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硅酸盐物理化学》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热力学在无机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无机材料聚集状态和过程动力学。“硅酸盐物理化学”是硅工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有关资料和教材,对基本理论及概念力求阐述清楚,略去了复杂的数学推导。为了理论结合实际,满足不同专业的需要,教材内容由浅人深,范围较广,以各专业共同需要的基本内容为《硅酸盐物理化学》重点。
目录
第一篇 热力学在无机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1 热力学基础
1.1 概述
1.2 内能、热和功
1.3 热力学第一定律
1.4 焓
1.5 热容
1.6 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
1.7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8 盖斯定律
1.9 各种热效应
1.10 反应热与温度的关系
1.11 热力学第二定律
1.12 熵与熵增原理
1.13 熵增量的计算
1.14 自由能和自由焓
1.15 热力学函数间的关系
1.16 偏摩尔量和化学势
1.17 硅酸盐热力学计算
思考与习题
2 化学平衡
2.1 平衡常数
2.2 利用标准自由焓求反应的平衡常数
2.3 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
2.4 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2.5 平衡常数与平衡组成的计算
2.6 其他因素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思考与习题
3 相平衡
3.1 相律
3.2 单组分系统
3.3 二元系统
3.4 三元凝聚系统
思考与习题
第二篇 无机材料聚集状态
4 晶体结构
4.1 晶体化学基本原理
4.2 硅酸盐晶体结构
4.3 晶体的缺陷
4.4 固溶体
思考与习题
5 表面现象
5.1 物质的表面与界面
5.2 表面能、表面自由焓与表面张力
5.3 润湿现象
5.4 弯曲表面下的附加压力和毛细现象
5.5 弯曲表面上的蒸气压和介稳状态
5.6 固体表面结构
5.7 固体表面的吸附
5.8 表面活性物质
思考与习题
6 熔体和玻璃体
6.1 硅酸盐熔体的结构
6.2 玻璃的通性
6.3 玻璃的形成
6.4 玻璃的结构
思考与习题
7 胶体化学
7.1 胶体的概念
7.2 胶体的性质
7.3 胶体的稳定性
7.4 黏土一水系统的胶体性质
7.5 乳状液与泡沫
思考与习题
第三篇 过程动力学
8 化学动力学
8.1 化学动力学基本知识
8.2 扩散过程
8.3 相变过程
8.4 固相反应
思考与习题
9 烧结过程
9.1 烧结的概念
9.2 烧结过程的推动力
9.3 烧结模型和烧结各阶段的变化特点
9.4 烧结类型和传质方式
9.5 晶粒生长和二次再结晶
9.6 影响烧结的主要因素
思考与习题
附录一 常用硅酸盐物质的恒压摩尔热容
附录二 常见硅酸盐物质的标准生成热、标准摩尔熵、标准摩尔生成自由焓
附录三 某些有机化合物在298.1 5K的标准燃烧热
参考文献
试读
2)状态函数
当系统的各个性质都有确定值时,系统的状态就确定了;反之,当系统的状态确定后,系统的各个性质也就有了确定值。当系统的某个性质发生改变时,系统的状态也要发生变化。随系统状态的改变而改变的宏观变量视为独立变量的函数,把与状态有对应关系的描述体系状态的宏观性质,称为状态函数。状态函数的共同特征如下。
(1)体系的状态一定时,状态函数都有确定值,即状态函数是系统状态的单值函数。
(2)系统的状态改变时,状态函数的改变量只与它在始态时和终态时的量值有关,而与系统所经历的途径无关。
(3)当体系从某一状态出发,经历一系列变化,又重新回到原来的状态,这种变化过程称为循环过程。显然,系统经历一个循环之后,系统所有状态函数都应恢复到原来数值,即状态函数的变化值等于零。
(4)任何状态函数都是其他函数的函数。换句话说,在同一状态下,状态函数的任意组合或运算仍为体系的状态函数。
(5)在数学上,状态函数具有全微分的特性。状态函数的微小变化是全微分,即偏微分的和。例如,封闭系统中,一定物质的量的气体的体积是温度、压力的函数,则体积的全微分为
状态函数按照它们与体系中物质数量的关系,其性质可分为以下两类。
(1)强度性质。其数值与系统物质的数量无关的性质称为强度性质,它表现体系“质”的特征。例如温度、压力、密度、物质的量浓度等。它们不具有加和性。
(2)容量性质(广延性质)。其数值与系统物质的数量有关的性质称为容量性质,它表现体系“量”的特征。例如质量、体积、物质的量、内能等。它们具有加和性。两个容量性质的比值则为强度性质。
5.过程和途径
系统的状态发生变化的经过称为热力学过程,变化的具体步骤称为途径。根据过程进行的条件不同,可将过程分为以下几种。
前言/序言
“硅酸盐物理化学”是硅工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有关资料和教材,对基本理论及概念力求阐述清楚,略去了复杂的数学推导。为了理论结合实际,满足不同专业的需要,教材内容由浅人深,范围较广,以各专业共同需要的基本内容为本书重点。
本教材的编写思想是:独特、实用。在内容编写上,以职业岗位核心能力需求为主线,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适应学生就业后能顺利从事第一线的工作。在内容的选排上,做到了基础理论适度,突出应用重点,对实践中适用较少的内容做适当删减,对已基本不适用的内容予以淘汰。
本书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热力学在无机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无机材料聚集状态和过程动力学。
本书具体编写分工为:李丽霞(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编写第3章及第4章部分内容,贾茹(内蒙古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编写第1、5章和第6章部分内容,乔丽娜(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编写第8章和第4章部分内容,魏雅娟(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编写第2章和第7章部分内容,王华庆(秦皇岛浅野水泥有限公司)编写第7章部分内容,高晓灵(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和杨永利(内蒙古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编写第6章及第9章的部分内容。
本书由河北省鹿泉市诚达集团总工程师李俊杰主审。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周美茹教授参加了审稿,并且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对书稿的修改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另外本书得到了教育部高职高专材料类教委的指导和大力支持,在此致以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和时间仓促,本书难免有许多不妥和错误之处,殷切希望各校老师和使用者提出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