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以其zhuo越的才华、非凡的成就和深远的影响,成为时代的坐标和民族的骄傲。《中国名人大传》系列,汇集了中国历史上深具影响力的名人,从名士将相到文人墨客、英雄豪杰到谋士政客,他们的故事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中华民族前行的道路。
《中国名人大传》每一册都是读者与历史人物的深度对话,与他们心灵的碰撞,感受他们面对挑战时的勇气、创新时的智慧,成功背后的汗水与泪水。这不仅仅是一套书,更是一把打开历史宝库的钥匙.让读者在阅读中成长,从历史的智慧中汲取力量.激发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目录
第一章 天生商才
一、多梦少年
1.钱庄学艺
2.结识官吏
3.资助“投供”
二、塞翁失马
1.赶出信和
2.卖猫传奇
3.指点老农
三、时来运转
1.承诺兑现
2.官商之路
第二章 初显身手
一、点化王有龄
1.巧改漕运
2.初涉江湖
二、东风之势
1.米行斗法
2.杀回信和
第三章 开创基业
一、创业之初
1.开设钱庄
2.招牌制胜
3.筹集本钱
4.选用档手
一、经营有方
1.放长线钓大鱼
2.哄大场面
二、创业胆略
1.信义之举
2.动用“堆花”
3.认购官票
4.经营奇招
第四章 大展宏图
、联合商会
一、操纵丝行
1.用人有术
2.目光远大
3.渔翁得利
二、开拓市场
1.调停僵局
2.涉足地产
第五章 济世善举
一、发现秘方
1.“认亲宴”
2.筹措资金
二、胡庆余堂
1.门面三绝
2.“金字招牌”
3.“养命之源”
三、打开市面
1.真不二价
……
第六章 游刃官场
第七章 乱世商雄
第八章 洋场显胜
第九章 金屋藏娇
第十章 做天下生意
第十一章 散财施善
第十二章 坎坷人生
试读
《胡雪岩传》:
胡雪岩跟着好友刘老板与王老板,来到了魏家。不巧的是魏老爷子不在家,他的母亲请三人在厅中候茶。没见到魏老爷子,刘老板和王老板很失望,但是胡雪岩眼光锐利,看出这位老人十分威严,似女中豪杰,必定是个说话极有分量的人。他心里盘算,若说动了魏老夫人,这事就八九不离十了。
胡雪岩以晚辈的身份来拜访,显得彬彬有礼。魏老太太用眼光扫了胡雪岩一眼,很傲慢地请他们坐下喝茶。魏老太太直截了当地便问:“不知三位远道而来,是为何事啊?”
胡雪岩表现得很谦虚,他对魏老太太说:“魏当家的威名远扬,我慕名而来专程拜访,想与魏大哥结为好友。”
互相寒暄之后,应魏老太太的要求,胡雪岩便把来意向其说明。魏老太太没有立刻回答他,只是闭上眼睛沉思了一会儿,胡雪岩也不知她在想些什么。过了很长时间,魏老太太又缓缓地睁开眼睛,紧盯着胡雪岩说:“胡老板,你也明白这样会砸了我们漕帮的饭碗,虽然我老太婆很少出门,也知道你胡老板若有钱在裕丰买米,裕丰是不敢不卖的,但若只是垫米,对你对我都没有好处吧!”
魏老太太这么一说,胡雪岩不但没退缩,反而大胆地说:“老前辈,我打开天窗说亮话。如今朝廷战事迫急,浙米京运更是朝廷的大事,如若误期,朝廷追究下来不但我等难脱罪责,我想,漕帮也难辞其咎吧!老前辈若为漕帮的人着想,就不要在河运上出问题,若是上面追查下来,被判个通匪的罪名,又怎么对得起漕帮兄弟呢?”
江湖上的人,讲的是一个“义”字,胡雪岩抓住魏老太太的弱点,使她不得不慎重考虑此事。
胡雪岩接着又强调其中利害,使得魏老太太终于答应帮助他。接着便派人去把他儿子魏老五叫来。
不一会儿,一个约莫四十多岁的男子,风风火火地冲了进来。他一身肌肉,个子不高,面目黝黑,目光如炬,一看便知是个厉害的角儿。不用多说,此人正是漕帮现在的执事魏老五。魏老五向魏老太太请安后,魏老太太把三人介绍给魏老五,魏老五知是贵客,客气地称胡雪岩为“胡先生”。
魏老太太说:“胡先生虽不是江湖上人,却有一颗侠义之心,老五你一定要交这个朋友,往后称他为‘爷叔’吧。”
漕帮对帮外最好的朋友也称之为“爷叔”,虽然胡雪岩连连推辞,但漕帮帮主已经改口叫“爷叔”,此事也就定了。从此以后,漕帮上下都称胡雪岩为“爷叔”。
当晚,魏家华灯高照,杀鸡宰鹅。几个人坐在桌前频频举杯,以贺友情。就这样,胡雪岩凭着自己的机智,凭着自己能言善辩,与漕帮的老大成了生死之交。
胡雪岩以他的见识和懂“门槛”,被漕帮尊为“门外少爷”,也得到了松江漕帮龙头老大的信任,借垫大米的事自然解决了。
但是通过谈话,管理漕帮具体事务的“当家人”尤五仿佛有难处没说,胡雪岩都看在眼里。朝廷提出漕米由河运改海运的确给漕帮造成了不小的困难。江南苏、松、太一带向朝廷输送粮食,原来都是从杭州到京师由运河运输,所以叫漕运。分驻各地管漕运的都是官船,又叫漕帮。漕帮靠运河吃饭,但由于黄河淤积加重,有的河段成为“地上河”,运输状况差,又经常断流,所以到道光初年,有改为海运之议,先从浙江开始。
