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全面讲解业务流程及其实现的专著,书中阐述了应用流程的三大永恒之道,即工作流技术永恒之道、BPM技术永恒之道、BPM治理永恒之道,以流程及流程管理为引子,重点着墨于流程技术。全书共五篇,包括11章及附录,结合江南市房管局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到今天的发展历程,讲述了流程的基本概念、流程的发展进程、流程模式、流程技术的高级应用以及流程技术之未来展望。
本书适用人群广泛,中高级开发人员可以掌握流程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IT实现及流程技术的应用;项目经理、研发经理、技术总监可以清楚流程管理平台的基本开发步骤、开发会面临的问题;企业高管可以通晓当今企业流程发展的新状况,清楚怎样让自己的企业成为流程型的组织,从而实现企业的绩效。
经常书评
中国已经如此之快地应用上了BPM技术,令我印象深刻。业务流程管理技术,从经典的工作流技术到现代的流程挖掘技术,对于中国大型企业进行高效的运作是必不可少的。《流程的永恒之道》的两位作者辛鹏和荣浩为此作出了贡献。他们还将众所周知的工作流模式翻译成了中文,这将极其有助先进的BPM技术在中国传播。
——工作流模式(WorkflowPattern)创始人,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教授W. M. P. van der Aalst
如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莱斯特·瑟罗教授所言:“在21世纪,持续的竞争优势将更多地出自新流程技术,而不是新产品技术。”流程技术对于21世纪的企业和组织,从未如此重要过,企业和组织怎样更好地应用流程技术来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应用流程技术的永恒之道是什么?本书作者以其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做出了精彩的解答,相信各层次的读者都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薛向东,全球华商500强企业东华软件股份公司董事长
在当今云计算、移动互联和SNS风起云涌的时代,BPM依然始终是我们社会生活、企业活动的永恒主题。本书呈现了“横无际涯、气象万千”之BPM大观,引导我们每一位读者拓展业务、技术两条主线深度融合的视野。
——沈晖,北京华胜天成公司,首席软件架构师
目录
第1章 流程入门
1.1 流程的定义
1.2 流程管理思想及方法论的历史
1.2.1 科学管理与流程管理思想萌芽
1.2.2 信息技术驱动的流程自动化
1.2.3 业务流程再造
1.2.4 业务流程为主导的管理思想
1.2.5 BPM管理思想与BPM治理思想的结合
1.3 流程技术的历史
1.3.1 工作流技术阶段
1.3.2 BPM技术阶段
1.3.3 BPM治理阶段
1.4 流程的分类研究
1.4.1 著名的安东尼模型
1.4.2 APQC企业流程分类
1.4.3 《流程管理》第三版企业流程分类
1.5 流程在企业内的作用及成熟度
1.5.1 流程支撑企业和组织的战略落地
1.5.2 流程打通企业和组织的经脉
1.5.3 流程保障企业和组织的敏捷性
1.5.4 流程在企业内的成熟度
1.6 流程、流程管理及流程技术三者的关系
第一篇 工作流的诞生篇
第2章 初识工作流
2.1 手工业务到自动化业务的转型
2.1.1 手工业务进入自动化业务
2.1.2 多机多用户的MIS系统急需引入工作流技术
2.2 工作流技术的诞生
2.2.1 工作流基本概念
2.2.2 工作流技术解决了谁的问题
2.2.3 工作流里的流程结构
2.3 工作流技术相关规范
2.3.1 WfMC之工作流管理系统参考模型
2.3.2 XPDL之流程定义元模型
2.4 工作流管理系统之外围扩展
2.4.1 组织结构的集成
2.4.2 表单工具
2.4.3 时间服务引擎
2.4.4 消息引擎
2.4.5 规则引擎
2.5 业务管理与工作流技术的结合
第3章 工作流技术的永恒之道--工作流模式
3.1 模式是个什么东东?伟大的Alexander大师
3.2 工作流模式的发展历程及分类
3.3 作战活动的组成与流转--控制模式
3.3.1 房改购房审批流程中的串行模式
3.3.2 房改购房审批流程中的"并发分裂"与"并发汇聚"模式
3.3.3 房改购房审批流程中的"单选分裂"与"单选汇聚"模式
3.3.4 Workflow Pattern上的其他控制模式
3.4 单作战任务的资源协调--资源模式
3.4.1 人是这个世界的主宰,人是软件的使用者
3.4.2 组织结构模型分类讲解
3.4.3 组织结构与工作流及资源模式的关系
3.4.4 资源模式在房改购房审批流程中的应用
3.5 作战任务或作战队员之间的通信--数据模式
3.5.1 工作流数据的分类
3.5.2 工作流中的数据对象
3.5.3 数据模式中的通信场景
3.6 作战任务失败时的处理--异常模式
3.6.1 信息系统中的常规异常
3.6.2 工作流异常概述及分类
3.6.3 工作流异常的处理
3.6.4 长事务与补偿
