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影响孩子一生的100个好习惯》从孩子的行为、学习、生活、安全、成长等各方面总结了影响孩子人生的100个好习惯,并对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做了深度分析,给出了大量非常直观、切实可行、极具操作性的参考建议。
精彩书摘
儒家经典《孝经》言:“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意思是说,孝敬是一个人德行的根本,也是教育的出发点。孩子只有真正对父母奉行孝道,才会推及他人,关心亲人、老师及同学,也才会对班级、学校、家庭做出贡献,最后升华为对社会的责任感,这样才能自觉地去学习和遵守其他做人的道理。
1.以身作则,对父母和颜悦色
孩子有没有孝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影响。所以,教育孩子最根本的原则是上行下效,而孝敬最重要的原则是“尊重”,对父母要和颜悦色,对长辈要谦恭有礼。能做到这样后,就是不说教,孩子耳濡目染,也会学会如何做人。所以,从现在开始,父母应该努力为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标准。
2.让孩子明白生日的意义
生日即是母亲的受难日,父母要让孩子明白这个道理。而现在的孩子过生日时,第一个想到的是什么?是生日蛋糕和礼物,如果不教育的话,他怎么能知道生日那天母亲生产的痛苦。所以,父母要让他知道事实,即他曾在妈妈的肚子里待了10个月,一天天长大,给妈妈造成了饮食上的困难和行动上的诸多不便,而生产时母亲们承担了很大的生命危险,甚至因为痛苦,拽弯了产床上的钢棍。通过这些事实,让他明白生日的意义和父母的养育之恩。
3.呵护孩子的孝心父母关爱孩子,孩子孝敬长辈,这种亲情关系是互动的。孩子随时表现出对长辈的关爱,哪怕是让父母尝一尝自己的零食,玩一玩玩具,父母也要欣然地接受,并适时地表扬和鼓励。这样孩子才会在鼓励声中继续表达对父母的爱、。
父母千万不要忽略这些小细节,一句“行啦行啦,有这份孝心就够了,我心领了”就把孩子回绝了。这样,孩子会感到孝行被拒绝,没有得到尊重,渐渐地,他们就不愿意再向父母表达孝心孝行了。
4.让孩子读诵经典
自古以来就有“香九龄,能温席”、“二十四孝”等经典故事:这些流传下来的经典,正是教育孩子如何做人的好教材。那些传统美德不是仅仅停留在文字、书面上的,更是立足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可以让孩子慢慢理解并感悟。
除此之外,读诵经典还可以使孩子养成集中注意力的习惯,去除孩子不耐烦、傲慢的坏习性,培养孩子不浮躁、冷静处理问题的能力。所以,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多读诵古籍经典,从而培养他的孝心。
5.给孩子实践酌机会
正所谓“习劳知感恩”,真正的孝心要让孩子在实践中去培养。平时,父母应让孩子分担家里的一些事情,给他当家的机会,让他学会负起责任来。长辈身体不舒服或生病时,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做哪些事情,让他学会体贴、关心他人,孝心、孝行自然会慢慢在孩子的心里扎根。父母切忌把孩子拒之于劳动和表达爱心的门外,使他失去表现和学习的机会。
目录
第一章 行为好习惯
一个孩子如果有了好的行为,他一定会在人生的旅程中留下坚定的步伐,也一定会到达人生理想的顶点。所以,父母一定要培养孩子的行为好习惯。首先,要让孩子懂得孝敬,这是一切好习惯的根基。一个孩子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知道孝敬的话,那就不用再奢望他能为社会和国家做什么贡献了。再次,要让孩子尊敬师长,不忘师恩。最后,才是对孩子做事行为习惯的培养。关于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父母一定要分清主次,不要本末倒置。
1.不忘父母养育之恩,懂孝道
2.尊敬师长,不忘师恩
3.节约粮食、水和电
4.爱护公物,做文明孩子
5.大小便宜都不贪
6.想好就去做,不拖延
7.千万不要逞一时之能
8.脚踏实地,做事才能成功
9.有主见,不随波逐流
10.做事一定要有计划
11.重要的事情要先做
12.做任何事情都要尽全力
13.与好逸恶劳说再见
14.不给自己找任何借口
15.善于珍惜每一分钟
16.学会与他人分享
第二章 学习好习惯
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与他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重要的关系。这些良好的习惯包括:有学习计划,想象力丰富,记忆力好,观察细致,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掌握了预习、复习、考试的方法和技巧,会使用工具书,重视实践,甚至是会休息、懂得劳逸结合,等等。看起来,这些都是一些“小事”,但孩子如果把这些所谓的“小事”都培养成了自身的习惯,那他就一定会学习,具备强大的学习力,取得好成绩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17.让兴趣成为学习的动力
