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塑造美国的88本书:亨利·亚当斯的教育》是亨利·亚当斯用第三人称写的自传,并不是简单地记录他的生平,更像是一本时代与社会的回想录。他写这本书的目的主要是探讨教育的本质,以及研究20世纪的多样性。亚当斯认为传统教育并不能应对社会的迅速变化,所以,他致力于探索一条自我教育之路,即体验人生、结交朋友、游历四方和阅读书籍。另外,亚当斯企图用他的生命史展示19世纪到20世纪的时代变迁,即工业文明和科技发展带来的混乱。
目录
序
第一章 昆西 (1838—1848)
第二章 波士顿(1848—1854)
第三章 华盛顿 (1850—1854)
第四章 哈佛学院(1854—1858)
第五章 柏林(1858—1859)
第六章 罗马(1859—1860)
第七章 背信弃义(1860—1861)
第八章 外交(1861)
第九章 是敌还是友(1862)
第十章 政治教训(1862)
第十一章 攻城车之战(1863)
第十二章 古怪离奇(1863)
第十三章 人类社会的完美典范(1864)
第十四章 艺苑漫步(1865—1866)
第十五章 达尔文学说(1867—1868)
第十六章 媒体(1868)
第十七章 格兰特总统(1869)
第十八章 政治混战(1869—1870)
第十九章 混沌(1870)
第二十章 失败(1871)
第二十一章 二十年后(1892)
第二十二章 芝加哥(1893)
第二十三章 沉默(1894—1898)
第二十四章 印第安之夏(1898—1899)
第二十五章 发电机和圣母 (1900)
第二十六章 曙光(1901)
第二十七章 求道者(1901)
第二十八章 知识的高度(1902)
第二十九章 无知的深渊(1902)
第三十章 惯性(1903)
第三十一章 科学的法则(1903)
第三十二章 新力量(1903—1904)
第三十三章 历史动力学理论(1904)
第三十四章 加速度法则(1904)
第三十五章 当今时代(1905)
试读
政治教训(1862)
当时,私人秘书很郑重地确信自己面对的是一些不诚实的人,致使他得出如此结论的诸多原因却并不会致使他父亲也那样认为。当然,父亲的很多疑惑也严重动摇了他自己的判断,但是,在工作中,仅仅出于安全的考虑,公使团很少或完全不信任英国的那些部长,私人秘书的外交教育由此开始。承认交战国地位,策划巴黎宣言,特伦特号事件,所有这些都让人更确信,罗素勋爵从1861年5月就开始认定南方邦联政府已经成立,他走的每一个步都证实了他一贯的看法。他从不愿意在承认邦联政府的问题上设置任何障碍,只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得以介入美国南北之战。这些看法已成定论,不言自明,公使团中没有人去质疑,甚至加以探讨,只有一点例外:罗素勋爵仍顽固地否认这些指控,坚持向亚当斯公使保证自己的真诚和不偏不倚的中立。
带着年轻气盛的傲慢,亨利·亚当斯立刻得出结论:罗素勋爵和其他政要一样谎话连篇。尽管亚当斯公使不这样认为,但他在采取行动时也要假定罗素在撒谎。几个月来,事情按照推算好的步骤徐徐而来。一个年轻人很难有这样的机会,亲历政治和外交教育中的顶级课程。世界上费用最高的老师们为他上课,而由政府来买单:帕默斯顿勋爵、罗素勋爵、韦斯特百利勋爵、塞尔伯尼勋爵、格莱斯顿先生、格兰维尔勋爵及他们的助手们是由英国政府付费,威廉姆·H.西沃德、查尔斯·弗朗西斯·亚当斯、威廉姆·麦克斯韦·埃瓦茨、特罗·韦德和相当数量的专家们由美国政府付费。但是,提供如此强大的一支师资队伍,却只有一个学生能够从中受益,只有这位私人秘书一人在追寻教育。
直到晚年,他仍在反复回味当时接受的那些课程。没有什么演算推理比这更错综复杂,与此相比,黑格尔形而上学中的对立统一辩证法更简单易懂。但是,演算的步骤却清晰明了。事情始于1862年6月,从一艘叛乱的巡洋舰逃脱后,亚当斯公使对即将发生的“第290号巡洋舰叛逃”提出了抗议,罗素勋爵拒绝就此证据采取行动。每隔几天就有新的证据出现,7月24日,随之而来的是科利尔从法律角度发表的意见:很难找出一个事件像这次一样严重违反《海外服役法》,如果该法此时不产生效力,就形同虚设。这样的言辞几乎可以视为一种指控,谴责那些与叛乱方相互勾结,意在帮助南方邦联的做法。尽管如此,罗素勋爵无视这种警告,四天之后,听任这艘巡洋舰出逃了。
年轻的亨利·亚当斯对法律知之不多,那是比他更聪明的人的事业,他对法律的看法有赖于他对律师的看法。虽然特罗·韦德有言在先,但是,一个人能在政治中负担得起相信人性本善的代价吗?历史回答说,不能。罗伯特·科利尔爵士似乎认为,法律依历史而定。从教育意义上而言,这一点至关重要。如果一个人无法信任世界上最值得尊敬的、堪称英国女王股肱之臣的十几个人,那么就无法相信任何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罗素勋爵感觉出了这种推断的力量,开始予以反驳,直到自己生命的结束。起初,他为自己开脱,把过错归咎在法律人员身上。这是政治家的惯用伎俩,律师们对此坚决予以了驳斥。接着,他承认自己犯下玩忽职守的罪责,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我完全同意国会大法官的意见,‘阿拉巴马号’应被扣留四天以等待法律方面的专业意见。但是,我认为,错误不是海关专员造成的,而是我身为外交大臣所犯下的。”这样的让步令所有当事方都满意,错误当然是他犯下的!真正关键的不是他犯错了,而是他有意为之。对于一个在政治中接受教育的年轻人而言,历史一再证明,连续不断的错误意味着始终如一的动机。
