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画语者2010(春夏卷)》以“倡导画人阅读,记录画人思想”为宗旨,立足于艺术本体研究,突出人文情调,彰显独立精神。
这是一本以“倡导画人阅读,记录画人思想”为宗旨的书。提出“阅读”理念,目的是抑制画界的浮躁风气。如此,对于画家个人是提示和约束,对于画坛也意在导引风气之先。
以画家个人为单元,以个体角度为观察基点,以著述、评论、读书笔记、随感、日记、诗词等文字形式,收入作者的学习、生活、工作中的思考与心得。读者可以通过他们的“角度”和“话语”,了解他们各自的兴趣点与关注点,了解他们对与艺术有关或者与艺术无关的人、事、物的理解与思考。
目录
画语者
阎盈汐
写在九月
日记选摘
顾工
吴门篆刻的困境与突围
从沦浪亭到梅景书屋
怡园画集
南方
幕后的故事远比台前精彩
李彦伯
随笔
母亲与她的画
吴震寰
梦中的鲜花
沉思
康文
关于营造市场需求的一点浅见
腚沟里翻船
张公者
创作的时空性
周汝昌印
欲成大师勿拜大师
《一印一世界》后记
陈震生
读书笔记
金心明
汪玉婷和归晓峰
又是一春风
序跋三篇
李俊邑
老宅琐记
蛊惑
风萧萧兮易水寒
钱忠平
儒者与文人
学者与艺术家
善于取譬
艺术问题即吃饭问题
刘显超
艺术杂记
印象深的几个地方
针对“画是什么”的一点想法
闲说几句这个那个风
闲弹“书人如也”和“集体无奈”
韩朝
宋画之魅
林风眠与齐白石
石鲁的腔
在梦中游走:品读夏加尔
汪为新
琅园谈屑
阅音·琅园
子曰琅园
王东声
学院的麻将桌
斯塔埃尔
尴尬无处不在
我是司机
李勇
归零
东京上空的梦
出油的蛤蟆
心血中的心血
程风子
山水知己
江油
凌云乌尤
问壶煮茗
崔进
自述
精神的眼睛
崔海
里大河
桃花十里
张捷
草堂随笔
故园寻梦
画人说书
杨林
我们都已经长大
s老太的人生画境
杨林诗稿(选摘)
吴湘云
牛背鹭和《巴比龙》
牵着牛去尼泊尔
蒋世国
回家的感觉
父亲
母亲
两张旧作
边平山
关于传统
王焕青
流过和将要流经我们的……
沃兴华
关于“复调书法”
艺术杂感
人物春秋梁思成、林徽因
简介梁思成、林徽因
梁思成亲情
林徽因亲情
梁思成语录
林徽因谈文艺
评价梁思成
评价林徽因
梁、林与营造学社
梁、林在李庄
太太的客厅
林徽因的情感
与友人
林微因与冰心、凌叔华
关于纪念碑的设计问题——梁思成致彭真的信
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
参与国徽的设计
百年怀想——梁思成、林徽因
画语纪事
《画语者》艺术家2010画壶、画瓷活动纪事
试读
2008-05-23
今天是5月23号,不知又有多少尸体被挖出来,、灾难真正的面孔已经显露。恐惧,甚至已经压倒了生的喜悦。我还活着,在灾难面前,这活着显得有些战战兢兢。我们当然都了解死亡,都了解它的理性与静默,以致我们在日复一日中遗忘它,可当死亡以集体的形式扑面而来时,它瞬间瓦解了我们的理性,我们的平静被吞没。只剩下恐惧,恐惧……
我还在画画,画面上的人让我可以忘记生死,因为他们不像活人也不像死人,他们只像画里的人——大概只属于我对人的某种记忆。他们清晰又失真的形象在灰色的背景里显得宁静而幸福,他们以此带给我一阵阵的安详。然而我终于明白了我实际上感兴趣的不是画面本身,我的乐趣是在写生,活人还是死人还是画里面的人,我在意的只是他们形成的过程。因此,一阵阵的安详过后紧跟着的便是隐隐的悲伤与困苦。因为不管怎样,我总看不到真实。在这盲惑中寻
求仅有的一点,哪怕只是那一点,两根线,或一片颜色,也好像是全部的真实那样令我动容。画面也只剩这一点能够给我记忆,这记忆,能够支撑我行进,一直到记忆的枯竭。2008-06-10
一直阴天,没有雨,没有风,只有蚊子,亦不出声,只是静静的咬出包来,挠着,没有风,亦没有汗,包的轮廓清晰,痒的钻心。挠着,想着这一夏,总需有些风。
淡极思咸,明天不如来顿豆豉鱼!
下雨了,一下就没完,这不好,缺乏控制。
要盖薄棉被了,打喷嚏,夜更觉得静,蚊香从来没这么好闻过,趁着这静,不知不觉流出清鼻涕。
极少去桥头了,一天偶然路过,看桥上坐着立着的人,好像是从画里跳出来的,人们只知凭栏赏风不知绘人辛苦啊……也对着河水站了一回,头发被风掀起来,画室里没有这样的风,带着柳条的绿嫩,泥土的湿软,河面的陈腥——然蚊子是一样的,只是存在的更加和谐,包看起来,也不是那样清晰了。静,还是穹庐一样的静。
中午蒸豆豉鱼,喝桃花酒。熏熏的看着外面的灰天,想起浔阳江,我便无凌云志,只是,这熏熏的眼,望过去一片迷离萧索,写不出,画不尽。
画不爱干,风过处像被喷了层水。我心里像点着蚊香,静静的烧去,无事可寻,聊赖的,而蚊子竟不知都哪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