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p> 《昆虫家谱(精装)》提供了410科昆虫的简便鉴别方法,这些方法源于作者在昆虫分类与野外识别领域的长期实践与探索,实用性极强。为便于读者理解,本书文字简明、通俗,生态照片特征分明,还采用了世界最新昆虫分类体系(涉及广义昆虫4纲35目)。选择物种方面,兼顾了常见昆虫类群与珍稀物种的平衡,收纳了原尾虫、缺翅虫、螳(虫脩)、蛩蠊、捻翅虫等罕见的物种照片。全书照片多达1500余幅,读者可以直观地进行野外昆虫对照识别。本书是广大生物专业、植保专业人士不可多得的野外实习工具书,也非常适合昆虫爱好者和生态摄影爱好者参考。</p>
经常书评
<p> ★《昆虫家谱》在这些年来出版的相关图书中,是一本非常好的图文并茂的科普著作。作者把昆虫知识的普及、昆虫事业的发展作为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并坚持不懈地追求着。——杨星科(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昆虫分类专家)《昆虫家谱》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六足总纲(低等六足动物+昆虫)410科的形态特征和知识要点,涵盖了所有昆虫的目级阶元。该书有助于读者从认识具体的昆虫物种而更为全面系统地了解昆虫的不同门类族群,是不可多得的专业性与科普性并重的昆虫学读物。——杨定(中国农业大学昆虫系教授,昆虫分类学专家)米什莱曾说昆虫的里里外外都展示着美,他还说没有一种昆虫是无足轻重的。《昆虫家谱》这本实用的博物学著作图文并茂、简明易懂,将引导人们接近米什莱的境界,发现、欣赏昆虫之美,并赞叹造化之精致。——刘华杰(北京大学科教授、博物学家)面对大自然形形色色的六足精灵,这本书从一个全新的视角,为热爱他们的青少年开启了一扇专业性与科普性兼备的窗。作者的双脚,与昆虫世界有浓厚兴趣的青少年一起扎扎实实在大自然的泥土中;而作者的双眼,却高高在上地引导这些孩子去窥探奇妙的昆虫世界。这就是《昆虫家谱》的魅力所在。——张继达(北京大学附属中学附校长,自然教育倡导者)《昆虫家谱》这本书让我很感慨,如果它早出版十年就好了。十年前我迷上昆虫,很想学习一下昆虫分类知识,但书店里搜罗到的书,多数专业性强,局限于具体的类群的深入研究,而一些浅近的科普书,艺术想象成分多,不可信任。如果当时有这样一本系统性强同时又深入浅出的图鉴,我或许会少犯很多错误,少花很多精力。所以我必须沉痛而热烈地推荐此书。——李元胜(昆虫摄影师,科普作家,诗人)</p>
目录
<p> <br /> 爱虫爱得痴狂,研虫研得像样(推荐序)<br /> 做一个不求甚解的爱虫人(作者序)<br /> 认识一下昆虫<br /> 昆虫的近亲们(节肢动物)/002<br /> 三叶虫Trilobitomorpha/003<br /> 三叶虫纲/003<br /> 螯肢动物Chelicerata/004<br /> 蛛形纲/004肢口纲/005<br /> 多足动物Myriapoda/006<br /> 倍足纲/006唇足纲/007综合纲/007<br /> 甲壳动物Crustacea/008<br /> 鳃足纲/008颚足纲/008软甲纲/009<br /> 奇形怪状的昆虫/010<br /> 昆虫的主要特征/010<br /> 昆虫的头部/011昆虫的胸部/019昆虫的腹部/025<br /> 昆虫的华丽变身<br /> 不全变态的昆虫/028<br /> 半变态/028<br /> 渐变态/029<br /> 全变态的昆虫/030<br /> 了解简单的分类常识<br /> 给昆虫起名字/034<br /> 将昆虫归类/035<br /> 昆虫家谱<br /> 原尾纲Protura/038<br /> 弹尾纲Collembola/039<br /> 原跳虫目Poduromorpha/040<br /> 疣跳虫科/040棘跳虫科/040<br /> 长跳虫目Entomobryomorpha/041<br /> 鳞跳虫科/041等节跳虫科/041长角跳虫科/042爪跳虫科/042<br /> 愈腹跳虫目Symphypleona/043<br /> 伪圆跳虫科/043圆跳虫科/043<br /> 双尾纲Diplura/044<br /> 双尾目Diplura/045<br /> 康科/045铗科/045<br /> 昆虫纲Insecta<br /> 石蛃目Microcoryphia/046<br /> 石蛃科/047<br /> 衣鱼目Zygentoma/048<br /> 衣鱼科/049土衣鱼科/049<br /> 蜉蝣目Ephemeroptera/050<br /> 等蜉科/051扁蜉科/051四节蜉科/052<br /> 细裳蜉科/052小蜉科/053蜉蝣科/053<br /> 河花蜉科/054<br /> 蜻蜓目Odonata/055<br /> 差翅亚目Anisoptera/056<br /> 