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一介海边渔村的平民布衣,一位月港街肆的裁缝匠工,一个长崎平户的码头“甲螺",最后却成为吸引史学家眼球的“开台第一人”,两岸民众口碑相传、十分崇敬,树碑建阁、世代缅怀的“开台王”。本书作者根据地方史乘之零星记载,沿着传主当年的足迹,开展艰难的田野调查,搜集与抢救了诸多口述历史,尽最大努力力图还原这位为开发台湾耗尽毕生精力甚至性命的凡人所建立的不平凡开台壮举,把他那短暂而传奇的人生生动地展现在世人面前,缅怀这位开台先贤所建立的不朽功绩,还可以借此对今天台湾当局“去中国化”的“台独”言行以有力的回击。本书从开发的角度证明:台湾完完全全就是大陆汉民族开发出来的,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目录
序 一 杨毅周
序 二 戚嘉林
自 序
引 子
第一章 开发前夕的荒陬海岛
一 、 经 济 社 会 概 况
二、台湾少数民族概况
三、中央政府早期管理台湾情况
四、早期闽籍人士迁台情况
第二章 豪爽侠义的月港裁缝师
一、月港青礁的孩子
二、仗义的裁缝师
三 、 逃亡长崎平户
第三章 长崎的闽商头领
一、极具凝聚力的“甲螺
二、摆平了寻衅武士
三、汇入了“倒幕”潮流
四、冥冥中邂逅“东番”
第四章 拉开拓垦“东番”序幕
一、从笨港溪登陆“东番”
二、建村寨开发笨港
三、染瘟疫惜英年早逝
附录:浅谈十七世纪初期重要海商人物李旦与颜思齐之区别
第五章 颜思齐开台事业的延续及意义
一、郑芝龙继续率众开台
二、颜氏开发台湾的成果
三、使台湾有了港口集市
四、中华文化入台传播
五、从“海寇”到“开台王
六、开启了“台湾”之称
第六章 两岸共同缅怀“开台王”
一、笨港主寨今昔
二、喜看青礁村新貌
三、两岸共祭“开台王
附录:开台伟绩垂千古——两岸民众隆重缅怀开台王散记
四、开台事迹上银幕进教科书
五、开台文化公园青礁奠基与竣工
未完的话
参考文献
试读
四、冥冥中邂逅“东番”
南行船中重要决策 船队经过几个小时的南下行驶,来到一处无人小岛湾畔,确认后面已无追兵之后,颜思齐的主船放出号炮,请各船落 锚停泊于此,各船铺好连接主船的木板,兄弟们上主船坐定,商量往何 处开驶等事。思齐问起因何泄露举事事由:
“只差一日,就得成事,莫非天意?若不是一官通知,几乎遭难。此 亦列位福气,但不知(当局)何由得知?”
一官答曰:“是我丈人今早往衙署找杨复结账,遇王六平(李英妻舅)出首,说是英兄酒后漏言,杨复着我丈人且回,就去秉王。我丈人飞跑 来家叫我快走,因此报与齐兄。大家分头通报,因而得脱。”
思齐问英曰:“汝昨晚如何与弟妇说?”英曰:“醉了,亦都不知说甚么话。”
杲卿曰:“醉后失言,往往有之。今悔莫及,且速商量退步为是。”思齐曰:“依我之见,不如暂到舟山,再作商量。”
衷纪曰:“舟山何用?若到舟山,人都散了。人散则孤立,难以济事。依小弟管见,将此十三三船匀配约束,乘此秋风,直驶东番安顿。”天生曰:“此言有理。”各位亦赞成此说法。思齐曰:“就依尔等之言,放洋东番。”
于是八月十五日天明,思齐主船三声炮响,各船鱼贯随行,放洋南下。
陈衷纪绝非寻常之辈,他的话反映出这位海澄籍商界精英有着深远的战略眼光与开拓海外的雄心。清代江日升的《台湾外志》没有说明这次兄弟聚会研究后续行动计划的重要性,但笔者认为:这不仅是决定这二三百人后来命运的会议,而且无疑是一次决定台湾命运的重要会议,正是由于在这次会议上陈衷纪提出了“直驶东番(后称台湾)”的动议,而颜思齐在负责李旦的台湾贸易商业活动中多多少少对“东番” 亦有所接触和了解,那是一座尚待开发的岛屿,或许可以在那里获得新的发展机遇。因此,陈衷纪的提议得到了颜思齐的肯定和采纳,这才有了后面拉开台湾大开发序幕,开始了在台湾开发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壮举。
台北人颜嘉德在《颜思齐开拓台湾史略》一书中则这样叙述陈衷纪的话以及登陆台湾的地点:
陈衷纪说:吾闻东番为海上荒岛,势控东南,地肥饶可霸。颜思齐采纳了他的意见,决定进军东番,他们航行了八个昼夜,于八月二十三日抵达东番中部偏南的港口,叫笨港。
直驶东番,登陆笨港 就这样,颜思齐率领十三艘船共二三百人的船队,经过八昼夜的航行,于农历八月二十三日在东番西南海岸的笨港 溪出海口的水灿林(今云林县水林乡)登陆。不安分的裁缝匠兼海商(时被称“海寇”)颜思齐,就这样阴差阳错地到达了当时尚处开发前夕的祖国宝岛。一个充满危险、未知与机会的新世界正在向颜思齐敞开大门。
接下来,他又会做出怎样的行动呢?
