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关于未来20年的预言,一幅走向奇点的未来生存指南与路线图。
继《奇点临近》之后,雷·库兹韦尔的又一部里程碑式作品!探讨以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及纳米机器人为代表的指数型技术将如何推动人类走向奇点!
库兹韦尔通过扎实的论证,在书中重申了他对未来20年的大胆预言——AI将在何时通过图灵测试;人类将在何时迈入奇点;持续发展的人机融合技术将如何使人类智能增强数百万倍;人类寿命如何实现延长,超越目前120岁的生物学限制;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不断完善将如何满足我们所有的能源需求;指数型技术将如何改变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等。我们即将迈入认知、生活乃至生命被重构的时代,一切都将重新开始!
生物技术、纳米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将如何重塑未来,一场关涉未来商业、生活、工作、健康等领域的超ji预言。
不断融合的指数增长的技术趋势将带来一场对人类具有根本性意义的变革。未来的商业、工作、健康与生活都将被重构。
未来的商业:指数级发展的技术将革新实物的创造和分销模式!
未来的工作:AI革命以指数级速度发生,这将导致超过一半的职业被自动化设备取代的可能性都在 50% 以上!
未来的健康:医用纳米机器人将能够在细胞层面进行维护和修复,人口预期寿命将突破120岁,我们的思维文件将可以数字化方式备份,甚至实现“永生”!
未来的生活:几乎生活的每个方面都在变得更好,变得更轻松、更an全、更丰富、更美好!
精彩书评
这本《奇点更近》,洋洋几十万言,告诉我们一件事:讨论了这么多年的奇点时刻,真的快要到了!它的来临速度与冲击力,远比原来预想的还要迅猛与激烈!如果我们想要展望未来,本书中关于“人类迈向奇点的千年征程已经步入冲刺阶段”的所有阐述,不仅可以让我们学习与了解到更多前沿知识与技术可能性,还可以借助库兹韦尔的视角,重新检视我们本以为的与每个人和我们的后代都息息相关的未来到底会有哪些不同的可能性,在这些可能性中,我们又会扮演一种什么样的角色。
韦 青
微软(中国)公司首席技术官
库兹韦尔《奇点更近》再一次刷新着人们的认知。如果说,24年前的《奇点临近》让人们充满期待和好奇的话,那么《奇点更近》则让人们充满紧张和忧虑。这不单单是对未来的大胆预言,关键是所有的预言都建立在扎实的论证的基础之上。彻/底重构世界、认知,乃至生命的时代即将降临,一切都要重新开始。
段永朝
苇草智酷创始合伙人
信息社会50人论坛执行主席
读《奇点更近》,当然我们就会想到该书的“前传”――库兹韦尔在2005年的畅销书《奇点临近》。不出意外,作者在新作中重申了那本书中的两个关键日期:AI将在2029年达到人类智能水平,并在2045年与人类融合,这一划时代的事件被称为“奇点”。的确,在2024年,人们更有可能认真对待库兹韦尔的论点。过去几十年来,科技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进步,尤其是在AI和生物技术领域。问题是,事情真的就会按计划进行吗?库兹韦尔写道:“如果我们能够应对这些进步带来的科学、伦理、社会和政治挑战,我们将深刻地改变地球上的生活,使之变得更好。”好大的一个“如果”。库兹韦尔的底气在于:“随着这项技术的普及,社会将会做出调整。”这是技术达尔文主义。
胡 泳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库兹韦尔在2005年出了本书叫《奇点临近》,引发了轰动。可以说,此后将近20年,人们一提到未来会怎样,就会提到他那本书。在这本《奇点更近》中,他坚持了自己的预测,而且更坚定了。我们今天距离2045年只剩下21年,奇点更近。
万维钢
科学作家
得到App《精英日课》专栏作者
从网络纪元到智能纪元,从单体强化到群体进化,从百岁人生到长寿社会,科技正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和更多场景中参与并改变着人类生活,AI正在加速成为现代社会的新型基础设施。未来面向AI将会有两种能力范式,一种是“AI赋能”(Empowered by AI),另一种则是“基于AI”(Based on AI),前者是利用AI来强化自身,后者则是以AI原生为基础完善自我。与其观望不如躬行,云南白药正致力打造中医药“雷公大模型”,用zui先进的技术升级zui传统的行业,构建普惠的中医药知识服务平台,推进中医药行业的奇点更近。而在这个进程中的诸多疑惑,都在库兹韦尔的这本新书中找到了解答。天花狂坠,精彩纷呈!