裂唇蜓科/056大蜓科/056蜓科/057<br /> 春蜓科/057伪蜻科/058蜻科/058<br /> 束翅亚目Zygoptera/059<br /> 大溪科/059色科/059隼科/059<br /> 腹鳃科/060科/060扇科/060<br /> 扁科/061原科/061综科/061<br /> 丝科/061山科/062拟丝科/062<br /> 翅目Plecoptera/063<br /> 叉科/064卷科/064网科/064科/065<br /> 等翅目Isoptera/066<br /> 鼻白蚁科/067白蚁科/067<br /> 蜚蠊目Blattodea/068<br /> 蜚蠊科/069姬蠊科/069硕蠊科/070<br /> 地鳖科/070隐尾蠊科/071<br /> 螳螂目Mantodea/072<br /> 花螳科/073细足螳科/074攀螳科/074<br /> 虹翅螳科/074螳科/075<br /> 蛩蠊目Grylloblattodea/076<br /> 螳目Mantophasmatodea/077<br /> 螳科/078<br /> 竹节虫目Phasmida/079<br /> 笛竹节虫科/080竹节虫科/081拟竹节虫科/081异翅竹节虫科/081叶科/082<br /> 纺足目Embioptera/083<br /> 等尾丝蚁科/084<br /> 直翅目Orthoptera/085<br /> 蟋蟀科/086铁蟋科/086树蟋科/086<br /> 蛣蟋科/087蛛蟋科/087蛉蟋科/087<br /> 癞蟋科/088蚁蟋科/088蝼蛄科/088<br /> 蟋螽科/089蝗螽科/089驼螽科/089<br /> 螽斯科/090草螽科/090鼓螽科/091<br /> 蛩螽科/091织娘科/092拟叶螽科/092<br /> 露螽科/093硕螽科/094蚱科/094癞蝗科/094瘤锥蝗科/095剑角蝗科/095斑翅蝗科/096<br /> 槌角蝗科/096斑腿蝗科/097蜢科/098<br /> 蚤蝼科/098<br /> 革翅目Dermaptera/099<br /> 丝尾螋科/100大尾螋科/100肥螋科/100<br /> 蠼螋科/101扁螋科/101垫跗螋科/101<br /> 球螋科/102<br /> 缺翅目Zoraptera/103<br /> 缺翅虫科/104<br /> 啮虫目Psocoptera/105<br /> 全鳞啮科/106重啮科/106斧啮科/106<br /> 单啮科/107狭啮科/107双啮科/107外啮科/108美啮科/108羚啮科/109啮虫科/109<br /> 虱目Phthiraptera/110<br /> 虱科/111阴虱科/111长角鸟虱科/111<br /> 缨翅目Thysanoptera/112<br /> 纹蓟马科/113蓟马科/113管蓟马科/113<br /> 半翅目Hemiptera/114<br /> 异翅亚目Heteroptera/116<br /> 奇蝽科/116尺蝽科/116黾蝽科/117<br /> 负子蝽科/117蝎蝽科/118蟾蝽科/118<br /> 划蝽科/119仰蝽科/119蚤蝽科/120跳蝽科/120猎蝽科/121瘤蝽科/122捷蝽科/123&l
试读
<p> 每当看到一只奇怪的昆虫,人们往往脱口而出:它叫什么名字?<br /> 事实上,全世界已知昆虫种类超过100万种之多,长相奇异的昆虫比比皆是。那么,会不会有人可以认识大多数的昆虫呢?<br /> 答案是既否定又肯定的!<br /> 否定是不言而喻的,别说100万,就是1万种昆虫,能够把他们的特征搞清楚并正确识别出来,都是难以想象的!<br /> 近年来,我们陆续编写了《常见昆虫野外识别手册》、《常见蝴蝶野外识别手册》、《中国昆虫生态大图鉴》等大大小小的图鉴类书籍。这些书的特点在于,都是以物种作为认知的基础。重达六斤半的《中国昆虫生态大图鉴》收录了2200多种昆虫,但用来分辨八万余种国产已知昆虫,只能是杯水车薪!并且,由于部分昆虫容易受到人们的反感,有些昆虫国内研究力量薄弱,有些昆虫没有找到合适的专家进行合作编写,还有的就是有些过于常见的物种没能受到摄影师们的青睐,种种原因造成了一些最常见物种的缺失。<br /> 这,就是以“物种”作为鉴定目标所造成的遗憾!<br /> 那么为什么答案可以是肯定的呢?就像你知道他们是一种动物,或者一种昆虫一样,这类答案无疑是正确的!只是,很难满足大多数人的“求知欲望”罢了。<br /> 这本书要解决的,就是一个普通爱好者“识别”昆虫应该到什么程度的问题。昆虫共分三十几个目,如果你能谙熟他们的特征,将平常见到的绝大多数昆虫正确进行分目,并不是一件难事。至于常见科,也不过一两百个,记清楚最基本、最突出的特征,认个八九不离十,也是比较容易的。就算是大学昆虫学教授或者昆虫分类专家,平常也不会张嘴就是物种的名称,最常说的也就是“科”名了!因为这已经足够了,除非是他从事的专门研究。<br />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