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一起生活后,伴侣总是希望对方能成为自己ZUI亲密的伙伴,一起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然而,男人和女人在同一问题上的想法往往很不一样,冲突在所难免。面对冲突,伴侣应该轮流妥协吗?还是满足其中一方的需求?或者干脆不做决定?你可能听过很多有关解决感情冲突的建议,但如果解决方案只是为了维持和平而达成,那这只会掩盖真/正的问题。
情感专家威拉德·哈利博士则提供了一个久经考验的解决方案——双赢谈判。这种基于爱的谈判让伴侣双方在平等的基础上达成共识,愉快地共同做出决策,达到双赢的结果。
这听起来有点不切实际,但哈利博士不仅在自己40多年的婚姻中做到这一点,还帮助上万对伴侣实现了这个目标。他会传授你如何以正确的方式解决常见的5种冲突,并帮助你克服情绪化反应、积怨问题、优柔寡断、拒绝改变和热情消退等爱情克星。
ZUI重要的是,哈利博士会告诉你,每一次争吵都能让你们更加爱对方。因此,不要害怕冲突,而是珍惜机会,让爱更加深入彼此的心底。
经常书评
“不吃亏”是当下这个时代中很多人给自己划定的生存底线,而婚姻ZUI本质的内核——爱与共情,也因此遭遇了掩盖与忽略。万幸,我们还有哈利博士提点。他以丰富的婚姻咨询经验,在本书中提出了一种“让夫妻双赢”的沟通模式。通过这本书,你会学到如何用心经营婚姻,如何化解冲突,加深彼此的爱意,如何让婚姻成为你们共同的港湾,而非彼此较量的战场。
——叶壮
知名心理学者、《在世界上找到你的位置》译者
我认为这本书具有真正的文化提升意义,它的核心理念——夫妻双方的需求同等重要,能引导人们迈向更高层次的觉察与共识。对于我们的文化和社会而言,还有什么比家庭的稳定与幸福更重要呢?
——亚马逊网站读者
这本书的实用性很强,特别适合那些频繁发生冲突的夫妻。它提供了一套需要双方共同遵循的规则和语言体系,帮助夫妻更理性地处理矛盾
——亚马逊网站读者
试读
02 如何实现伴侣间真正的团结与支持
我在大学当教授的时候教的是神经心理学。学生们会由这门课学到大脑的各个部分如何控制人类的行为。我让学生们观察成年男性和成年女性的大脑,再问他们是否注意到两者之间的差异。学生们普遍能够指出它们的差别,即男性的大脑要比女性的大,褶皱也更多。
随后我会继续剖析这两个大脑的结构,学生们会发现,两个大脑不仅表面不同,内部也不同。虽然女性大脑体积偏小,但连接两个脑半球的纤维 带,即胼胝体(corpus callosum)要比男性的大得多。女性大脑两半球的互 联区域更大,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女性在做决策时会比男性考虑得更多。
而在男性大脑中,顶下小叶(inferior parietal lobule)的占比更大,左脑尤其如此。这个区域与数学能力有关,在爱因斯坦的大脑中,顶下小叶尤其大。这样的差异会不会就是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在数学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原因?
还有颞上回(superior temporal gyrus)和额下回(inferior frontal gyrus), 这是两个与语言能力相关的部分,它们在女性大脑中占比更大。而这会不会 导致在出现问题时,女性往往比男性更容易沟通?