前言/序言
序 一
本书作者何池先生与我同是闽南老乡,他是漳州市委党校教授,现为闽南师范大学两岸一家亲研究院特聘教授。我很早以前就看过一些他写的研究台湾史的专著和文章,为他的研究选题之敏锐、论据之翔实、论点之独到而深感钦佩。我们以后有幸在研讨会上相识,年逾七旬的老学者身体健朗,谈起两岸关系特别是台湾开发史总是侃侃而谈,神采飞扬,本人受益匪浅。今天,我很高兴看到他的新著《开台王——颜思齐传》已经杀青,并即将付梓。何教授希望我为这本书写个序,我很是诚惶诚恐,毕竟我不是研究台湾史的学者,实没有资格写这个序。然而承蒙何教授一再坚持,我只得硬着头皮,谈几点想法以为序。
一是从书中所述及的资料可以看到,由于已逾古稀之年的作者为搜集传主的资料所付出的艰辛和心血,才有了今天这本书。书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平凡的历史人物,却在历史的大时代中打拼出具有历史意义的辉煌成就。一个今天闻名两岸的“开台王”,起点只是个裁缝匠,是没人注意的普通凡人,却能在机缘巧合之间成就一番事业,成为祖国大陆汉民族有组织、大规模开发台湾第一人,其中有偶然,亦有必然的成分。 因为颜思齐遇见一个大时代——大航海时代,又因性格豪爽结识了一批英雄豪杰,所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虽然人生短暂,却轰轰烈烈,两岸留芳,令人景仰。时代召唤英雄,英雄不负时代。颜 思齐成为那个时代中国人民开拓台湾的代表,也代表着台湾与祖国大陆休戚与共、形成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潮流。
二是书中所涉及的历史人物还有在开辟“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 “海丝”)的商业活动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当时已闻名东南亚的海上商业巨擘李旦。李旦是史料较少提及的重要“海丝”人物,也是我们今天研究古代“海丝”人物的薄弱点。这位重磅“海丝”人物的生平事迹亦在书中得以反映,对今天我们加强对古代“海丝”领域的研究,对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三是本书写作手法独特,既以史实为脊骨,又有报告文学的笔法, 每章还精心设计了悬念,再加上数十幅的珍贵插图,汇聚而成既有学术性,又具可读性、通俗性的科普读物,应该说,从全书效果看,用这种 写作手法来写传记是成功的,这也是本书的亮点之一。
四是本书的出版正逢其时。当前,台湾岛内“台独”势力猖獗,民进党当局把中国台湾史篡改成“台独”史,“qu中国化”的“文化台独”大行其道,给台湾青少年带来深重的精神毒害。本书从两岸同胞共同开发开拓台湾的角度,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台湾是中国一部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历史和法理事实,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的!”因此,这本书也是给“台独”势力以有力回击的确凿史料。
2019 年10月24日
杨毅周: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副会长
序 二在台湾的民间和史界,早就流传着一位从“海寇”到“开台王”的传奇故事,这位传奇人物,就是从闽南走出的武艺高强的裁缝师傅。那么,他又是如何从裁缝匠到“海寇”,又如何从“海寇”变成“开台王”呢?这个疑问,今天从何池先生所写的这本书里找到了比较圆满的、完整的答案。台湾从一座海上荆莽遍地、瘴疠横生的荒岛变成今天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繁华的宝岛,是大陆汉民族为主力军,与台湾少数民族同 胞胼手胝足、筚路蓝缕共同开发出来的,而拉开这一开发序幕的,正是本书传主颜思齐。历史通常对平民史料的记载甚少,故写该传记之难度是不难想象得到的。何池先生集十多年的田野调查与资料搜集,还不顾年事已高体力有限,按照连横在《台湾通史》里“过诸罗之野,游三界 之埔,田夫故老,往往道颜思齐之事”的收集口述历史的办法,沿着传 主生活过的足迹,采访一代代知情者后裔口碑相传的传主故事,从而弥补了传主文献资料鲜少记载的不足,传主的形象也从模糊到鲜明,随着作者的娓娓道来,一位性格豪爽、有血有肉的传主形象就跃然纸上,生动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很高兴成为本书出版前的读者,掩卷之余,深感台湾开发过程之艰难,本书可贵之处,是从开发垦殖的角度有力地证明了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诠释了两岸同胞“打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