对他父亲来说,问题没有这么深奥,这不过是一个需要处理的政治事务,就像韦德和埃瓦茨处理他们的生意和工作一样。亚当斯公使秉持简便的理念:整体而言,罗素是真诚的。这样的理念让他信服,至死不变。他的儿子在寻求教育,想知道在政治中,他能否冒险信任一个人。不幸的是,没人能在当时就做决定,没人知道事情真相,亚当斯公使直到逝世也未能了解真相。等亨利·亚当斯多少了解到真相之时,已经到了比1862年的父亲还要年长的年纪。甚至在当时,最让人不解的是,罗素认为自己是善意的,阿盖尔也这样认为。
阿盖尔流露出将过错归咎于巴瑟尔、韦斯特百利勋爵和大法官的意图,但是,这种开脱对亚当斯毫无帮助。相反,它让罗素的问题更复杂化。在英国,一半以上的人喜欢向帕默斯顿勋爵身上扔石块,而另一半人喜欢向罗素勋爵扔泥巴,但每个阵营的人都一致将手中利器投向韦斯特百利。私人秘书对他毫无疑问,因为他从未装出道貌岸然的样子,他是整个叛舰出逃事件辩论中的头脑和核心,他对中立的看法如他对道德的看法一样明了。私人秘书与他没有什么交往,并对此感到遗憾,因为韦斯特百利勋爵的机敏和智慧很是了得。但是,就他所展示出的权力而言,他证实了“政治中无人可以信任”的法则。
只有罗素坚持自己用意真诚,诱劝公爵和公使相信他
前言/序言
1910年,年仅19岁的胡适考取“庚子赔款”第二期官费生赴美留学,就读于康奈尔大学。偶遇美国小学新生开学,胡适难抑好奇跑去旁听,内心受到极大震动。美国启蒙第一课只有一个内容,便是令全体学生宣读誓词:“我保证善用我的思辨才能;我保证发展我独立的思想;我保证接受教育,从而使自己能够独立判断。”正是这段誓词,让胡适深刻体会到:美国之所以成为美国,全在于其“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而这一理念成了胡适先生一生坚守的信念。
美国,距其建国不过200余年,却已是世界强国。我们不禁要问:这个民族,究竟是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到经济上飞速发达,政治上游刃有余的?更为重要的是,它如何将这关系国本的“思想与精神”赋予它的民众,令他们秉持信仰,坚守信念?
2012年5月,美国馆藏量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国会图书馆遴选出88部对美国社会最具影响力的书籍,定名为“塑造美国的书”(Books That Shaped America)。《飘》、《麦田守望者》、《了不起的盖茨比》、《第22条军规》、《汤姆叔叔的小屋》等历久弥新、耳熟能详的经典名著均入选。这些书籍或曾在当时社会引发争议,或甫一亮相即引起极大轰动,或令人愤慨,或引人怒骂,或发人深思,但仍对美国乃至全世界读者了解美国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此,我们引进并翻译出版了这套“塑造美国的88本书”丛书。力争客观、原生态地呈现美国的人文社会、政治制度以及美国历史发展和民主进程,在一个个美国故事中,讲述真实的美国和美国人,宏观展示美国的诞生、成长和强大,美国人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认同。它们包括:推动北美人民走上公开独立道路的战斗缴文《常识》;成就美国宪法和联邦制度的政治经典《联邦党人文集》;激励无数年轻人的世界上最著名的自传《富兰克林自传》;影响美国五代人的经典教科书《美国语文读本》;美国哲学和美式生活方式的代表之作《实用主义》;美国移民人手一册的人生指南《穷理查智慧书》;点燃美国20世纪60年代性解放运动的性学经典《金赛性学报告》;来自美国总统世家的对教育的反思与批判《亨利·亚当斯的教育》;出版史上的奇迹、永远的励志畅销书《人性的弱点》,等等。
这套“塑造美国的88本书”丛书将自始至终贯彻严肃认真的学风和生动活泼的文风,分辑陆续推出。
约四百年前,弗朗西斯·培根在《伟大的复兴》一书序言中,曾经这样谈到书中描述的对象,他“希望人们不要把它看作一种意见,而要看作是一项事业,并相信我们在这里所做的不是为某一宗派或理论奠定基础,而是为人类的福祉和尊严……”我们怀着真挚的感情,把这段话献给“塑造美国的88本书”丛书的读者,希望广大读者关心她、批评她、帮助她。
让她成为我们共同的事业。
中青文传媒
“塑造美国的88本书”丛书编委会
2013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