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书评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应善用时间,集中精力于少数重要领域,发挥成员特长并激发其主动性,做有效的决策,而非埋首于组织细节和内部博弈,否则将一叶障目不见森林。这本《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我曾阅读过多次,每次都有新的收获。
——曹虎 科特勒咨询集团全球合伙人、中国区总裁
在这本书出版55周年之际,我向更多的读者推荐这本书,尤其是年轻的读者。我也期待你如我一样,在非常年轻的时候遇到这本书,那么你就会发现,你的人生从此有所不同。
——陈春花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讲清楚了资质平常的个体与组织如何取得不凡成果,当是企业人由工业化社会向知识社会跃迁的一块坚实的思想跳板。
——陈为 正和岛副总裁、总编辑
 
 
我们目前的周遭,振聋发聩之声太多,人有时反倒是越来越糊涂了。每当这种时刻,就更让人怀念德鲁克。
——丛龙峰  和君商学首席管理学家
 
 
这本书探讨的是自我管理,强调有效是可以学会的,并提供了可以让工作更有成效的方法。相信这个新译本能够激发更多职场人积极探索,努力成为卓有成效的自我管理者,最终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
——戴科彬  同道猎聘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管理学界的降龙十八掌。虽然这本书已经出版55周年了,但组织内的基本问题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把单个的个体凝聚在一起,完成一个有困难的目标,依然需要读德鲁克。
——樊登  樊登读书首席内容官
 
 
读书除了汲取知识,还能使自己的包括前瞻力、决策力、沟通能力在内的领导力有所进步。读经典尤其如此。《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就是这样的经典,任何时候读,都能从中受益。
——冯仑  御风集团董事长,万通集团创始人
 
 
在人工智能和信息爆炸的时代,这样一本55年前的管理书,对我们还有用吗?我想是越来越有用。这个时候,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就是卓有成效的自己。建议每个人都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活出卓有成效的人生!
——古典 作者,生涯规划师,新精英创始人
管人先管好自己,注重我能做什么“贡献”,做好时间管理,用人所长(不是仅仅用好别人的长处,包括用好自己、同事、上级的长处)……都是非常有实践意义的提示。年轻人早点接触到德鲁克的思想,会受益终身。
——管清友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
 
 
2018年,我创业的第4年,公司遭遇前所未有的经营危机。绝境中,再次阅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才对很多问题恍然大悟。全书的核心思想是,如何建立更高效的工作方式,为他人创造价值。如果你希望成为这样的管理者,推荐你阅读这本55周年全新译本。
——何川  插座APP创始人
 
 
这本书囊括了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毕生思想的精华。德鲁克认为没有天生的有效管理者,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都只做对了几件事。首先管好自己的时间,在这个前提下,再回答好四个问题:去哪里?谁去干?干什么?怎么干?至于如何回答好这些问题,你翻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就会找到自己的答案。
——何伊凡  《中国企业家》杂志社副总编辑
 
 
这是一本教你如何处理复杂选项并学会“有效”管理的书。对于像我这样初入职场的新人而言,明晰组织运行的内在逻辑,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进行自我定位,避免因将自己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消耗在永远处理不完的日常事务上而没有成长。
——何运晨  《令人心动的offer》人气成员、律师新人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55周年新译本)》以简洁的语言、清晰的逻辑框架,告诉我们一些在日常工作中能够用得上的方法,是工具书,也是提升系统思维能力的头脑风暴类书籍。
——今纶  财经作家,抱朴财经创始人
 
 
对于一个想要创造出一些价值和做出改变的人来说,我还没有看到比德鲁克在这本书里给出的更好的建议:思考自己能提供的价值和取得的成效;把优势*大化而非总想去补短板;把时间和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能做好的少数事情上。
——李翔  《详谈》主理人、得到总编辑
 