董 明
云南白药集团总裁兼CEO
赋能的时代会是什么样子,未来学家库兹韦尔在《奇点更近》中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壮丽的图景,与AI融合,人类将开启奇妙的旅程,思维能力爆炸式增长,创造力爆棚,也能不断解决从疾病到衰老等一系列问题,达到某种程度的数字永生。显然,库兹韦尔在《奇点更近》中开启了一场特别有意义的思维实验,试图描绘出人与AI融合之后的螺旋上升的理想画面。
吴 晨
著/名财经作家
晨读书局主理人
《经济学人· 商论》原总编辑
库兹韦尔与时俱进地带来了他的新作《奇点更近》。这本书不仅是对前作的更新,更是对人类未来的全新展望。库兹韦尔认为,我们正处在人类历史上zui重要的转折点,即将迈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在未来几十年里,技术进步将加速到难以想象的程度,彻底改变人类的生存状态。
《奇点更近》是一本令人着迷的未来学著作,库兹韦尔以其深厚的科技洞察力和大胆的想象力,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激动人心的未来图景。无论你是否认同他的所有观点,这本书都会让你对人类的未来有全新的认识。
陈永伟
《比较》杂志研究部主管
《元宇宙漫游指南》作者
著/名的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在他的新书《奇点更近》中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令人叹为观止的未来蓝图,并以一种系统而深入的方法带我们窥探未来世界的模样。这是一本既充满挑战又充满希望的书。库兹韦尔对未来充满热情,他在科技领域的渊博知识令人叹服。尽管他的某些预测看似遥不可及,但他对技术变革力量的论述却不可忽视。
总的来说,《奇点更近》是一部引人深思的著作,它不仅让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也促使我们反思当前的科技发展路径。技术奇点可能离我们比想象中更近,也许我们正处在见证
精彩书摘
人类迈向奇点的千年征程已步入冲刺阶段
2005 年, 在《奇点临近》(The Singularity Is Near )中, 我提出:不断融合的指数增长的技术趋势将带来一场对人类具有根本性意义的变革。今时 今日,这场变革正在多个关键领域同时加速:计算的性价比越来越高,我们 对人体生物学的理解越发深入, 在微观尺度上的研究变得更具可行性。 随 着 AI 的能力日甚一日,信息变得越来越触手可及,我们正在将这些能力与 人类智能愈发紧密地整合起来。纳米技术将使这些趋势达到高潮,开启一条 利用云端虚拟神经元层直接扩展人类大脑的道路。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将与 AI 融为一体,并利用比人类强数百万倍的计算能力来增强自己的能力,这 种智能和意识的提升影响深远,以至于人们会感到难以完全理解。我所谓的 “奇点”,正是指这一事件。
“奇点”这个术语源自数学 和物理学。但我使用这个词是将其作为一 个比喻。我对技术奇点的预测并非指变化速度将真的趋向无穷,因为指数增 长并不意味着无限,物理学中的奇点也是如此。黑洞虽然引力大到可以捕获光,但量子力学并不能解释真正无限大的质量。我之所以用奇点作为隐喻, 是因为它恰如其分地描述了人类当前的智能难以理解如此巨大转变的困境。 但随着这种转变的到来,我们的认知能力将迅速增强,足以适应新的变化。
在《奇点临近》中,我详细展望了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并推测 奇点大约会在 2045 年到来。书出版时,距离预测时间还有 40 年,相当于两 代人的时间。从当时的时间周期上说,我可以对引致该转变的多种力量做出 预测,但对于当时的读者来说,这个话题仍然很遥远。许多评论家认为我的 时间表太过乐观,甚至有人认为奇点根本不可能出现。
