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毕加索:天才与疯子》:
小毕加索在父亲未完成的作品上添了几笔,栩栩如生的鸽子爪子让父亲大为震惊,确信儿子天赋的何塞自此将画笔交给了小毕加索。
毕加索是“天才”的代名词,为爱、为艺术,他又成为一个疯子!毕加索说:“我不是在寻找,我是在发现。”
从马拉加的首只铅笔鸽子到蓝色时期和玫瑰红时期,从蒙马特尔的疯狂岁月到拉开立体主义序幕的《亚威农少女》,从《格尔尼卡》《哭泣的女人》的超现实主义爆炸到《和平之鸽》……
他以大胆而崇高的方式证明着艺术与生活、人类与世界不可分割。
《莫扎特:众神所爱》:
一场超时空文明盛宴,突破想象,颠覆传统,伟大巡礼。
1762年,利奥波德带着11岁的女儿和6岁的儿子来到维也纳。
他们在显赫贵族中间,展示着音乐的奇迹,这个奇迹叫作莫扎特。
此前某天,年仅6岁的莫扎特骄傲地向父亲展示着自己的创作,看似涂鸦,竟是真正的乐曲创作!
野心勃勃的父亲从此带着一双儿女开启了巡演之路。
莫扎特一时成为万众瞩目的“音乐神童”,他几乎精通一切演奏技巧,他仿佛众神的宠儿,带着无懈可击的音乐天才来到人间。
莫扎特的创作纯洁、宁静,“像水晶般透明”。
他进取,也热爱自由,不甘困在小小的城市中。
终于,他满怀勇气与美好幻想,踏上了征服世界的音乐旅程……
《贝多芬:音乐的力量》:
贝多芬不到8岁出演首场音乐会,大获成功,打动了马克西米利安亲王,而后亲王延请名师指导他。
丧失听力后,消沉的贝多芬远离人群,拒绝承认失聪的事实,藏着这个秘密,甚至写下遗书,也就是著名的《海利根施塔特遗嘱》。然而我们熟悉的《田园交响曲》《致爱丽丝》《欢乐颂》等,都是他在失聪后创作的。
贝多芬演奏不受拘束,创作讲究逻辑与结构,他革新器乐创作,拓宽创作范围,挖掘作品深度,终成为西方古典音乐的高峰,后人更以“乐圣”尊之。他那别具一格的创作特征与演奏风格,更是掀开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帷幕……
《罗丹:天才之手》:
罗丹被认为是西方写实主义雕塑的最后一位大师,他对偶然、碎片和组合的使用无疑预示了20世纪的艺术发展,因此他又是现代主义雕塑的先驱。
但谁能想到,14岁的他,有读写困难,连数数都不会。
他曾被巴黎美院拒绝3次,50岁之前一直面临贫困带来的各种问题……
“他,集万千变化于一身,或是《地狱之门》前欲念的折磨、情爱的升华、生存的煎熬、死亡的恐怖;或是《加莱义民》诞生后历史的回响;或是《维克多·雨果》笔下的风云激荡;或是《巴尔扎克》眼里的百态人间。”
他为艺术而生,他的创造力和工作激情无穷无尽,这是一位天才的难以复制的艺术之路。……
目录
《毕加索:天才与疯子》:
第一章 西班牙的童年时代
第二章 蒙马特尔的疯狂岁月
第三章 立体主义革命
第四章 走向成名
第五章 天才的孤独
第六章 流浪和折磨
第七章 重见天日
资料与文献
《莫扎特:众神所爱》:
第一章 活跃在欧洲王室的神童
第二章 从神童到作曲家
第三章 音乐家与家仆
第四章 幻灭
第五章 “我的幸福由此开始……”
第六章 光明与黑暗
资料与文献
《贝多芬:音乐的力量》
《罗丹:天才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