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改革开放以来化工行业重要、核心的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里面的21家企业(园区)典型代表为题材,以企业发展为主线,旨在反映一种时代精神的大型报告文学。它是一本历史性和可读性兼而有之的好书。翻开这本书,我们可以在字里行间发现一种丰富的蕴涵。从为中国能源安全坚持在“磨刀石”特低渗透油田夺高产的长庆油田和延长石油、为中国环保产业奋力拼搏的三聚环保,到为中国化肥行业勇闯新路的鲁西、金正大,今天的社会主义企业家在改革开放中努力开拓的苦辣酸甜;从企业决策的部署,到大批基层干部职工为实施这些决策做出的惊人业绩;从科技专家们创造发明的巨大成就,到平凡而又寻常的“小人物”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我们可以从这波澜壮阔的故事中,寻找挖掘出许许多多催人奋进的闪光点。本书是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展现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从大国迈向强国的画卷,是作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2018年向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点献礼作品。
目录
第一篇 召唤大地深处的动能之源 - 001
01 中国大炼化的海油创举 - 002
02 “磨刀石”上淌出的石油河 - 024
03 油井圣地的常青之树 - 049
第二篇 吹响材料工业的嘹亮号角 - 075
01 大海:见证MDI的巅峰突破 - 076
02 泰山:为“中国心”骄傲 - 095
03 烂柯山:一个甲子的创新独白 - 118
04 珠江水:托起蔚蓝的飞翔 - 145
第三篇 开启“黑金”裂变的火焰之门 - 165
01 一块煤的世界新征程 - 166
02 图克煤化工的铿锵脉动 - 192
第四篇 驰骋精细化工的丹心梦想 - 215
01 点亮人间的七彩春天 - 216
02 洒满大地的拳拳之爱 - 237
03 净化云天的绿色情怀 - 255
04 光耀天山的化工传奇 - 280
第五篇 谱写中国化肥的壮阔新篇 - 307
01 坚持中的蝶变之路 - 308
02 响彻田野的希望之钟 - 330
第六篇 扬起智慧时代的激越征帆 - 359
01 智能工厂的前行楷模 - 360
02 橡胶智造的中国坐标 - 388
03 化工塔林的天际辰星 - 412
第七篇 弹奏世界园区的雄浑交响 - 437
01 杭州湾:一个由衷的表达 - 438
02 大亚湾,弹起绿色的和弦 - 465
03 长江岸,东方安特卫普之梦 - 488
后记 - 506
试读
《潮头跨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强国梦时代报告》:
一期还没动工,二期规划已然成形,两个方案经过多次头脑风暴,数度打碎了重新和泥烧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后紧凑到了极致:两个千万吨级的工厂使用的土地面积只相当于一般国内一个千万吨级炼厂的三分之一。
惠炼是站在一个制高点上吸取全世界的经验,欧美的就不说了,韩国的SK规模庞大,惠炼吸取了她的衔接和组合,泰国的帕提亚炼油厂当时声名鹊起,惠炼吸取了她的流程设计……
在这些基础上,中国海油提出了“三化一高”的规划目标,即清洁化、信息化、大型化、高价值。
必须有一个这样的人,他有眼光,知道一个好的炼化工厂的灵秀之处,同时要敢于坚持己见,这点很重要,世界上不知多少好的想法就是因为当事人没有再勇敢一点而消失在过往的时空中。
在“螺蛳壳里做道场”,董孝利作用非凡。惠炼一二期的设计找的是国内一家非常著名的石化设计院,老董作为惠炼一期建设的总指挥总是亲自上阵跟普通的设计员打交道,无数次地谈心、发火、沟通。
单就惠炼的平面布局,董孝利亲自参加主持的与设计院的共同研讨至少有30多次。这些有名的大设计院做过很多类似的项目,通常都是一张图纸,顶多根据地貌环境稍改一下,为自己省了很多事。但惠炼想做最优,肯定就产生了矛盾。
“那个布局总平面,设计院已经做好了,我们看了后全部推翻,包括工艺流程也推翻了,前前后后总共推翻若干次。每次看到他们失望的神情有点不忍心,但还是狠心推翻,耍为中海油的百年大计负责。其实对这块土地大概怎么用,我们心里已经有谱了,必须做一个最优的集约式的大炼厂。所以必须创新,做前人没有的。比如说设计院把罐区都给设计在一个小区域里,通常都是这么做的,但是后来我们坚持,在海边填了30万平方米的海域,把罐区安排在码头旁边,这样出厂更便捷,腾出地方做生产装置。”
董孝利过去一直在中国的小炼化厂摸爬滚打,他的经历好比过河,有船最好,没船搭块木板也行,要是连浮木倒树也没有,那就只能泅水摸石头过河了。种种不如意,种种条件限制,种种因陋就简,让他长年来在夹缝中生存,他知道企业存在的历史,对各种毛病和问题有切肤之痛。他同时一直有一个遥远的期冀,一旦有机会就会爆发,比别人要强烈得多,就是建成国际一流炼厂的欲望,这是董孝利和搭档赵岩(后任惠炼总经理和二期总指挥)这些从基层干出来的领导的一个最强的动力。
,
他们越认真,越精细,设计院就越不愿意千。但自从见到了老董发脾气后,都有些怵了。都说老实人发脾气是可怕的,他们不知道这个老实人积存了20多年的欲望。
“谁也拗不过中海油的老董。”设计院的人都知道。
比如循环水厂设计院要设计成大型化,很气魄的长长一大排,老董说干吗耍大型化,不行,循环水厂就是离哪个装置最近就放在哪,这样,管道距离最短,管径要降到最小,也不用大型化,装置用多少水就做多大。
设计污水池,设计院要把全厂水池全连通,老董说不行,重油一个污水池,轻油一个污水池,动力站一个污水池,这些水池不能串。因为如果这个重油漏了,就会串到轻油里,轻油的油串了,动力站也会被污染了,那就乱套了。
一般人没有关注过厂房砖墙厚度这个细节,东北一般都是“50”的,也就是两块砖竖着对着,中间还加上两公分的砖缝。又结实又厚重,为的是厂房足够保温,可一张图纸下来,南方也这么做,有必要吗?谁也没提过疑问,老董看出毛病,说这怎么行呢?钢结构就行了,没必要砌墙。
设计院不改的话,老董就一遍一遍找,“讨论到第三十次的时候你还是要改的。”老董给这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无障碍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