这样一改的话,自然是断了漕帮的生路。松江漕帮也就陷入困难之境了。一方面无漕可运,收入大减,无法正常地维持弟兄的生活,帮里拉的亏空更无处去补;另一方面,要上京活动朝廷,恢复河运更需要一大笔资金。那十几万石大米本来就是要换成现钱,用来应急的,如果垫付给浙江海运局,收不到现钱,只能赚些小钱。这可难坏了尤五,但又不便在胡雪岩面前明说。
胡雪岩知道了尤五的难处,自然不会不管。他有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第一,“不好只顾自己,不顾人家”。如果别人有难处,便不能再麻烦别人,自己去想办法解决。第二,要能够把别人的难处当自己的难处,并帮人解决难处。胡雪岩知道了漕帮的困难,便让信和给漕帮贷款,帮助漕帮解决困难。实际上,很多钱庄这时已不愿冒险向处于困难之中的漕帮贷款,正是胡雪岩的面子,才得以成功。
胡雪岩先是和买米的钱庄总管张神康说好,让漕帮把退回的米卖出后得到现钱再收账。张神康自然要给胡雪岩这个面子。
解决了买米的事,尤老五更加敬佩胡雪岩。
通过这件事,胡雪岩成功地收服了尤老五。从此以后,漕帮对胡雪岩要的货,都是有求必应。胡雪岩的米船货运更是一路畅通。更为重要的是,他从漕帮尤老五口中得到了大量的商业机密,使他对市场行情了如指掌,能在商业活动中抢占时机。
从商业的角度来看,为别人排忧解难,就是为自己的生意扫除障碍,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胡雪岩之所以能帮漕帮渡过危难,既有商业上的目的,更是其个人品质的体现。正是胡雪岩能想他人之所忧,解他人之所难,而不是只顾利益不顾朋友,才能与漕帮成为至交。
胡雪岩通过努力终于与松江漕帮达成协议,解决了王有龄漕米京运的问题。就是先由松江漕帮在上海的通裕米行垫付十几万石
前言/序言
胡雪岩(1823-1885),名光墉,字雪岩,祖籍徽州绩溪,是19世纪下半叶中国商界的风云人物。胡雪岩的生命历程充满了传奇色彩:在短短的十年间,他便借助权贵,从一个地位卑微、一贫如洗的店员发迹成为富甲天下的豪贾;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清廷调兵围剿,他纳粟助赈,尽效其力;洋务运动兴起后,他延洋匠、引设备,功绩很大;在左宗棠挥戈西征时,他筹粮械、借洋款,颇有功劳。经过不断的努力,他终于成为显赫一时的“红顶商人”。从此,他从容游刃于红顶子、黄马褂、生意经之间,营造了以钱庄、当铺为网点,覆盖中国的金融行当,而且还兼营了知名品牌药店一一“胡庆余堂”。
胡雪岩所处的时代既有内忧外患频仍交袭的创痛,亦有新潮激荡的感奋。这可以说是一个忧患与希望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的颇为特殊的时代,而他正是在这个大变动的时代中抓住了机遇,成就了一番宏业。同时,这个时代也是一个新旧、东西接触博弈的时代,这决定了胡雪岩的一生也是一个新旧、东西交合的形态。他所做的生意很杂,办钱庄与贩军火,买卖商品与做期货,凡是可能赚到钱的,凡是他知道的,不管是中国的还是西方的,他都做。也许正是这种包容新旧、兼顾中西、在当时属于创新性的经营方式.决定了他的成功。
抛开这些外在的条件,深究其内里,我们发现,是“谋略”之奇使胡具备了在巨变的时代中把握机遇的能力。深受中国几千年传统谋略智慧影响的胡雪岩,将古代谋略充分地运用于生意场上,并且对中国古代商人的经营手法做了一个全面的总结与提升。连环计、两面手法、美人计;营销、借势、扬名、用情、用人等等全部见于其一生之中。
胡雪岩晚年因洋商排挤、朝廷权贵欺压,最终成为钦定罪犯,落了个抄家荡产的下场。无疑,他的一生让人感叹有余,悲伤有加。
胡雪岩以冒险的方式获得了成功,能够看出其“学问”的高深和博大。而最关键的一点是,胡雪岩获得了国家资助,从而可以在商业的舞台上大显身手。不过,中国的茶、丝等皆为国际上可以行销创利的商品,而胡雪岩却在洋商的排挤下失败,这说明国家的保护也并非铜墙铁壁一样可靠,当然,他在生活上的太过奢侈也须计为一过。
从个人的价值实现来看,胡雪岩在一生中体味到了正二品“红顶商人”、家财亿贯的极盛极荣,也品尝到了家败世衰、家破人亡的极衰极辱。在历史上,能将这样大反差的人生经历集于一身,也是很罕见的。
就个人情感而言,不管是友情、爱情还是亲情,其间的虚伪、狡诈和欺骗,真实、倾心与诚信,全部在胡雪岩的情感心路中影映出来。
胡雪岩的一生是极为复杂奇特的一生,他是中国封建社会商人的典型缩影,更兼其终结了旧式的传统商人营商之道,开启了中国新式商人的先路,所以鲁迅先生称他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位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