 
德鲁克的著作不但常读常新,也常译常新,这就是经典的魅力。每一位译者都会更努力地接近原著的精神,这也给读者带来了不同的视角。《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着眼于管理者的五个核心习惯,帮助数不清的管理者实现了更有效地工作,也改变了当代世界的社会生态。
——李振 光华博雅管理学院(原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院长
西交康桥教育集团董事总经理
 
 
彼得·德鲁克是“现代管理学之父”,
目录
推荐序(吉姆.柯林斯)
前言
引 言 有效管理者是由什么造就的1
获得必需的知识2
制订行动计划5
行动6
用“我们”来思考和说话13
第1章 有效是可以学会的14
为何需要有效管理者15
谁是管理者20
管理者面对的现实24
有效带来的希望32
有效真的可以学会吗35
第2章 认识你的时间40
管理者面对的时间需求43
时间诊断51
精简浪费时间的活动58
集中“可自由支配的时间”65
第3章 我能做出什么贡献70
管理者自己的追求72
如何让专才有效80
正确的人际关系83
有效的会议89
第4章 让长处富有成效91
用人所长92
管理上级114
让自己有效117
第5章 要事优先122
抛弃昨天126
优先任务与延迟任务131
第6章 决策的要素137
两个决策案例139
决策过程的要素147
第7章 有效的决策170
决策与计算机187
第8章 结语:有效是必须学会的194
跋(扎卡里.菲尔斯特)203
译者后记(辛弘)208
前言/序言
彼得.德鲁克:为什么我们开始关注工作的“有效性”?
管理书籍大多谈的是管理他人,本书的主题却是管理自己以求有效。
一个人能否真正管理他人还有待进一步证明,但管理自己始终是可以的。不去管理自己以求有效的管理者,也就别指望他能管理同事和下属。
管理总体上需要以身作则,因此管理者如果不知道怎么在工作中做到有效,就会给人树立错误的榜样。
要想做到相当有效,光有聪明、勤奋、博学是不够的。
有效性(effectiveness)与它们既不能画等号,也无必然关系,但管理者要想做到有效,也不需要什么过人的天赋、特殊的才能或者特殊的训练,而是只要做到几件事就行,而且是相当简单的几件事。
有效性由为数不多的几种惯常做法组成,它们便是本书探讨的主题。
这些做法并非人“生而有之”。我当咨询顾问45年来,接触过大量的管理者,他们来自各种各样的组织(它们有大有小,有企业、政府、工会、医院、大学、社区服务机构,有美国的、欧洲的、拉美的、日本的),“天生”有效的管理者,我一个也没有见过。
所有做到了有效的管理者,一定是学而有之,而且必须持续练习,直到成为习惯。所有持之以恒学习变得有效的管理者,也都做到了有效。因此,有效可以学会,也必须学会。
有效性是管理者获得报酬的原因,无论他们是需要对自己和他人绩效负责的经理(manager),还是只需要对自身绩效负责的专业的个体贡献者(individual professional contributor)。他们付出的聪明才智再多,花费的时间再多,如果有效性为零,“绩效”就为零。
迄今为止,我们对有效管理者的关心很少,但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毕竟组织还是一个新鲜事物。
在100年前,工商企业、政府机构、工会、大型医院、大型高校这些组织,几乎就没有人接触过,那时人们跟组织打交道可能仅限于偶尔去当地邮局寄一封信。
管理者的有效性,指的是管理者在组织当中并通过组织获得的有效性。
那时谁也没有多少理由去关心有效管理者,或者说去在意有那么多管理者的有效性不高。
但是,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
大多数人,特别是受过不少教育的人,其整个职业生涯都会在某种类型的组织当中度过。
所有发达国家都已成为组织型社会(society of organizations),于是个人的有效性越来越依赖于他们在组织当中以及作为管理者取得有效性的能力。
现代社会的有效性和正常运转的能力,甚至它的存续能力,都越来越取决于在各类组织当中担任管理者的人的有效性。
有效管理者正在快速成为社会的一种关键资源,而作为管理者取得有效性正在快速成为对个人取得成绩和成就的头等要求—对职业生涯过半的中年人如此,对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同样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