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排水设施与污水处理》将村庄整治工作做得更加深入、细致和扎实,本着让农民得到实惠的想法,村镇建设司组织编写了这套《村庄整治技术手册》,从解决群众最迫切、最直接、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入手,目的是为广大农民和基层工作者提供一套全面、可用的村庄整治实用技术,推广各地先进经验,推行生态、环保、安全、节约理念。
精彩书摘
1.1.1 生活污水<br> 农村生活污水是指农村居民在日常活动中排放的污水,包括厨房污水、洗浴污水和厕所污水等。由于农村人口密度低、居住分散、日常活动独立,因此生活污水具有水量小、分散、排放无规律、水质水量日变化系数大等特征。<br> 厨房污水是指在洗菜、烧饭、刷锅和洗碗等过程中排放的污水。厨房污水中油和有机物含量较高。<br> 洗浴污水是指在洗澡、洗衣和洗涤等过程中排放的污水。洗浴污水含有洗涤剂。<br> 厕所污水即冲厕污水,包括粪便和尿液,除含有高浓度的有机物、氮和磷等外,还可能含有致病微生物和残余药物,给人体健康带来一定的风险。<br> 生活污水按颜色可划分为灰水和黑水。灰水中有机物浓度较低,且大部分易于生物降解,如洗浴污水等;黑水中污染物浓度较高,如厕所污水等。灰水的净化相对比较容易,处理后的出水可作多种用途回用,如冲厕、清洁、绿化和农田灌溉等。黑水中粪便有机物含量高,可将其转化为沼气;尿液含有大量的氮和磷等营养物,可用于生产肥料。处理黑水的过程中应加强对病原微生物的去除或灭活。<br> 农村生活污水分类如图1-1所示。
目录
1 村庄排水类型与污水处理技术<br>1.1 村庄排水类型及其特征<br>1.1.1 生活污水<br>1.1.2 生产污水<br>1.1.3 被污染的雨水<br>1.2 村庄污水处理技术和模式<br>1.2.1 村庄污水处理技术<br>1.2.2 村庄污水处理模式<br>2 村庄污水特征与排放标准<br>2.1 村庄污水特征调查案例<br>2.2 村庄污水相关的排放标准<br>2.3 村庄污水水质检测<br>2.3.1 水样的采集与保存<br>2.3.2 现场简易检测指标与方法<br>3 村庄排水系统<br>3.1 概述<br>3.1.1 村庄排水现状与特点<br>3.1.2 村庄排水设施建设的指导原则<br>3.1.3 村庄排水体制的确定<br>3.2 庭院排水<br>排水-1 庭院排水设施<br>3.2.1 生活污水排水设施<br>3.2.2 生产污水排水设施<br>3.2.3 雨水排水设施<br>3.3 村落排水<br>排水-2 村落排水设施<br>3.3.1 村落排水形式<br>3.3.2 村落排水设施材料<br>3.3.3 污水排放设施施工方法<br>3.3.4 污水排放设施造价<br>3.3.5 运行维护管理<br>4 村庄污水物化处理技术<br>4.1 过滤<br>排水-3 滤池与过滤器<br>4.2 沉淀<br>排水-4 沉淀池<br>4.3 混凝<br>排水-5 混凝澄清池<br>4.4 吸附<br>排水-6 活性炭吸附设备<br>4.5 消毒<br>排水-7 氯消毒、臭氧消毒紫外线消毒设备,含氯消毒药片<br>5 村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br>排水-8 化粪池<br>排水-9 沼气池<br>排水-10 氧化沟<br>排水-11 生物接触氧化池<br>排水-12 生物滤池<br>6 村庄污水生态处理技术<br>排水-13 生态滤池<br>排水-14 人工湿地<br>排水-15 稳定塘<br>排水-16 土地渗滤<br>排水-17 亚表层渗滤<br>7 村庄污水处理组合技术<br>7.1 村庄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原则<br>7.2 单户污水处理组合技术<br>7.2.1 初级处理技术<br>排水-18 化粪池或沼气池处理技术<br>7.2.2 化粪池或沼气池+生态处理组合技术<br>排水-19 化粪池或沼气池+生态滤池<br>排水-20 化粪池或沼气池+人工湿地<br>排水-21 化粪池或沼气池+土地渗滤<br>排水-22 化粪池或沼气池+稳定塘<br>7.2.3 化粪池或沼气池+生物处理组合技术<br>排水-23 化粪池或沼气池+生物接触氧化池<br>排水-24 化粪池或沼气池+生物滤池<br>7.2.4 生物+生态深度处理组合技术<br>排水-25 生物+生态深度处理组合技术<br>7.2.5 雨水利用技术<br>排水-26 雨水利用技术<br>7.3 多户污水处理组合技术<br>7.4 村庄污水处理组合技术<br>7.4.1 物化处理技术<br>7.4.2 