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政党立宪研究》作为二战后宪法的发展趋势之一,政党立宪是立宪主义原理在政党领域的运用,即根据立宪主义关于权力制约和人权保障的基本原理,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来保障政党宪政功能的发挥,并防范政党滥用权力侵害人权,破坏宪政秩序。政党立宪是对政党民主及权力制约功能的肯认,亦是对历史上政党独裁专制统治的回应,政党保障和政党规制构成了政党立宪的基本内容,而立宪主义则是政党立宪的核心价值准则。《政党立宪研究》从政党与宪法的关系这一中心命题出发,以政党立宪为核心范畴,全面地探讨了政党立宪的基本理论。全书约二十万字,由引言和正文构成,其中正文分为五章。
目录
序
中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政党立宪的由来
第一节 政党法律地位的变迁
一、政党在法律之外的敌视排斥时期
二、政党在法律之中的法制承认时期
三、政党在宪法之中的政党立宪时期
第二节 政党立宪的现实原因
一、代议民主与政党国家
二、政党的宪政功能
三、政党组织的异化:以德国纳粹党为例
第三节 政党立宪的理论依据
一、政党自由与政党民主
二、防卫性民主主义
三、政党寡头统治铁律
第二章 政党立宪的逻辑前提:政党性质确认
第一节 政党性质的学理之争
一、政党机关说
二、政党团体说
三、政党媒介说
第二节 政党性质的规范分析
一、政党的归属与政党性质——宪法典的层面
二、政党的定义与政党性质——政党法的层面
第三节 政党性质的司法认知
一、德国:从政党机关论到政党媒介论
二、美国:从政党团体论到政党准国家机关论
三、欧洲人权法院:视政党为市民结社团体
第三章 政党立宪与政党保障
第一节 政党自由
一、政党自由的内涵
二、政党自由的保障机制
三、政党自由的界限
第二节 政党平等
一、政党平等的现代语境
二、政党平等的规范范围
三、政党平等的性质
第三节 政党补助
一、政党补助的正当性基础
二、政党补助的原则
三、政党补助的界限
第四章 政党立宪与政党规制
第一节 政党内部民主
一、政党内部民主的内涵
二、政党内部民主的保障机制
三、政党内部民主的界限
第二节 政党财务管控
一、政党财务管控的基础
二、政党财务管控的对象
三、政党财务管控的方式
第三节 违宪政党禁止
一、违宪政党禁止的要件
二、违宪政党禁止的规范效果
三、违宪政党禁止的难题
第五章 政党立宪的中国命题
第一节 中国政党立宪的法理
一、中国政党立宪的理论依据
二、中国政党立宪的逻辑前提
三、中国政党立宪的价值定位
第二节 中国现行政党规范
一、中国政党规范的现状
二、现行政党规范的评析
第三节 中国政党立宪的构想
一、从依法执政到政党立宪
二、中国政党立宪的基本原则
三、现行政党规范体系的完善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
第二章 政党立宪的逻辑前提:政党性质确认
第一节 政党性质的学理之争
作为议会制民主的支柱之一,政党历来是政治学研究的对象,也惯常地出现在宪法学的视野之中。翻阅当下的宪法教科书,政党便赫然在目。然则,宪法学理上对何谓政党这一问题多有偏爱,并形成一定程度上的共识,及于政党的法律性质这一主题,则多是一片沉寂的景象,我们仅能从政党在宪法学体系中的归属,来初步地揣摩学者关于政党性质的观点。立宪主义意义上的宪法由宪法权力和宪法权利两部分组成,以国家与人民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宪法学,在体系上相应的分为宪法总论、宪法权力和宪法权利三部分内容,政党在宪法学体系中的位置,因学者对政党性质理解的分殊而呈现鲜明的对照。一种常见的做法是不安排专节内容,而将政党置于“宪法权利编”的“结社自由”之中,20世纪中国宪法学的部分经典之作是其代表。王世杰和钱端升合著的《比较宪法》(1936年增订三版)虽在第六编第四章第一节第一目中以“中国国民党的组织”为标题论述了中国国民党的组织与结构,并将之置于“国民政府的机构”的总标题之下,将中国国民党视为政府机构,但在关于宪法原理、国家机构及公民权利一般论述的前五编,并无关于政党的只言片语,即使在“结社自由”一目,也未将政党与其他结社组织加以区隔,由此可以推断,作者视政党为私法社团。除此之外,张知本著的《宪法论》一书也采用这种体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