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现代摄影教程:摄影基础知识》主要依据现代摄影发展的现状选择相关的教学内容。全书以数码摄影技术为主线,结合讲解传统摄影材料、技术特点及要求,串连了全部基本知识点。全书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即:基本摄影器材、摄影基本技术、摄影创作基本方法以及摄影构图。《现代摄影教程:摄影基础知识》在基本理论知识讲解上强调深入浅出,在全面讲解知识点的同时力求尽可能精炼和通俗。《现代摄影教程:摄影基础知识》还将重要的或是较为抽象的知识点都配以范例及作品分析,让读者能够直观、正确地理解与掌握相关基础知识。<br> 《现代摄影教程:摄影基础知识》可作为美术院校艺术与设计专业、高等院校建筑学及相关专业师生、学者的参考书,也可供对此领域有兴趣的读者阅读与参考。
目录
引言<br>第1篇 基本摄影器材<br>第1章 摄影器材的基本概念及起源<br>1.1 摄影器材的基本概念<br>1.2 摄影器材的起源和发展<br>第2章 照相机机身<br>2.1 照相机类型<br>2.2 取景装置<br>2.3 调焦装置<br>2.4 照相机快门<br>2.5 机身其他装置<br>2.6 照相机上常见字母、标识的含义<br>第3章 镜头<br>3.1 镜头的基本原理和构造<br>3.2 镜头的特性<br>3.3 镜头素质<br>3.4 镜头的分类<br>第4章 记录载体<br>4.1 记录载体的分类<br>4.2 记录载体的特性与参数<br>第5章 摄影辅助设备<br>5.1 主要辅助设备<br>5.2 存储设备<br>5.3 其他辅助设备<br>第2篇 摄影基本技术<br>第6章 曝光<br>6.1 曝光的概念<br>6.2 测光的方法<br>6.3 曝光量的组成<br>6.4 曝光控制模式<br>6.5 夜景摄影的测光与曝光<br>6.6 多重曝光与计算<br>6.7 曝光补偿<br>第7章 焦距<br>7.1 基本概念<br>7.2 焦距、物距、诱视的芳术效果<br>7.3 全景摄影<br>第8章 景深<br>8.1 景深的概念<br>8.2 影响景深的因素<br>8.3 运用景深的方法<br>第9章 快门速度<br>9.1 快门速度的操控<br>9.2 快门速度的艺术效果<br>第10章 用光<br>10.1 光度<br>10.2 光位<br>10.3 光型<br>10.4 光质<br>10.5 光与影<br>第3篇 摄影创作基本方法<br>第11章 摄影创作原则<br>11.1 确立明确的主题<br>11.2 选择独特的视角<br>11.3 保持简洁的画面<br>11.4 应用多样的技术<br>第12章 摄影创作表现方法<br>12.1 彩色摄影与黑白摄影<br>12.2 摄影表现风格<br>第4篇 摄影构图<br>第13章 摄影构图的基本目的及要求<br>13.1 摄影构图的目的<br>13.2 摄影构图的基本要求<br>第14章 摄影构图原理<br>14.1 摄影构图的结构<br>14.2 摄影构图形式<br>14.3 摄影构图处理基本法则<br>附表<br>主要参考文献
试读
第1篇 基本摄影器材<br> 第1章 摄影器材的基本概念及起源<br> 1.2 摄影器材的起源和发展<br> 摄影器材这个庞大家族的建立也历经了一个逐渐壮大的过程,它的每个发展都与科技的进步紧密相连,使得摄影器材品种越来越多、使用越来越方便、操作越来越简单.而影像质量却越来越好。<br> 但是,谈起摄影器材的起源,主要是指照相机和感光材料。照相机的发展历史要远长于感光材料,这两个方面并非共同起步,但它们是在相互促进中共同发展的。<br> 1.2.1 照相机的起源与发展<br> 关于照相机的起源,中国人又贡献出一个世界第一。早在2400年前我国的战国时期,墨子在其《墨经》一书中就提到了小孔成像原理,他还在《墨经》中论述了有关光影的生成、光与影的关系、光的反射以及平面镜、凸镜、凹镜成影的原理。到了元代,科学家赵友钦曾设计建造了一整座房屋用作小孔成像研究的实验室,进一步考察了日光通过墙上孔隙所形成的像和孔隙之间的关系,并将这些研究收入到他的文集《革象新书》中,他还据此发明制作了更趋实用的针孔成像匣。尽管我们对感光物质发现和研究得比较早.但由于我国的科学研究偏重于宏观探索,而忽视对自然科学本质及原理的研究,所以摄影术没能诞生在中国的土地上。<br> 在西方。关于小孔成像的记载最早见于古希腊著名哲学家、美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到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著名画家达?芬奇已经开始用小孔成像描绘景物,在他的笔记中就有应用这种方法的记载。这一时期对小孔成像的应用就成为了摄影的起源,小孔成像是倒立的影像。直到今天,看似原始的针孔摄影因其独特的效果还被一些人追捧(图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