎油毡<br>C.9石油沥青玻璃布胎油毡<br>附录D高分子防水卷材标准<br>D.1聚氯乙烯防水卷材<br>D.2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br>D.3氯化聚乙烯.橡胶共混防水卷材<br>D.4三元丁橡胶防水卷材<br>D.5高分子防水材料(第一部分片材)<br>附录E防水涂料标准<br>E.1聚氨酯防水涂料<br>E.2溶剂型橡胶沥青防水涂料<br>E.3聚合物乳液建筑防水涂料<br>E.4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br>E.5聚氯乙烯弹性防水涂料<br>附录F密封材料标准<br>F.1建筑石油沥青<br>F.2聚氨酯建筑密封胶<br>F.3聚硫建筑密封膏<br>F.4丙烯酸酯建筑密封膏<br>F.5建筑防水沥青嵌缝油膏<br>F.6聚氯乙烯建筑防水接缝材料<br>F.7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br>附录G防水卷材选用基层处理剂和胶粘剂参考表<br>G.1基层处理剂<br>G.2胶粘剂<br>附录H常用防水卷材的主要品种<br>附录J常用防水涂料的主要品种<br>附录K防水剂参考表<br>K.1氯化物金属盐类防水剂<br>K.2金属皂类防水剂<br>K.3氯化铁防水剂<br>附录L常用保温隔热材料的表观密度和导热系数<br>附录M瓦质量标准<br>M.1黏土平瓦等质量标准<br>M.2油毡瓦<br>M.3金属板材<br>M.4烧结瓦<br>M.5混凝土瓦<br>附录N瓦屋面对木基层的要求<br>附录P塑料名称缩写表<br>附录Q橡胶名称缩写表<br>本标准用词说明<br><br>建筑地面工程施工技术标准<br>编制说明<br>l总则<br>2术语<br>3基本规定<br>4基层铺设<br>4.1一般规定<br>4.2基土<br>4.3灰土垫层<br>4.4砂垫层和砂石垫层<br>4.5碎石垫层和碎砖垫层<br>4.6三合土垫层<br>4.7炉渣垫层<br>4.8水泥混凝土垫层<br>4.9找平层<br>4.10隔离层<br>4.11填充层<br>5整体面层铺设<br>5.1一般规定<br>5.2水泥混凝土面层<br>5.3水泥砂浆面层<br>5.4水磨石面层<br>5.5水泥钢(铁)屑面层<br>5.6防油渗面层<br>5.7不发火(防爆的)面层<br>6板块面层铺设<br>6.1一般规定<br>6.2砖面层<br>6.3大理石面层和花岗石面层<br>6.4预制板块面层<br>6.5料石面层<br>6.6塑料板面层<br>6.7活动地板面层<br>6.8地毯面层<br>7木、竹面层铺设<br>7.1一般规定<br>7.2实木地板面层<br>7.3实木复合地板面层<br>7.4中密度(强化)复合地板面层<br>7.5竹地板面层<br>8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br>附录A变形缝和镶边的设置<br>A.1变形缝的设置<br>A.2镶边设置<br>附录B不发生火花(防爆的)建筑地面材料及其制品不发火性的试验方法<br>B.1不发火性的定义<br>B.2试验方法<
试读
4.1.8保温层应干燥,封闭式保温层的含水率应相当于该材料在当地自然风干状态下的平衡含水率。<br> 4.1.9屋面保温层干燥有困难时,应采用排汽措施。<br> 4.1.10倒置式屋面应采用吸水率小、长期浸水不腐烂的保温材料。保温层上应用混凝土等块材、水泥砂浆或卵石做保护层;卵石保护层与保温层之间,应干铺一层无纺聚酯纤维布做隔离层。<br> 4.1.11铺设屋面隔汽层和防水层前,基层必须干净、干燥。<br> 注:干燥程度的简易检验方法,是将1m2卷材平坦地干铺在找平层上,静置3~4hS亏掀检查,找平层覆盖部位与卷材上未见水印即可铺设隔汽层或防水层。<br> 4.1.12卷材防水层应采用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或沥青防水卷材。所选用的基层处理剂、接缝胶粘剂、密封材料等配套材料应与铺贴的卷材材性相容。<br> 4.1.13在坡度大于25%的屋面上采用卷材作防水层时,应采取固定措施。固定点应密封严密。<br> 4.1.14采用基层处理剂时,其配制与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br> 4.1.14.1基层处理剂的选择应与卷材的材性相容。<br> 4.1.14.2基层处理剂可采取喷涂或涂刷法施工。喷、涂应均匀一致。当喷、涂二遍时,第二遍喷、涂应在第一遍干燥后进行。待最后一遍喷、涂干燥后,方可铺贴卷材。<br> 4.1.14.3喷、涂基层处理剂前,应用毛刷对屋面节点、周边、拐角等处先行涂刷。