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十周年院庆丛书:测谎技术教程》内容涉及测谎技术的概念,测谎技术的意义、发展历史、测谎技术种类,测谎技术在各国的应用情况,测谎技术的心理学基础,测谎技术的伦理学基础,测谎技术的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测谎技术的方法和程序,测谎技术的适用范围,影响测谎技术效果的因素,对照标准和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测谎结论与“不被强迫自证其罪”和“传闻证据排除”规则等。
目录
第一章 科学还是伪科学?历史的回顾
备受关注的测谎技术
科学还是伪科学?
测谎的早期探索——神裁法
所罗门式的测谎尝试
科学主义思潮下的测谎技术
第二章 日常生活中的说谎
说谎行为古已有之
说谎是人类的天性吗?
说谎是一种日常生活事件
社会交往中的说谎
第三章 说谎是什么?
谎言分类学(Taxonomy of Lies)
说谎的伦理学研究
说谎的语言学研究
错误信念、说谎与欺骗
说谎的界定
第四章 什么是测谎技术?
称谓之惑
测谎的理论基础
说谎时大脑发生了什么?
说谎时可能经历的过程
四种主要的测谎技术
第五章 非言语行为分析
基本概念
姿势与态度
头部和面部
胳膊和手
腿和脚
副语言行为
神经语言行为
第六章 言语行为线索分析
提问技术的历史发展
不相关问题
相关问题
对照问题
投射问题
言语行为线索测谎技术
第七章 陈述内容分析技术
基本理论基础
SVA
CBCA
SCAN
SCAN的应用
第八章 仪器测谎——Polygraph
测谎的生理指标
反测试(反测谎)
反一反测试
精神病患与Polygraph测谎
第九章 Polygraph测谎的实施
Polygraph测谎的测试程序
测前访谈阶段
提问实测阶段
诊断阶段
第十章 提问技术
相关/不相关测试法
紧张峰测试法
对照问题测试法
隐蔽信息测试法
其他提问技术
第十一章 评图技术
经验性的评图技术
量化的评图技术
整体评图
对测谎评图的建议
第十二章 测谎结论的证据可采性
行为分析和SVA的法律问题
P0lygraph经典判例
Polygraph的证据可采性
P0lygraph在中国的应用
争议的背后
第十三章 认知神经科学测谎
什么是认知神经科学?
ERP技术
P300的基础研究
P300测谎研究
附录:世界测谎历史
试读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十周年院庆丛书:测谎技术教程》:
人明知无法欺骗他人,则不具备“欺骗的意图”,但是还是在说谎。但是,在我们看来,此种情况的“说谎”虽然不是“有意欺骗”,但却是“故意”或“有意”的行为。证人此时的目的不是为了“骗过”别人,而是为了避免出现不利于自己或他人(例如亲友)的结果等其他的目的。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十周年院庆丛书:测谎技术教程》的目的是为了探讨在司法背景下,对于证人(广义的证人,包括犯罪人)供述中所出现的“说谎”行为进行有效识别的新技术。因此,《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十周年院庆丛书:测谎技术教程》对“说谎”的定义为:个体有意地做出与事实不符的陈述(包括沉默)。参照上述围绕“说谎定义”形成的5个焦点问题,对本定义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
第一,本定义不认为“说谎”与“欺骗”是等同概念,也不认为说谎可以简单看成是“欺骗”的一种。在这方面,本定义在“心理理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认为“欺骗”需要个体对“错误信念”的理解和有意操控,而“说谎”则如Carson所指出的,并不一定要让对象产生“错误信念”,而只是一种“断言”。因为在司法实践中我们会看到,犯罪人在明知不可能改变调查人员或审判人员的信念或想法时,还是会做出虚假陈述。在这一观点下,说谎与欺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而且它们之间也不存在着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总体上说,欺骗行为所涉及的人类的认知能力或活动要比说谎更为高级和复杂。但说谎也需要个体具备一些基本的心智,如对事实的理解、掌握基本的语言能力以及对形势的评估,等等。另外,我们还要看到,由于说谎和欺骗涉及的一些基本心智以及关于“真实”和“虚假”等核心意义的命题是相同的,因而使得它们的关系表现出密不可分的面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