之后出现了一些令人瞩目的进展,虽然怀疑论者仍在表达反对意见,但 这些进展仍在继续加速。社交媒体和智能手机从几乎无人问津到成为连接全 球多数人的全天候伴侣。算法创新和大数据的涌现使得 AI 在一些领域取得 了超出专家预期的突破,从擅长解题[玩《危险边缘》(Jeopardy! )游戏]、 下围棋到驾驶、写作、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乃至诊断癌症。目前,强大 且灵活的大语言模型,如 GPT-4 和 Gemini,能将自然语言指令转换为计算 机代码, 极大地减少了人类与机器之间沟通的障碍。 你阅读这段文字的时 候,很可能已经有数千万人亲身体验了这些功能。与此同时,人类基因组测 序的成本下降了约 99.997%,而神经网络通过数字模拟打开了医学研究的新 篇章。我们甚至获得了直接将计算机与大脑连接的能力。
这一系列的进步都建立在我所称的“加速回报定律”(Law of Accelerating Returns)之上: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 计算和其他信息技术的成本呈指数 级下降, 因为每一次的进步都会让它们下一阶段的迭代变得更为简单。 因 此,考虑到通货膨胀,现在 1 美元能购买的计算能力比《奇点临近》出版时 强大约 11 200 倍。
图 0-1 中的内容我将在后面的章节中做深入讨论。图中概述了推动人类 技术文明进步的核心趋势:在长期范围内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美元能 购买的计算能力呈指数级增长(在对数刻度图上是一条直线)。 众所周知, 摩尔定律指出,晶体管尺寸在逐年缩小,随之而来的是计算机日益强大,但 这只是“加速回报定律”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晶体管发明之前,这个定律就 已经成立,即便在晶体管达到物理极限并被新技术取代之后,它仍有望会持 续下去。这个趋势定义了现代世界,在本书中讨论的即将实现的所有突破, 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它。
我们一直在按计划迈向奇点。 这本书出版的紧迫性源自指数变化的核 心。在 21 世纪初还难以察觉的趋势,现在已经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数十亿人 的生活。2020 年以来, 我们进入了指数曲线急剧变陡的部分, 创新的步伐 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前所未有。 为了给你一个参考, 你阅读这段文字的时间 点,可能距离首个超人类 AI 的诞生更近,而不是离我的上一本书《人工智能的未来》(How to Create a Mind )的出版时间更近。与我 1999 年出版的 《机器之心》(The Age of Spiritual Machines )相比,你现在恐怕离奇点降临
更近。从人类的生命周期来看,现在出生的婴儿在奇点到来时将刚刚大学毕 业。在个体层面上,这是一种与 2005 年相比完全不同的“接近”。
正因如此,我才写了这本《奇点更近》。人类迈向奇点的千年征程已经 步入冲刺阶段。在《奇点临近》的前言中,我曾写到我们当时正处在这一转 变的初期。而现在,我们进入了高潮期。那本书是对遥远地平线的一瞥,这 本书则讲述的是走向地平线的最后几公里。
幸运的是,我们如今更能清晰地看懂这条道路。尽管要实现奇点还面临 诸多技术挑战,但关键的先行指标正迅速地从理论科学走向积极的研究与开 发之路。 在未来 10 年里, 人们将与看起来非常人性化的 AI 互动, 简单的 脑机接口将像今日的智能手机一样普及,并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影响。
目录
导读手册目录
01人,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大
韦 青
微软(中国)公司首席技术官
02 奇点之前与奇点之后
万维钢
科学作家
