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拉美地区成立了许多地区性的政治和经济合作组织,在解决地区冲突、发展地区经济中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冷战结束后,随着地区一体化运动再掀高潮,旧的一体化组织重新焕发活力,新的一体化组织不断涌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成为各组织的主要议题。<br> 作者力图以最翔实的资料为读者展现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组织的发展全貌。但由于地区性组织数量众多,《列国志·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国际组织》挑选了在政治、经济、宗教、社会科学研究等领域最有代表性、影响力最大的19个组织作为详细介绍的对象。为保证《列国志·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国际组织》内容的全面性,特将其他一些比较重要的地区性组织和部分非政府组织收录在附录中供读者查阅。
精彩书摘
1901年10月22日至1902年1月22日,第2届美洲国际会议在墨西哥城举行,美洲共和国商务局改组为美洲共和国国际局,其工作由一个理事会领导。理事会主席职务只能由美国国务卿担任。<br> 1906年,第3届美洲国际会议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美洲共和国国际局成为“泛美体系的中心”,是美洲国际会议的常设机构,下设贸易、关税等专门机构。<br> 1910年举行的第4届美洲国际会议把“美洲共和国国际联盟”更名为“美洲共和国联盟”,把美洲共和国国际局改组为泛美联盟,其宗旨是促进美洲国家的经济、政治合作和加强相互间的紧密联系。泛美联盟理事会主席由选举产生。<br> 1923年举行的第5届美洲国际会议把“美洲共和国联盟”更名为“美洲大陆共和国联盟”,并通过一项“美洲各国和平解决冲突的条约”,对美国的干涉活动做出了道义上的约束。<br> 1928年,在古巴哈瓦那举行的第6届美洲国际会议通过协议,规定泛美联盟是美洲国际会议的基本机构,并宣布美洲各国一律平等,彼此尊重主权和独立,坚决反对侵略战争。<br> 1933年举行的第7届美洲国际会议通过了有关不干涉原则的《关于国家权利和义务的公约》。<br> 1936年,泛美巩固和平会议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确定通过协商和平解决争端和威胁到美洲共和国的战争的原则,签订了对不干涉原则的附加议定书。<br> 1938年举行的第8届美洲国际会议通过了《关于美洲团结原则的宣言》(即《利马宣言》),为西半球国家建立军事政治联盟铺平了道路。
目录
序言/1<br>第一章 美洲国家组织/1<br>一 成立背景和经过/1<br>二 成员/4<br>三 组织机构/5<br>四 主要领导人/8<br>五 出版物/9<br>六 宗旨原则和政策主张/9<br>七 主要活动/13<br>八 对外关系/34<br><br>第二章 拉丁美洲议会/38<br>一 成立背景和经过/38<br>二 成员/39<br>三 组织机构/39<br>四 主要领导人/41<br>五 出版物/41<br>六 宗旨原则和政策主张/41<br>七 主要活动/43<br>八 对外关系/50<br><br>第三章 里约集团/57<br>一 成立背景和经过/57<br>二 成员/61<br>三 组织机构/61<br>四 宗旨原则和政策主张/62<br>五 主要活动/64<br>六 对外关系/79<br><br>第四章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禁止核武器组织/83<br>一 成立背景和经过/83<br>二 成员/84<br>三 组织机构/85<br>四 主要领导人/85<br>五 出版物/86<br>六 宗旨原则和政策主张/86<br>七 主要活动/87<br>八 对外关系/90<br><br>第五章 加勒比国家联盟/94<br>一 成立背景和经过/94<br>二 成员/96<br>三 组织机构/97<br>四 主要领导人/98<br>五 宗旨原则和政策主张/98<br>六 主要活动/99<br>七 对外关系/106<br><br>第六章 拉丁美洲主教理事会/108<br>一 成立背景和经过/108<br>二 成员/108<br>三 组织机构/109<br>四 主要领导人/110<br>五 出版物/110<br>六 宗旨原则和政策主张/111<br>七 主要活动/115<br>八 对外关系/119<br><br>第七章 美洲基督教民主组织/123<br>一 成立背景和经过/123<br>二 成员/124<br>三 组织机构/124<br>四 主要领导人/126<br>五 出版物/127<br>六 宗旨原则和政策主张/127<br>七 主要活动/132<br>八 对外关系/135<br><br>第八章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政党常设大会/137<br>一 成立背景和经过/137<br>二 成员/138<br>三 组织机构/138<br>四 主要领导人/139<br>五 出版物/139<br>六 宗旨原则和政策主张/140<br>七 主要活动/143<br>八 对外关系/147<br>……<br>第九章 联合车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br>第十章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体系<br>第十一章 美洲开发银行<br>第十二章 拉丁美洲一体化协会<br>第十三章 安第斯共同体<br>第十四章 南方共同市场<br>第十五章 中美洲共同市场<br>第十六章 加勒比共同体<br>第十七章 拉丁美洲社会科学理事会<br>第十八章 拉丁美洲社会科学院<br>第十九章 拉丁美洲工人工会团结常设代表<br>第二十章 美洲工人工会联合会<br>附录<br>主要参考文献
试读
1901年10月22日至1902年1月22日,第2届美洲国际会议在墨西哥城举行,美洲共和国商务局改组为美洲共和国国际局,其工作由一个理事会领导。理事会主席职务只能由美国国务卿担任。<br> 1906年,第3届美洲国际会议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美洲共和国国际局成为“泛美体系的中心”,是美洲国际会议的常设机构,下设贸易、关税等专门机构。<br> 1910年举行的第4届美洲国际会议把“美洲共和国国际联盟”更名为“美洲共和国联盟”,把美洲共和国国际局改组为泛美联盟,其宗旨是促进美洲国家的经济、政治合作和加强相互间的紧密联系。泛美联盟理事会主席由选举产生。<br> 1923年举行的第5届美洲国际会议把“美洲共和国联盟”更名为“美洲大陆共和国联盟”,并通过一项“美洲各国和平解决冲突的条约”,对美国的干涉活动做出了道义上的约束。<br> 1928年,在古巴哈瓦那举行的第6届美洲国际会议通过协议,规定泛美联盟是美洲国际会议的基本机构,并宣布美洲各国一律平等,彼此尊重主权和独立,坚决反对侵略战争。<br> 1933年举行的第7届美洲国际会议通过了有关不干涉原则的《关于国家权利和义务的公约》。<br> 1936年,泛美巩固和平会议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确定通过协商和平解决争端和威胁到美洲共和国的战争的原则,签订了对不干涉原则的附加议定书。<br> 1938年举行的第8届美洲国际会议通过了《关于美洲团结原则的宣言》(即《利马宣言》),为西半球国家建立军事政治联盟铺平了道路。
前言/序言
自1840年前后中国被迫开关、步入世界以来,对外国舆地政情的了解即应时而起。还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受林则徐之托,1842年魏源编辑刊刻了近代中国首部介绍当时世界主要国家舆地政情的大型志书《海国图志》。林、魏之目的是为长期生活在闭关锁国之中、对外部世界知之甚少的国人“睁眼看世界”,提供一部基本的参考资料,尤其是让当时中国的各级统治者知道“天朝上国”之外的天地,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这部著作,在当时乃至其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产生过巨大影响,对国人了解外部世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br> 自那时起中国认识世界、融入世界的步伐就再也没有停止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尤其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更以主动的自信自强的积极姿态,加速融入世界的步伐。与之相适应,不同时期先后出版过相当数量的不同层次的有关国际问题、列国政情、异域风俗等方面的著作,数量之多,可谓汗牛充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