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以李春为采写对象,主要讲述其成长经历和追梦、筑梦故事。全书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读者对象以广大职工和学生为主,目的是让普通劳动者和全国青少年能全面而深刻地了解劳动的价值和职业分类,从而使他们产生对劳动的向往、对劳动者的尊重、对劳模精神的崇尚。
目录
第一章 星星点灯
来自1974年9月的“春天”
牛棚里撑起一个家
一盏孤独的煤油灯
走向社会的第一课
兽医送来一碗救命汤
第二章 军中芳华
摘下胸前的大红花
攥紧是坚硬的拳头
摊开是柔软的指头
第三章 璃光中成长
海鸥飞回菜海子
雨夜的守护者
大哥
请回答1999
第四章 山屏住呼吸
携手渡难关
治火
“吃螃蟹”
娘家人
冲浪
第五章 敢问路在何方
“许三多”好好活
二胡“老”了
守正创新
致最可爱的你
第六章 发芽的心情
埋在你归来的方向
补窟窿
奖章沉甸甸
我在北京充电
劳动美
试读
来自1974年9月的“春天”
9月的云南误闯进了秋雨里,雨里睡有一座小山村——恩永村。恩永村地卧横断山脉南段、无量山脉南部边缘,地势高陡,河谷平坦地可供农用,大多引水种稻;丘陵处适合种些山茶。因为地薄人稀,故而雨里更显得安静了,只听得采茶女采下谷花茶,茶树落一声叹息。跑山鸡踩上湿漉漉的洗衣台,作一声高歌,惊醒包被里刚出生两天的李家小子李春,引一声啼哭。
5岁的姐姐李梅慌忙将弟弟李春抱在怀里,轻轻拍背。照看弟弟的时间长了,李梅逐渐发现一个规律,只要弟弟一哭,她就把提前凉好的一碗炊壶水喂进去,李春就能舒服地睡着了。但李梅一点儿也不敢睡着,一刻不离地把弟弟抱在怀里。时间一长,弟弟睡觉的时间却越来越短,醒来得越来越快。她好着急,总是在想:怎么哄好没有奶水吃的弟弟呢?爸爸妈妈,你们要多久才能回来?
1974年,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德安乡的恩永小山村,“会生仔,鸡酒香;不会生,四块枋”,接生婆最怕遇到胎位不正的莲花胎,要和阎王爷打人命官司。一把过热火剪刀,一根呼儿杖,两壶滚开的水,却迟迟等不到孩子出生,好生不易“呼儿”出来,母亲却已生命垂危,父亲李建德内心焦灼,匆匆留下一双儿女急忙带着妻子向城里医院赶去。鬼门关里挣扎三天,终于脱离生命危险的母亲周顺仙回到家,给饥饿的李春喂上了第一口奶。
劫后余生,后怕犹在。这一次经历在母亲周顺仙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疤痕,她隐隐感知到那个年代“越穷越生娃,越生娃越穷”的恶性循环。
在老一辈人看来,“有儿贫不久,无子富不长”。20世纪70年代,农业生产仍然是人们的主要生计来源,但生产工具简易,生产技术水平不高,导致劳动生产率较低。这意味着“供不应求”,每个家庭所生产的农产品有限,难以满足日常消费和生活需求。所以老一辈人愿意生育多个孩子,以期有更多劳动力来支撑家庭生计。
这种生育行为带来的后果可想而知。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人口数量激增。激增人口的背后,是对我国经济、环境、资源等多方面的极大挑战。
经历过难产痛苦的母亲周顺仙立誓:“我再也不要生孩子了。”面对他人的劝说,她丝毫不理睬,回答道:“你喊我生,生下来你来养?国家那么多人,我看少生点儿挺好的。”周顺仙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但毅然抛弃了老旧观念。
父母一千句说教,不如一次以身作则。母亲周顺仙当时坚定的言行,在李春的心里播下一粒小小的种子。
牛棚里撑起一个家
树要根多,家要人多。母亲周顺仙的决定,无疑像一把巨斧砍向李氏家族的大树根。在李家族人的不解与愤怒中,李春一家四口被赶出了家门。三岁的李春第二个家,是村里生产队弃用的会议室,实际是简易的牛棚改造而成的。
家徒四壁立,人心一方聚。在最艰难的时刻,母亲周顺仙紧咬牙关说道:“人只要有骨气,哪里有活不下去的道理!”葫芦剖肚做瓢盆,丝瓜晾干刷锅碗,一双碗筷你放下我拿起,一锅水里只藏几粒米。
P3-6
前言/序言
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 造幸福,劳动创造未来。习 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全国 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 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 社会要崇尚劳动、见贤思齐 ,加大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 作者的宣传力度,讲好劳模 故事、讲好劳动故事、讲好 工匠故事,弘扬劳动最光荣 、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 、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 争归根到底是科技人才和高 素质劳动者的竞争。改革开 放以来,我们强大的工人队 伍用辛勤的劳动和拼搏奉献 的精神推动中国制造、中国 智造、中国创造走向世界的 前列,新时代的中国面貌日 新月异。大力弘扬劳模精神 、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加 强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打造一支宏大的知识型、 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队伍 ,是伟大时代赋予我们的历 史责任。 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 、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 功臣。自改革开放以来,广 大职工勇立改革潮头,独立 自主,奋发图强,勇于创新 ,其中涌现出一批批全国劳 模和大国工匠。他们参与建 设了代表中国高度、中国速 度、中国深度的一系列重大 工程,提升了国家实力,打 造了“中国名片”,树立了“ 中国品牌”,增添了“中国力 量”,充分释放出工人阶级 的创新活力,展示出大国工 匠的强大创造力。他们以工 人阶级的满腔热忱在各自平 凡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辉煌 的成绩,书写了新时代的壮 丽篇章。 爱岗敬业、争创一流、 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 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 ,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 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 神和执着专注、精益求精、 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 精神,是广大劳动群众在社 会生产实践中锤炼形成的弥 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工人 阶级伟大品格的具体体现, 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 动诠释。民族复兴需要劳动 模范,祖国强盛需要大国工 匠,中国制造、中国智造、 中国创造更需要大国工匠的 强有力支撑。劳模、工匠等 的成长故事、先进事迹中承 载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 工匠精神,是激励全国各族 人民团结奋斗、勇往直前的 强大精神力量。 “中国劳模”系列丛书, 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讲述 全国劳模、大国工匠和先进 工作者们的成长经历及他们 追梦、筑梦、圆梦的故事, 用他们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 平凡业绩的真实故事感染读 者,推动形成劳动最光荣、 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 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引 导广大技术工人和青少年形 成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 造伟大的观念。 “匠心筑梦,强国有我。 ”新时代是一个万象更新、 生机勃勃的时代,也是一个 继往开来、创新创业和建功 立业的大时代。希望广大读 者能以劳动模范为榜样,以 大国工匠为楷模,立志技能 报国、技术强国,踔厉奋发 ,勇毅前行,锤炼思想品格 ,汲取劳动智慧,勇于担当 、勤于钻研、甘于奉献,为 推进新型工业化和乡村振兴 ,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 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 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农业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