得到 App《精英日课》专栏作者
03 通向超人类未来的路线图
芦义
Brilliant Phoenix 合伙人
前微博平台负责人
04 人与AI 融合的奇妙之旅
吴 晨
著名财经作家
晨读书局主理人
《经济学人·商论》原总编辑
05奇点更近,人类何为
陈永伟
《比较》杂志研究部主管
《元宇宙漫游指南》作者
06奇点更近,我们应该如何参与其中
檀 林
北大汇丰商学院 未来实验室首席未来学家
重磅赞誉
《知然岛》试读
全书目录
引 言 人类迈向奇点的千年征程已步入冲刺阶段
第一部分 奇点迫近,与超级AI融合的终极未来
第1章 我们在六个阶段中的哪个位置
从宇宙大爆炸到生命诞生再到大脑出现
通过图灵测试,实现人机融合
第2章 重塑智能意味着什么
我们为什么必须重塑智能
AI 的诞生与两大流派之争
小脑:用模块构建“无意识的能力”
新皮质:层次分明、可自我调整的灵巧结构
深度学习:新皮质魔力的数字化再现
AI 尚需跨越的三大里程碑
通过图灵测试的意义
扩展大脑新皮质至云端
第3章 我是谁:成为一个特殊的人意味着什么
我们的意识水平与新石器时代的祖先并无二致
僵尸、主观体验与意识难题
决定论、涌现与自由意志的困境
当一个人存在多个大脑时
“ 2 号你”是你吗
生命本身就是难以置信的奇迹
来生:制造出令人信服的仿生人
“雷 · 库兹韦尔”能成为的人
第二部分 生活、工作与寿命, 人类迎来繁荣增长的三大未来路线图
第4章 生活正在指数级变得更好
为什么公众共识恰恰相反
几乎生活的每个方面都在逐步变得更好
我们正在接近为每个人提供清洁水的目标
垂直农业将提供廉价的高质量食物,并释放我们用于水平农业的土地
勤奋的人将在 2030 年左右实现长寿逃逸速度
更轻松,更安全,更丰富,更美好
第5章 工作的未来:是好还是坏
AI 革命将继续以指数级发生
新工作亟待被创造,旧工作注定要毁灭
这一次会有所不同吗
那么,我们将走向何方
第6章 未来 30 年的健康和幸福: 从与 AI 融合到完全突破生理局限
21世纪20年代: 与生物技术的结合 AI
21世纪30年代和 21 世纪 40 年代:开发和完善纳米技术
将纳米技术应用于健康和长寿
结 语 我们将会面临的 4 个巨大危机
繁荣的背面
核武器:急需更智能的指挥与控制系统
生物技术:呼唤 AI 驱动的对策
纳米技术:设计“广播”架构与“免疫系统”
人工智能:安全对齐,构建负责任的 AI
附录一 卡珊德拉与库兹韦尔的对话: 2029 年之前, AI 将全面超越人类
附录二 价格 - 计算性能的未来走向
致谢
注释
试读
人类迈向奇点的千年征程已步入冲刺阶段
2005 年, 在《奇点临近》(The Singularity Is Near )中, 我提出:不断融合的指数增长的技术趋势将带来一场对人类具有根本性意义的变革。今时 今日,这场变革正在多个关键领域同时加速:计算的性价比越来越高,我们 对人体生物学的理解越发深入, 在微观尺度上的研究变得更具可行性。 随 着 AI 的能力日甚一日,信息变得越来越触手可及,我们正在将这些能力与 人类智能愈发紧密地整合起来。纳米技术将使这些趋势达到高潮,开启一条 利用云端虚拟神经元层直接扩展人类大脑的道路。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将与 AI 融为一体,并利用比人类强数百万倍的计算能力来增强自己的能力,这 种智能和意识的提升影响深远,以至于人们会感到难以完全理解。我所谓的 “奇点”,正是指这一事件。
“奇点”这个术语源自数学 和物理学。但我使用这个词是将其作为一 个比喻。我对技术奇点的预测并非指变化速度将真的趋向无穷,因为指数增 长并不意味着无限,物理学中的奇点也是如此。黑洞虽然引力大到可以捕获光,但量子力学并不能解释真正无限大的质量。我之所以用奇点作为隐喻, 是因为它恰如其分地描述了人类当前的智能难以理解如此巨大转变的困境。 但随着这种转变的到来,我们的认知能力将迅速增强,足以适应新的变化。
在《奇点临近》中,我详细展望了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并推测 奇点大约会在 2045 年到来。书出版时,距离预测时间还有 40 年,相当于两 代人的时间。从当时的时间周期上说,我可以对引致该转变的多种力量做出 预测,但对于当时的读者来说,这个话题仍然很遥远。许多评论家认为我的 时间表太过乐观,甚至有人认为奇点根本不可能出现。
