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摄影艺术教程》以摄影艺术美学为基础,从摄影艺术发展历史的介绍、摄影器材基础知识、摄影技术技巧应用、摄影艺术审美基础和欣赏等方面,讲述了如何使用照相机,运用摄影技术和技巧,《摄影艺术教程》随文配置了大量的图片,突出实用性和指导性。
目录
第一章 摄影艺术发展史简介<br>第一节 初期摄影(1839—1850)<br>第二节 早期摄影(1850—1889)<br>第三节 近期摄影(1890—1917)<br>第四节 现代摄影(1918—1960)<br>第五节 当代摄影(1960—至今)<br>第二章 摄影器材基本知识<br>第一节 照相机的基本结构<br>一、镜头<br>二、快门装置<br>三、取景器<br>四、控制电路系统<br>五、机身部件<br>第二节 照相机类型<br>一、传统胶片照相机<br>二、数码照相机<br>第三节 常用摄影附件<br>一、滤光镜<br>二、三脚架<br>三、手持式测光表<br>四、快门线<br>五、闪光灯<br>六、反光板与柔光板<br>第四节 影像的存储<br>一、感光胶片<br>二、数码感光元件<br>第五节 影像的色彩控制<br>一、色温<br>二、数码照相机的白平衡<br>第三章 摄影技术与技巧应用<br>第一节 光的运用<br>一、光线的基本特性<br>二、摄影用光<br>三、常用的摄影光源<br>第二节 空间因素的把握<br>一、景深与透视<br>二、灭点会聚的应用<br>三、视点的选择<br>第三节 摄影的特殊效果<br>一、影像多重曝光效果<br>二、慢速摄影<br>三、高速快门<br>四、高速度闪光<br>五、变焦拍摄<br>六、极浅景深控制<br>七、模糊影像<br>第四章 摄影艺术美学基础<br>第一节 构图的基本知识<br>一、恰当的画面取舍<br>二、画面布局突出重点<br>三、画面的均衡<br>四、视点的选择<br>五、影像的重构与裁切<br>第二节 形式的构成<br>一、线条的作用<br>二、形状的表现<br>三、体积的力量<br>四、质感的描绘<br>第三节 影调的魅力<br>一、影调的作用<br>二、影调的表现技巧<br>三、影像的调性<br>四、黑白影像的优势<br>第四节 色彩的造型作用<br>一、色彩的心理效应<br>二、色彩造型中的对比<br>三、色彩的和谐<br>第五节 图纹语言<br>一、肌理的影像效果<br>二、图案的影像效果<br>第六节 各种题材影像画面的基本视觉元素<br>一、自然景观<br>二、人像<br>三、静物<br>四、建筑<br>五、动物<br>第五章 摄影艺术作品欣赏<br>后记
试读
第一章 摄影艺术发展史简介<br> 第四节 现代摄影(1918—1960)<br> 20世纪初至60年代的世界是一个空前动荡的时期,两次世界大战的先后爆发,局部战争连绵不绝,1929年至1933年问发生的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以及战后不久随即进入的冷战时期,使社会陷入了急剧动荡不安之中。世人对未来的悲观情绪和对命运的担忧,造成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社会思潮应运而生,美学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另一方面战争促使了现代科技突飞猛进地发展,也为摄影技术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摄影器材和冲印方法都有了很大的改进,胶片的感光速度和影像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照相机跨入了高级光学和精密机械时代,为得到即时和高品质的影像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拍摄照片变得更加方便,摄影在各个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显微镜和偏光滤镜给摄影艺术开创了全新的视角,显微摄影作为微距摄影的一个分支,为人们展现了肉眼看不到的另一番绚丽的世界;美国科学家创造的闪光仪装置可以拍摄到运动极快的物体,将子弹穿透物体或水滴下落的瞬间凝固在画面中,高速摄影为人类提供了看世界的崭新视角,使摄影美的追求步人广阔的天地。广告摄影作为摄影艺术的一个专门领域,20年代后发展速度惊人,广告摄影由艺术摄影转向商业摄影,并逐步形成与工业技术结合的广告媒体业。战争和动荡还造就了社会纪实摄影的飞速发展,作为时代和历史的见证,纪实摄影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摄影艺术步入了一个多元共存、流派迭出的现代摄影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