生物处理技术<br>排水-27 化粪池或沼气池+氧化沟组合模式<br>排水-28 化粪池或沼气池+生物接触氧化池组合模式<br>排水-29 化粪池或沼气池+生物滤池组合模式<br>7.4.3 生态处理技术<br>排水-30 化粪池或沼气池+生态滤池组合模式<br>排水-31 化粪池或沼气池+人工湿地组合模式<br>排水-32 化粪池或沼气池+土地渗滤组合模式<br>排水-33 化粪池或沼气池+稳定塘组合模式<br>7.4.4 生物+生态深度处理技术<br>7.4.5 雨水利用技术<br>8 工程实例<br>8.1 氧化沟处理村落污水工程实例<br>8.2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工程实例<br>8.3 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工程实例<br>8.4 厌氧+好氧联合处理技术工程实例<br>附录 技术列表<br>参考文献
试读
1.1.1 生活污水<br> 农村生活污水是指农村居民在日常活动中排放的污水,包括厨房污水、洗浴污水和厕所污水等。由于农村人口密度低、居住分散、日常活动独立,因此生活污水具有水量小、分散、排放无规律、水质水量日变化系数大等特征。<br> 厨房污水是指在洗菜、烧饭、刷锅和洗碗等过程中排放的污水。厨房污水中油和有机物含量较高。<br> 洗浴污水是指在洗澡、洗衣和洗涤等过程中排放的污水。洗浴污水含有洗涤剂。<br> 厕所污水即冲厕污水,包括粪便和尿液,除含有高浓度的有机物、氮和磷等外,还可能含有致病微生物和残余药物,给人体健康带来一定的风险。<br> 生活污水按颜色可划分为灰水和黑水。灰水中有机物浓度较低,且大部分易于生物降解,如洗浴污水等;黑水中污染物浓度较高,如厕所污水等。灰水的净化相对比较容易,处理后的出水可作多种用途回用,如冲厕、清洁、绿化和农田灌溉等。黑水中粪便有机物含量高,可将其转化为沼气;尿液含有大量的氮和磷等营养物,可用于生产肥料。处理黑水的过程中应加强对病原微生物的去除或灭活。<br> 农村生活污水分类如图1-1所示。
前言/序言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城镇化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的新阶段,中国特色城镇化的有序推进离不开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发展。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不仅经济要发展,而且要求大力推进生态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设施配置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村庄整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立足现实、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惠及农村千家万户的德政工程。它不仅改善了农村人居生态环境,而且改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br> 在地方推进村庄整治的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乡村规划编制和实施较为滞后,用地布局不尽合理;农村规划建设管理较为薄弱,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足、管理水平较低;不少集镇、村庄内交通路、联系道建设不规范,给水排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农村环境趋于恶化的态势日趋明显,村庄工业污染与生活污染交织,村庄住区和周边农业面临污染逐年加重;部分农民自建住房盲目追求高大、美观、气派,往往忽略房屋本身的功能设计和保温、隔热、节能性能,存在大而不当、使用不便,适应性差等问题。<br> 本着将村庄整治工作做得更加深入、细致和扎实,本着让农民得到实惠的想法,村镇建设司组织编写了这套《村庄整治技术手册》,从解决群众最迫切、最直接、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入手,目的是为广大农民和基层工作者提供一套全面、可用的村庄整治实用技术,推广各地先进经验,推行生态、环保、安全、节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