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法律前沿(第12卷)》是由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法律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的系列文集,此前已经先后出版十一卷。
《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法律前沿(第12卷)》是第十二卷,内容涉及网络安全与数据保护、互联网金融、网络平台和电子商务、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相关的其他法律问题、反垄断、专利、商标、商业秘密、版权和知识产权其他问题、电子证据,反映了我国律师在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法律实务领域的新研究和实务成果,对律师界同行具有参考借鉴指导作用。
《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法律前沿(第12卷)》可供关注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领域法律新问题的律师、法官、检察官、警官、研究人员以及法律专业、IT专业的学生阅读,也适合IT行业的管理人员阅读。
目录
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
网络安全法还是网络空间安全法之续论
个人信息的公开数据边界
区块链技术商业化应用数据隐私保护浅析
电商及消费者隐私保护合规的比较法分析及合规建议
涉隐私协议的诉讼现状与展望
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的法律风险分析与借鉴
论数据权利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现实困境与建}义
网络个人信息保护的司法实践研究
互联网金融
各国区块链监管政策及海外架构的设计
与DAO(分布式自治组织)有关的法律思考
区块链ICO境内外相关法律问题分析
浅述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网贷机构监管思路分析
网贷机构备案登记法律意见书的风险评估与对策
P2P网络借贷的兴起缘由及法律风险探究
浅析P2P网络借贷中介机构之资产端风险防控
网络平台和电子商务
网络平台的法律责任探析
电子商务平台的监管与治理研究
网络平台名誉侵权案例研究
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责任承担
浅论网约车平台之责任分析
电子借贷合同的法律审查与规制
浅析移动电子支付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电子商务合同之法律效力浅析
浅析电子商务的法律风险及对应的法律服务
浅议网上交易中账号和密码被盗的关系和责任
……
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相关的其他法律问题
反垄断、专利、商标、商业秘密
版权和知识产权其他问题
电子证据
试读
《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法律前沿(第12卷)》:
(一)数字货币
区块链最初是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和基础架构被发明的,作为数字货币的一种,比特币是目前区块链技术最广泛、最成功的运用。数字货币利用区块链多中心、不可篡改、高度共识和匿名安全的特性,构建数据结构与交易信息加密传输的底层技术,使得金融交易的效率和安全大幅提升。相比于纸币,数字货币优势明显,不仅能节省发行、流通带来的成本,还能提高交易或投资的效率,提升经济交易活动的便利性和透明度。
(二)支付清算
现阶段大宗商业贸易的交易支付、清算基本都需要借助银行体系。这种传统方式建立在集中式中央结算体系上,对所有交易进行集中记账,通过集中处理完成结算,经过开户行、对手行、清算组织、境外银行等多个组织及较为繁冗的处理流程,每一个机构都有自己的账务系统,彼此之间需要建立代理关系;每笔交易需要在本银行记录,与交易对手进行清算和对账等。而区块链技术则完全抛弃了集中式中央结算体系架构,以公开账本的形式通过应用程序在全网记录所有交易信息,与传统支付体系相比,区块链支付可以为交易双方直接进行端到端支付,不涉及中间机构,在提高速度和降低成本方面能得到大幅地改善。
(三)数字票据
在传统票据交易中,往往需要由票据交易中心进行交易信息的转发和管理;而借助区块链技术,则可实现点对点交易,有效去除票据交易中心角色。并且,区块链由于具有不可篡改的时间戳和全网公开的特性,一旦交易完成,将不会存在赖账现象,避免纸票“一票多卖”、电票打款背书不同步等问题。此外采用区块链技术框架不需要中心服务器,可以节省系统开发、接入及后期维护的成本,并且大大减少了系统中心化带来的运营风险和操作风险。
(四)银行征信