<br> 4.1.15卷材铺设方向应符合下列规定:<br> 4.1.15.1屋面坡度小于3%时,卷材宜平行屋脊铺贴。<br> 4.1.15.2屋面坡度在3%~15%之间时,卷材可平行或垂直屋脊铺贴。<br> 4.1.15.3屋面坡度大于15%或屋面受震动时,沥青防水卷材应垂直屋脊铺贴;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可平行或垂直屋脊铺贴。<br> 4.1.15.4上下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br> 4.1.16屋面防水层施工时,应先做好节点、附加层和屋面排水比较集中部位(屋面与水落口连接处、檐口、天沟、檐沟、屋面转角处、板端缝等)的处理,然后由屋面最低标高处向上施工。铺贴天沟、檐沟卷材时,宜顺天沟、檐沟方向,减少搭接。<br> 4.1.16.1卷材搭接的方法、宽度和要求,应根据屋面坡度、年最大频率风向和卷材的材性决定。<br> 4.1.16.2铺贴卷材应采用搭接法,上下层及相邻两幅卷材的搭接缝应错开。平行于屋脊的搭接缝应顺流水方向搭接;垂直于屋脊的搭接缝应顺年最大频率风向搭接。<br> 4.1.16.3各种卷材搭接宽度应符合表4.1.16.3的要求。<br> 4.1.16.4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的搭接缝,宜用材性相容的密封材料封严。<br> 4.1.16.5叠层铺设的各层卷材,在天沟与屋面的连接处,应采用叉接法搭接,搭接缝应错开;接缝宜留在屋面或天沟侧面,不宜留在沟底。<br> 4.1.16.6在铺贴卷材时,不得污染檐口的外侧和墙面。<br> 4.1.17每道卷材防水层厚度选用应符合表4.1.17的规定。
前言/序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技术标准已成为世界各国促进贸易、发展本国产业、规范市场秩序、推动技术创新的重要手段,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国际上有一种流行说法,叫“三流企业卖苦力,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技术,超一流食业卖标准”,可见,标准化建设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何其重要。<br> 面对我国加入WTO后的新形势,企业必须尽快培育和打造出具有企业特色的核心竞争力,而企业技术标准化既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又是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和社会经济活动中最活跃的细胞,既是技术标准的推动者、主导者,又是技术标准的参与者、实施者。根据国家实施标准化的战略,作为企业我们按照“以市场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的发展模式,适时建立自己的技术标准体系,使企业行为有法可依,促进企业运营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以此为契机逐步形成企业在技术、管理、产品、品牌等多方面的竞争优势。这是我们启动企业技术标准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br>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以下简称中建八局)作为我国建筑业的大型企业,一直重视标准化建设工作并取得实效。经过多年的努力和艰辛的工作,我们走出了一条“仑业发展科研,科研充实标准,标准支撑企业”的发展之路,造就和培育了一支较高水平的科技研发力量。在国家新一轮规范体系正式颁布实施之际,我们抓住机遇,启动企业技术标准的编制工作,形成了建筑施工行业的这套企业技术标准,期望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规范企业的经营生产行为,指导企业的理性发展。<br> 本系列技术标准是我局技术人员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建八局职工实践的总结。我们将本系列标准作为中建八局对国家和地方行业主管部门的谢礼,作为我们向我国建筑业同行的学习媒介,希望通过它的出版,为进一步促进和推动中国建筑企业技术标准建设的快速稳步发展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