18.制订合适的学习计划
19.丰富自己的想象力
20.培养不凡的记忆办
21.要细心,不粗心大意
22.善于用眼睛捕捉信息
23.课前一定要预习
24.集中注意力,思想不开小差
25.课堂上要积极发言
26.课后一定要及时复习
27.按时完成每一科作业
28.经常总结学习方法
29.准备并利用好“错题本”
30.掌握一些考试的技巧
31.别让大脑懒惰,学会思考
32.尽量多问几个“为什么”
33.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
34.随时寻找学习的榜样
35.重视创新的巨大价值
36.让自己变得勤奋起来
37.及时整理学习用品
38.学习一定要讲效率
39.每天都要进步一点点
40.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
41.书写切忌潦草,要工整
42.学会使用工具书和参考书
43.多读些好书充实心灵
44.坚持写日记,记录每一天
45.重视实践,培养动手能力
46.学会休息,注意劳逸结合
第三章 生活好习惯
要想让孩子在今天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就一定要让他成为生活的成功者。为了更好地成长,更快地成才,父母需要让孩子在生活中不断地锤炼各方面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早睡早起,合理膳食,不迷恋电视和网络,多做家务活儿,物归原处,注意锻炼身体,站、坐、走的姿势要端正,保护环境,学会把握自己的生活,等等。养成了生活好习惯,孩子才能成长为傲立风雨的参天大树。
47.早睡早起,合理作息
48.合理膳食,多吃蔬菜杂粮
49.保护好视力,让双眼明亮
50.生活一定要有规律
51.不迷恋电视和网络
52.学会打理自己,的生活
53.多做一些家务活儿
54.尽早培养理财的能力
55.用过的东西要放回原处
56.站、坐、走的姿势要正确
57.要经常锻炼身体
58.多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59.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60.不给自己预设“烦恼”
61.一定要远离追星的漩涡
62.不苛求完美生活
63.不吸烟,不喝酒
64.不与他人攀比吃穿
第四章 卫生好习惯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这就需要孩子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但健康的身体与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分不开的,如早晚刷牙,吃水果前要洗干净,饭前便后洗手,及时清洗手帕,勤洗头、洗澡、洗脚,不吃变质的食物,等等。良好的卫生习惯还能反映出孩子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情趣。所以;父母一定不要忽视对孩子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
65.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66.不与宠物太过亲密
67.及时清洗用脏的手帕
68.饭前便后要洗手
69.吃水果前要洗干净
70.勤洗头、洗澡
71.每晚睡前洗洗脚
72.不吃变质的食物
73.作业本要干净整洁
第五章 安全好习惯
安全,是每一个人都需要特别注意的,因为安全对于每一个人的生命和财产来说都是无比重要的。安全,更是孩子成长中的大事。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安全好习惯,千万不要认为闯红灯就是小事,父母要带头遵守交通规则,学会文明乘车。要教孩子应对大火、落水等意外情况,还要特别注重培养孩子在家、在学校的安全习惯。这样,孩子就会避免很多危险,即使有意外情况发生,孩子也会有足够的能力去应对。
74.遵守交通规则
75.学会文明乘车
76.学会应对意外大火
77.不私自去河塘游泳
78.记得注意校园安全
79.记得注意家庭安全
80.公共场合要讲秩序
81.不轻易给陌生人开门
82
试读
儒家经典《孝经》言:“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意思是说,孝敬是一个人德行的根本,也是教育的出发点。孩子只有真正对父母奉行孝道,才会推及他人,关心亲人、老师及同学,也才会对班级、学校、家庭做出贡献,最后升华为对社会的责任感,这样才能自觉地去学习和遵守其他做人的道理。
1.以身作则,对父母和颜悦色
孩子有没有孝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影响。所以,教育孩子最根本的原则是上行下效,而孝敬最重要的原则是“尊重”,对父母要和颜悦色,对长辈要谦恭有礼。能做到这样后,就是不说教,孩子耳濡目染,也会学会如何做人。所以,从现在开始,父母应该努力为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标准。