之后出现了一些令人瞩目的进展,虽然怀疑论者仍在表达反对意见,但 这些进展仍在继续加速。社交媒体和智能手机从几乎无人问津到成为连接全 球多数人的全天候伴侣。算法创新和大数据的涌现使得 AI 在一些领域取得 了超出专家预期的突破,从擅长解题[玩《危险边缘》(Jeopardy! )游戏]、 下围棋到驾驶、写作、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乃至诊断癌症。目前,强大 且灵活的大语言模型,如 GPT-4 和 Gemini,能将自然语言指令转换为计算 机代码, 极大地减少了人类与机器之间沟通的障碍。 你阅读这段文字的时 候,很可能已经有数千万人亲身体验了这些功能。与此同时,人类基因组测 序的成本下降了约 99.997%,而神经网络通过数字模拟打开了医学研究的新 篇章。我们甚至获得了直接将计算机与大脑连接的能力。
这一系列的进步都建立在我所称的“加速回报定律”(Law of Accelerating Returns)之上: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 计算和其他信息技术的成本呈指数 级下降, 因为每一次的进步都会让它们下一阶段的迭代变得更为简单。 因 此,考虑到通货膨胀,现在 1 美元能购买的计算能力比《奇点临近》出版时 强大约 11 200 倍。
图 0-1 中的内容我将在后面的章节中做深入讨论。图中概述了推动人类 技术文明进步的核心趋势:在长期范围内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美元能 购买的计算能力呈指数级增长(在对数刻度图上是一条直线)。 众所周知, 摩尔定律指出,晶体管尺寸在逐年缩小,随之而来的是计算机日益强大,但 这只是“加速回报定律”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晶体管发明之前,这个定律就 已经成立,即便在晶体管达到物理极限并被新技术取代之后,它仍有望会持 续下去。这个趋势定义了现代世界,在本书中讨论的即将实现的所有突破, 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它。
我们一直在按计划迈向奇点。 这本书出版的紧迫性源自指数变化的核 心。在 21 世纪初还难以察觉的趋势,现在已经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数十亿人 的生活。2020 年以来, 我们进入了指数曲线急剧变陡的部分, 创新的步伐 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前所未有。 为了给你一个参考, 你阅读这段文字的时间 点,可能距离首个超人类 AI 的诞生更近,而不是离我的上一本书《人工智能的未来》(How to Create a Mind )的出版时间更近。与我 1999 年出版的 《机器之心》(The Age of Spiritual Machines )相比,你现在恐怕离奇点降临
更近。从人类的生命周期来看,现在出生的婴儿在奇点到来时将刚刚大学毕 业。在个体层面上,这是一种与 2005 年相比完全不同的“接近”。
正因如此,我才写了这本《奇点更近》。人类迈向奇点的千年征程已经 步入冲刺阶段。在《奇点临近》的前言中,我曾写到我们当时正处在这一转 变的初期。而现在,我们进入了高潮期。那本书是对遥远地平线的一瞥,这 本书则讲述的是走向地平线的最后几公里。
幸运的是,我们如今更能清晰地看懂这条道路。尽管要实现奇点还面临 诸多技术挑战,但关键的先行指标正迅速地从理论科学走向积极的研究与开 发之路。 在未来 10 年里, 人们将与看起来非常人性化的 AI 互动, 简单的 脑机接口将像今日的智能手机一样普及,并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