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他们家财巨万,进入中国极富有的人之列!台前他们光辉夺目,而光鲜背后,却为何暗自忧伤!
本书是《南方周末》记者张华(东方愚)集中描述形形色色中国富豪的财富人物报道,同时回顾了采访前后中的有趣花絮,并对每位人物做了精炼的分析。按照德国心理学家弗里兹·李曼(Fritz Riemann)的人格模型,分析了中国富豪们焦虑的来源:他们如何平衡政商关系?怎样在守法与突破现有框架之间行走?如何平衡财富创造和社会舆论?如何明晰企业的产权?力求从中国经济和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中,探寻中国富豪们焦虑的根源。
经常书评
向熹,看多了吹捧企业家文章的人,或许都应该读读这本试图揭示中国当代企业家内心、试图将企业家从精神性格层面归类理解的书。这不仅是一组商业人物报道及记者历程叙述。而且是对我们所处时代的“纪传体”描绘。 马克 中国正经历人类历史上规模极大的制度变迁和经济崛起,财经记者的本分,就是从不同侧面,原汁原味地记录其中的经典画面。这本书中的20余幅人物素描,连
目录
序言 大佬为何忧郁
前言 直面内心的恐惧
第一章
首富们的忧郁
“首富”产能过剩了
从女记者到女首富:吴亚军的冠军路
张茵:女首富的独舞
福建首富陈发树前传
企业家、老大、捐款大户:二号富豪杜双华的三张脸谱
“山西首富”李兆会七年之痒
赌王何鸿燊的隐形之恙
第二章
失意者的迷思
“落马”的权力与权利
黄宏生的新革命
牟其中狱中岁月
“民营航空狂人”兰世立折翅
汪远思:中原大亨脱壳术
阚治东的救赎
中科智危局:张锴雍惊魂
第三章
独行侠的落寞
“不是我不想合节拍”
曹德旺:桀骜、狷狂与幸运
顽商罗红:美洲豹和羚羊的逻辑
陈启源夫妇:霸王之惑
沈锦华:别叫我“小马云”
邹锡昌:玩大飞机的地产商
第四章
幸运儿的惆怅
“幸运”有保质期吗
“殡葬业第一股”全解密:台商刘添财掘宝记
张小波:民营出版商的新财富游戏
徐文荣:最后的“镇主”
邵忠:你用哪个牌子的新闻
郭信平:站在姚明肩上的技术狂人
第五章
财富变迁与群体悲欢
电影和猪的时代共鸣
刘永好、丁磊、郭广昌:首富为啥爱养猪
圈子、面子和赌性:晋江富豪扎堆上市的文化基因
邓宏达和蔡衍明:台商回台上市前世今生
戴“博士帽”的大佬们
富豪主妇们的江湖
后记 写作的幸福与酸楚
试读
第一章
“我们绝不能上什么富豪榜。”2003年10月3日,玖龙公司收到胡润发来的关于核实张茵财富数字及相关信息的邮件后,张茵的第一反应是——焦虑、劝阻。
这种情绪并不难理解。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一位东莞企业主进人过富豪榜,东莞这个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二线城市之一,从来都笼罩着神秘的面纱。藏富于民一直是它的一大特色,它的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地市级城市前茅(2009年GDP近3800亿元),但人们却很难看到所谓的“富豪”或“企业家”主动出没在形形色色的论坛、峰会或是镜头前。
第二天,张茵托丈夫(玖龙集团副董事长、行政总裁)刘名中回复胡润。邮件是用中文写的,口气甚为含蓄:“贵公司关于中国内地百富榜的传真收悉,非常感谢。经研究,有关贵公司要求敝公司给予答复的内容,我公司不考虑出版。谢谢!”
胡润没有回复,张茵心急如焚。2003年10月6日深夜,因为以为胡润不懂汉字,张茵敦促刘名中给胡润又发了一封英文邮件:“……如果没有经过我们同意擅自发布关于我们的任何信息和数据,那只好对簿公堂了。”
胡润最后“辜负”了张茵,张茵以25亿元的财富排在2003年“胡润中国百富榜”第17位,这是她第一次进入公众视线。
不过当时鲜有人关注她,因为那一年的中国首富是32岁的青年才俊丁磊。直到2006年,张茵也“晋升”为首富时,人们惊讶地发现,原来张茵不是“黑马”,亦非“土鳖”——她1985年怀揣3万元跑到香港捞世界,3年后在东莞建立自己的工厂(东莞中南纸业),1990年又跑到美国创建美国中南公司,一中一美,倒买倒卖,搞得有声有色。成立玖龙纸业是1996年,第一台机器就是20万吨的年产规模,到现在已是东莞、江苏、天津、重庆四个基地,逾800万吨的产能了。
“她总是风风火火,冲劲十足。”一位玖龙的职员说。1990年前后,纸业市场规则混乱,这成为她异军突起的契机。而她从创业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20年中虽多有磨难,但整体而言顺风顺水,这从另一方面又加固了她偏执的脾性。
中国经济最疯狂年份之一的2007年,似一场近乎癫狂的盛宴,众上市公司股价升天,万马奔腾,有人揶揄彼时的公司“没事儿就融点资”——个中心态有二:一为趁热打铁,一为未雨绸缪。这一年,中国内地A股市场融资额超过8000亿元,与港股市场旗鼓相当。
在这一年中,作为行业龙头企业的玖龙纸业,只是发行了两期4亿港元的短期融资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