3.6.5 大规范中的补偿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工作流的产品实现
4.1 开源实现之jBPM
4.1.1 jBPM综述
4.1.2 深度解析jBPM 4
4.2 应用jBPM 4解决实际的流程需求
4.2.1 人工任务密集型流程的典型特点
4.2.2 应用jBPM 4解决典型的流程需求
4.3 工作产品的选型标准
4.3.1 确定自己的业务应用分类
4.3.2 基于工作流参考模型的选型标准
4.3.3 工作流外围扩展的选型标准
4.3.4 其他方面的标准
4.4 对国内工作流厂商发展的思考
4.4.1 工作流与平台
4.4.2 客户
4.4.3 工作流厂商的分类
4.4.4 机遇与挑战
4.4.5 总结
4.5 本章小结
第二篇 BPM的横空出世篇
第5章 初识BPM
5.1 要打破部门墙实现互联互通
5.1.1 群雄割据导致了多个业务及数据孤岛的产生
5.1.2 业务及管理上的新需求--打破"部门墙"实现互联互通
5.2 BPM技术横空出世
5.3 什么是BPM
5.3.1 什么叫端到端
5.3.2 端到端流程的几个特性
5.4 工作流技术与BPM技术的是是非非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BPM的生命周期及永恒之道
6.1 设计四步曲
6.1.1 第一步曲:找出核心业务及端到端的流程,此乃被设计的对象
6.1.2 第二步曲:基于活动的分析进行流程梳理,此乃设计过程的具体方法
6.1.3 第三步曲:基于对活动的规范化,优化活动之间的作用逻辑
6.1.4 第四步曲:整体谋划,此乃战术设计的精髓
6.2 建模
6.2.1 建模规范
6.2.2 模型交换
6.2.3 模型持久化
6.3 执行
6.3.1 执行规范
6.3.2 预销售许可主线流程的执行分析
6.4 监控
6.4.1 BAM的定义
6.4.2 BAM的分类
6.4.3 BAM关注的四个方面
6.4.4 BAM的技术实现
6.4.5 BAM在企
前言/序言
流程的永恒之道
当今世界高速变化,企业和组织周围的一切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经济环境等,也都在高速地发生着变化。外部环境的变化,必然要求企业和组织内部的业务运营能对此快速响应,其响应速度直接决定了它们的竞争优势。从价值链的角度来看,企业或组织的运营本质上就是其众多业务流程运行的过程。所以归根结底,流程是保证企业或组织竞争优势的所在。正如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莱斯特?瑟罗教授所说:“在21世纪,持续的竞争优势将更多地出自新流程技术,而不是新产品技术。”既然流程技术这么重要,那么怎么更好地应用流程技术呢?或者说,应用流程技术的永恒之道是什么呢?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此为老子在其《道德经》中所阐述的“道”,意为万物发展皆有其规律可循,这个规律即为“道”。“道”,可作道理、途径、真理、方向、方法等解释。本书将紧紧围绕应用流程技术之“道”展开,阐述应用流程技术的道理、途径、方向、方法与实践等内容。
本书写作思路
本书的内容涉及了流程、流程管理、流程技术三个方面。没有流程管理相关方法论的发展,就不会有流程技术的诞生。因此在本书中,流程及流程管理作为引子,目的是引出流程技术,重点着墨于流程技术。这一点在第二篇更为明显。BPM是什么?BPM既是管理及运营模式,也是技术。
提到流程技术,人们自然会想到工作流(workflow),还会有人想到业务流程管理(BPM),如果对流程技术有过深入研究的人,可能还会想到BPM治理(BPM Governance)。这些流程技术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各自的概念、规范、理论、模式、产品实现、应用场景及最佳实践有哪些?它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区别?本书将结合江南市房管局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到今天的发展历程来讲解这些内容。其整个发展历程有两条主线:一个是业务及管理的发展主线,一个是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主线。本书的内容也将沿着这两条发展历程展开,如下图所示。
(1) 以时间脉络串起两条主线上的三个阶段,每层台阶对应一个阶段,每个阶段对应一个篇章。
(2)“业务及管理的发展主线”(图左侧)上的每个阶段对应的现状及需求是每个篇章的切入点,业务及管理的现状和需求催生了对应的“技术的发展主线”(图右侧)。
(3) 在每个阶段内部,右侧的技术发展是每个篇章的重点内容。写作方式上采取以点(技术的永恒之道这个点)带面(永恒之道周围的理论、规范、模式及最佳实践)的方式逐次展开。
本书的写作路线图
这个写作思路由业务及管理的发展主线与技术的发展主线结合碰撞而来,两条主线像竖着的麻花一样,在三个层次上(即图中的三个阶段)互相缠绕,但是又能独立发展,互相引领,互相促进,两者拧成一股才会创造最大价值。三个阶段之后,我们来探讨流程技术的高级应用(第四篇)和流程技术之未来展望(第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