传统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开展的基础是借款主体本身所具备的金融信用。商业银行将每个借款主体的信用信息及还款情况上传至央行的征信中心,需要查询时,在客户授权的前提下,再从央行征信中心下载信息以供参考。这其中存在信息不完整、数据更新不及时、效率较低、使用成本高等问题。利用区块链技术在征信领域,可依靠程序算法自动记录信用相关信息,并存储在区块链网络的每一台计算机上,信息透明、不可篡改、使用成本低。商业银行可以用加密的形式存储并共享客户在本机构的信用信息,客户申请贷款时,贷款机构在获得授权后可通过直接调取区块链的相应信息数据直接完成征信,而不必再到央行申请征信信息查询。
(五)权益证明
区块链每个参与维护节点都能获得一份完整的数据记录,利用区块链可靠和集体维护的特点,可对权益的所有者确权。对于需要永久性存储的交易记录,区块链是理想的解决方案,可适用于房产所有权、车辆所有权、股权交易等场景。其中,股权证明是目前尝试应用最多的领域:股权所有者凭借私钥,可证明对该股权的所有权,股权转让时通过区块链系统转让给下家,产权明晰、记录明确、整个过程也无需第三方的参与。
(六)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是指银行向核心企业提供融资和其他结算、理财服务,同时向这些客户的供应商提供贷款及时收达的便利,或者向其分销商提供预付款代付及存货融资服务。简单地说,就是银行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此种融资模式需要多方合作,却又没有一个传统中心化的机构在治理,通过区块链建立信任,可以大大提交融资效率,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
前言/序言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法律专业委员会(下称“专委会”)成立至今已有18个年头。第七届中国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法律实务研讨会暨专委会2018年年会将在西安召开。专委会本届管理机构从2011年4月开始工作。八年来,专委会主要开展了下列工作。
一、加强组织建设
(1)积极稳健扩充队伍。八年前,专委会的委员和研讨员30多人,主要来自沿海地区。经过八年来的努力,专委会的委员、研讨员、特邀委员已有约90人,实现了东部和中西部委员分布的大体平衡。
(2)加强专题论坛建设,给专委会的业务研究提供了切实可靠的支撑平台。近五年来,专委会内部先后设立了多个专题论坛:互联网文化政策与法律服务论坛、互联网金融法律论坛、电子商务法律服务论坛、TMT行业法律风险防范及对策论坛、生技医药产业投融资法律服务论坛、信息网络安全法务论坛、高新技术知识产权法务论坛、互联网十资本市场法务论坛、电子证据法务论坛、法律电商论坛、网络犯罪法务论坛,初步适应了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领域相关法律问题繁多的形势要求。以各专题论坛为依托,2015年完成《中国律师业务报告2015》(信息委篇)的撰写工作;2017年完成“2016年度网络与信息法律十大案例”的案例收集和评选工作。
(3)推进区域小组建设,加强与省级律协对口专委会的联动与合作。专委会已设立区域小组七个:北京组、上海组、广东组、江苏组、四川组、江西组、浙江组。广东组先后承办2012年、2017年专委会年会;四川组、江西组、江苏组、上海组先后承办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的专委会年会。2017年10月至2018年1月,专委会先后与湖南律协和长沙律协、安徽律协、湖北律协、江西律协、广东律协和深圳律协分别合作举办五次培训活动。
(4)举办年度征文和优秀论文评选。从2013年开始进行优秀论文评选,历年先后有10篇、15篇、14篇、18篇、14篇论文获奖。2018年也将评选优秀论文。
(5)举办年度优秀案例评选,鼓励律师办理精品案件。从2014年开始,2014年有2个案例、2015年有2个案例、2016年有3个案例获奖。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2017年、2018年的优秀案例都空缺。
(6)表彰优秀研究成果。在参与相关立法和修法工作中、在编撰律师业务操作指引和律师业务指导目录中、在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领域法律相关专题研究过程中,专委会成员最近几年完成了多份研究成果。2014年对其中七项研究成果的作者进行了表彰。
(7)设立贡献奖,表彰作出贡献的专委会成员。专委会在2014年颁发了杰出贡献奖和突出贡献奖,2015年、2016年、2017年颁发了年度贡献奖。2018年将继续颁发年度贡献奖。
(8)设立优秀著作奖鼓励专著出版。专委会给2016年出版的《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法律前沿实务丛书》中的两本书《互联网金融原理与法律实务》和《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法律政策实务研究》的作者颁发优秀著作奖,以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