2.让孩子明白生日的意义
生日即是母亲的受难日,父母要让孩子明白这个道理。而现在的孩子过生日时,第一个想到的是什么?是生日蛋糕和礼物,如果不教育的话,他怎么能知道生日那天母亲生产的痛苦。所以,父母要让他知道事实,即他曾在妈妈的肚子里待了10个月,一天天长大,给妈妈造成了饮食上的困难和行动上的诸多不便,而生产时母亲们承担了很大的生命危险,甚至因为痛苦,拽弯了产床上的钢棍。通过这些事实,让他明白生日的意义和父母的养育之恩。
3.呵护孩子的孝心父母关爱孩子,孩子孝敬长辈,这种亲情关系是互动的。孩子随时表现出对长辈的关爱,哪怕是让父母尝一尝自己的零食,玩一玩玩具,父母也要欣然地接受,并适时地表扬和鼓励。这样孩子才会在鼓励声中继续表达对父母的爱、。
父母千万不要忽略这些小细节,一句“行啦行啦,有这份孝心就够了,我心领了”就把孩子回绝了。这样,孩子会感到孝行被拒绝,没有得到尊重,渐渐地,他们就不愿意再向父母表达孝心孝行了。
4.让孩子读诵经典
自古以来就有“香九龄,能温席”、“二十四孝”等经典故事:这些流传下来的经典,正是教育孩子如何做人的好教材。那些传统美德不是仅仅停留在文字、书面上的,更是立足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可以让孩子慢慢理解并感悟。
除此之外,读诵经典还可以使孩子养成集中注意力的习惯,去除孩子不耐烦、傲慢的坏习性,培养孩子不浮躁、冷静处理问题的能力。所以,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多读诵古籍经典,从而培养他的孝心。
5.给孩子实践酌机会
正所谓“习劳知感恩”,真正的孝心要让孩子在实践中去培养。平时,父母应让孩子分担家里的一些事情,给他当家的机会,让他学会负起责任来。长辈身体不舒服或生病时,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做哪些事情,让他学会体贴、关心他人,孝心、孝行自然会慢慢在孩子的心里扎根。父母切忌把孩子拒之于劳动和表达爱心的门外,使他失去表现和学习的机会。
前言/序言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离不开父母的教育。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就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著名哲学家培根认为,培养好习惯应该是教育的内在要求,他说:“毫无疑问,幼年时期开始的习惯是最完善的,我们称之为教育。教育其实是一种早期的习惯。”著名作家巴金也认为:“孩子的成功教育从培养好习惯开始。”所以,教育孩子,先从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开始。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主要取决于父母的教育和引导。
不过,今天许多父母更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成绩固然重要,好习惯的养成更重要。如果说成长是孩子必须要走的独木桥,好习惯就是这座桥上的护栏。建造并加固好这些护栏,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障。
一位教育家曾说:“好习惯对儿童来说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身的财富,是人生的格调。”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说:“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是的,好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孩子一旦养成好习惯,其学习、生活以及未来的工作效率便会提高,进而让人生之路走得更加顺畅。
好习惯可以推动孩子在人生道路上奋勇向前,只有从小养成好习惯,才能使孩子终身受益。正如孔子所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每个孩子都可以通过养成良好的习惯来改变命运,即使未来的人生充满挫折,只要他能够保持良好的习惯,就一定能够以健康正确的人生态度积极面对,从而排除人生中的各种艰难困苦,走向成功。
培养好习惯一定要趁早。研究表明,3~12岁是孩子形成好习惯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孩子的可塑性最大,容易接受父母对他的引导和行为的训练。12岁以后,孩子已形成许多习惯,由于旧习惯的抵抗和干扰,要想让新习惯在孩子身上扎根就比较困难。所以,父母一定要抓住这关键的几年培养孩子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