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现代电视传输技术》共分11章,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现代电视传输技术,包括有线电视传输技术、卫星电视传输技术、地面开路电视传输技术和网络电视传输技术,重点在于概念的解释、原理的讲解和技术的应用。<br> 《现代电视传输技术》作为现代广播电视技术的基础教材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使用,也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和从业人员学习参考。
目录
第一篇 有线电视传输技术<br>第1章 有线电视概论<br>1.1 有线电视基本组成<br>1.1.1 有线电视的定义<br>1.1.2 有线电视系统的基本组成<br>1.2 有线电视系统的频率配置<br>1.2.1 传统有线电视系统的频率配置<br>1.2.2 现代有线电视系统的频谱划分<br>1.3 有线电视系统的基础知识<br>1.3.1 电磁波的基本知识<br>1.3.2 分贝、电平及场强的概念<br>1.3.3 数字化的基础知识<br>1.4 传统有线电视系统的性能指标<br>1.4.1 信噪比、载噪比和噪声系数<br>1.4.2 系统的非线性失真<br>1.4.3 系统的反射指标<br>1.4.4 有线电视系统的主要技术参数<br>习题1<br><br>第2章 有线电视系统的前端<br>2.1 传统有线电视系统的前端<br>2.1.1 传统前端的功能<br>2.1.2 传统前端的主要技术指标<br>2.1.3 传统前端的主要设备<br>2.1.4 传统前端的主要类型及组成原理<br>2.1.5 传统前端的设计<br>2.2 现代有线电视系统的前端<br>2.2.1 有线数字电视广播标准<br>2.2.2 数字前端的组成<br>2.2.3 数字前端实例<br>习题2<br><br>第3章 有线电视传输分配系统<br>3.1 电缆传输分配系统<br>3.1.1 同轴电缆<br>3.1.2 放大器<br>3.1.3 分配器和分支器<br>3.1.4 电缆干线的设计<br>3.1.5 用户分配网络与设计<br>3.2 光缆传输系统<br>3.2.1 光缆传输的组成原理<br>3.2.2 有线电视光缆干线骨干网<br>3.2.3 本地光缆干线传输网<br>3.3 微波传输分配系统<br>3.3.1 微波传输的特点<br>3.3.2 微波传输分配系统<br>3.3.3 微波传输系统的规划与设计<br>习题3<br><br>第二篇 卫星电视传输技术<br>第4章 卫星电视传输概论<br>4.1 卫星基础知识<br>4.1.1 地球卫星的轨道<br>4.1.2 同步卫星系统的特点<br>4.1.3 影响同步卫星通信的主要因素<br>4.1.4 通信卫星的基本技术参数<br>4.1.5 同步卫星的接收参数<br>4.2 卫星电视广播的基本概念<br>4.2.1 卫星电视广播与卫星通信<br>4.2.2 卫星直播<br>4.3 卫星广播电视的资源规划<br>4.3.1 卫星广播电视的工作频段<br>4.3.2 我国直播卫星的资源规划<br>4.3.3 我国主要广播电视卫星简介<br>4.4 星广播电视系统的组成<br>4.4.1 上行发射站<br>4.4.2 广播电视卫星<br>4.4.3 地球测控站<br>4.4.4 地球卫星电视接收站<br>习题4<br><br>第5章 卫星电视传输系统<br>5.1 卫星模拟电视传输系统<br>5.1.1 系统组成<br>5.1.2 系统存在的问题<br>5.2.1 星数字电视传输系统<br>5.2.1 卫星数字电视传输系统的特点<br>5.2.2 星数字电视传输标准<br>5.2.3 卫星数字电视传送方式<br>5.2.4 卫星数字电视传输系统的组成<br>习题5<br><br>第6章 卫星电视接收系统<br>6.1 卫星电视接收天线与馈源<br>6.1.1 卫星电视接收天线<br>6.1.2 馈源<br>6.2 高频头与功率分配器<br>6.2.1 高频头<br>6.2.2 功率分配器<br>6.3 卫星电视接收机<br>6.3.1 卫星数字电视接收机的组成原理<br>6.3.2 星数字电视接收机的技术标准<br>6.4 卫星电视接收调试<br>6.4.1 室外设备的调试<br>6.4.2 室内设备的调试<br>6.5 卫星电视接收工程设计<br>6.5.1 模拟方案<br>6.5.2 数字方案<br>习题6<br><br>第三篇 地面电视传输技<br>第7章 地面电视传输系统<br>7.1 地面模拟广播电视传输系统<br>7.1.1 地面模拟广播电视传输标准<br>7.1.2 地面模拟广播电视系统的组成<br>7.2 地面数字广播电视传输系统<br>7.2.1 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标准<br>7.2.2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系统的组成原理<br>7.3 地面数字广播电视系统的组网<br>7.3.1 多频网和单频网的概念<br>7.3.2 地面数字广播电视系统的单频网<br>习题7<br><
试读
第1章 有线电视概论<br> 1.1 有线电视基本组成<br> 1.1.1 有线电视的定义<br> 有线电视是一个复杂而完整的系统概念,目前国内外对其定义有三种不同的标准。<br> 1.国际标准DVB-C/ITU-TJ.83 <br> 它把有线电视系统定义为(前端和接收端)若干个功能模块,它们主要根据有线电视通道的特性,使基带电视信号适配于有线电视系统。在系统前端,作为节目源的基带电视信号可以是卫星信号、其他外来信号及本地节目源。 <br> 该标准是有线数字电视广播系统的传输标准,主要侧重于对多节目系统的描述。<br> 2.国际标准DOCSIS/ITU-TJ.112 <br> 它对有线电视网络的定义是基于同轴电缆共享媒介、树枝型结构、点对多点的宽带接入网络。它可以是全同轴电缆的或光纤同轴电缆混合(HFC)结构的双向传输网络。 <br> 该标准是有线电视网络上的双向数据传输系统标准,主要侧重于网络结构的描述。<br> 3.我国行业标准GY/T106~1999 <br> 它对有线电视系统的定义是用射频同轴电缆、光缆、多路微波或它们的组合来传输、分配和交换声音、图像及数据信号的电视系统。 <br> 该标准是模拟有线电视广播系统的传输标准,主要侧重于对系统媒介及其功能上的描述。<br> 上述三个标准均发表于l998~1999年,也正好处于有线电视从模拟到数字的早期过渡时期,有线电视系统必将从单纯的传输电视节目发展成传输数字电视节目、数据及各种信息服务的多业务、多功能的宽带交互式多媒体网络,并成为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前言/序言
电视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已远胜过其他媒体。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现代电视已经突破了以往的概念,它汇集了当代电子技术许多领域的新成果,其中包括了现代广播电视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现代电视已经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综合化的特征,其传输已经形成了天上卫星传送,地面有线、微波和网络覆盖的星网结合模式;现代电视的传输网络正逐步演变成具有综合传输交换能力,能够提供多功能、多业务的宽带交互式多媒体网络,它将融合在信息高速公路中,成为未来信息网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br> 现代电视的传输归纳起来有四大技术,即有线传输技术、卫星传输技术、地面开路传输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本书围绕着这四大传输技术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与讨论,重点在于概念的解释、原理的讲解和技术的应用。通过本书的学习,力图使读者易于较全面地了解现代电视传输新技术和发展趋势。<br> 本书由四大篇组成,共分为11章。第一篇有线电视传输技术(第1章至第3章);第二篇卫星电视传输技术(第4章至第6章);第三篇地面开路电视传输技术(第7章至第9章);第四篇网络电视传输技术(第10章至第1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