女性大脑的顶区(parietal region)更厚一些,有人认为,这样的厚度抑制了女性心理旋转(mental rotation)的能力,而男性在理解空间关系方面则更具优势。
除以上这些肉眼可见的差异之外,男女大脑间还有更多生化层面的区别。例如,催产素是一种在压力下释放的、具有镇静作用的激素,而女性大脑中的雌激素和男性大脑中的睾酮对催产素的分泌有着不同影响。雌激素能强化催产素的作用,睾酮则相反。有人认为,这种差异导致女性在压力状态下倾向于照顾自己和子女,男性则往往会产生战斗 - 逃跑反应。
男性和女性的大脑差异究竟如何影响行为尚存在争议,但两者间存在明显区别,这点毋庸置疑。我们不仅能在男性和女性的身体上看到区别,也能从他们的大脑和思维方式上看到不同。
多年的心理咨询经验使我相信,如果男性和女性能够尊重双方之间的差异,他们就更能在人生中做出明智的决定。反之,如果这些差异得不到关注,夫妻就很可能陷入纠结,甚至发生冲突。
男性和女性需要彼此的视角
男女的大脑从结构到内在化学机制的差异决定了他们思维方式的不同。因此,男性和女性会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得出不同结论也就不足为奇了。
纵观历史,男性因为身体更加强壮而得以控制女性,男性的观点也就因此被他们自己赋予了正确性,女性的观点则容易遭遇冷落。甚至到了近现代,大多数女性也仍在默许这种判断。
不妨想一想,为什么直到 1920 年,美国才允许女性参与投票和担任公职?就是因为之前位高权重的男性不认为女性有胜任这些工作的智慧。他们认为,女性与他们的意见相左意味着在思想上低他们一等。而且在当时,似乎大多数女性也并不反对这种针对她们的论调。
今非昔比。总体看来,男女一样聪明在现今社会已经是被证明的事实。非要说区别,也只是存在不同视角而已。但在婚姻中,视角不同恰恰会带来冲突。如果一对夫妻只会在“不是西风压倒东风,就是东风压倒西风”的情况下达成协议,冲突就会升级成争吵,问题还是得不到解决。在大多数婚姻中,结果就是夫妻渐渐疏离,爱意随风而散,最终要么分居,要么离婚。
当然,结果并不一定要变成这样。夫妻双方完全可以带着热情去寻找彼此的共同之处,从而化解冲突。这种情况下找到的解决方案比一方单独思考的结果要明智得多。男女双方的视角差异相辅相成,可以让我们对生活中的问题形成更加完整的认识。换句话说,夫妻之间达成的一致想法便是解决矛 盾的最佳方法。
在此我有个重要的忠告:夫妻必须最大程度地尊重彼此的观点。他们必 须先认识到自己并非全知全能,个人的观点也会有缺憾之处。他们必须重视 彼此的观点,将其视为冲突拼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然,不要为了对方 而忽略自己的观点,这同样重要。他们还必须明白,解决婚姻矛盾的唯一目 标就是找到双方都拥有热情的“一致点”。正因为男女之间在思维方式上存 在很大的不同,他们才拥有了成为完美人生伴侣的可能。
一对夫妻会犯下的最大错误就是蔑视或屈从对方的观点。不 拿“男女有别”当回事,就忽略了一样最有价值的资产。
为何“让步”并非互相关爱的最佳方式
绝大多数伴侣都知道,他们在很多方面都对彼此存在需求,比如在生理上、情感上、心智上等。这种彼此之间的依赖会产生一种关心和保护对方的本能意愿,其强度远远超过人们在同性关系中的对应水平。
最近,我和一群年轻妈妈交流时,其中一位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我家老公总会‘让步’,以此来成全我的决策,但我知道他其实并不怎么认可 我的想法。我在‘做自己’的时候感觉还是挺好的,但事后总觉得不太舒服。怎样
前言/序言
家是讲爱的地方,还是讲理的地方?
夫妻矛盾在所难免。我和妻子乔伊丝对问题的看法总是截然不同,恨不得每个小时都要闹一次矛盾。多亏我俩作为解决冲突的专家掌握了快速、有效处理分歧的技巧,在矛盾露出苗头的时候就能妥善处理,因此,我们的婚姻才如此称心如意。
如果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处理矛盾会怎样呢?倘若我们之间的矛盾没有得到解决,会怎样呢?要是我们非要争个高低不可,甚至给对方下绊子,而不是积极寻找解决矛盾的方法,又会怎样呢?经年累月,冲突会转为积怨。那到了结婚 50 年后的今天,我俩势必会淹没在一大堆悬而未决的矛盾之中, 更别说一起好好过日子了。
在我还年轻的那个年代,两个情投意合的人先结婚,再生子,继而共同把孩子抚养大是一种常态。可现如今,情况截然不同了。很多成年人过着单 身生活,在美国,超过 40% 的孩子是由没结过婚的母亲或父亲养大的,成年人群中选择结婚的人所占比例稳步下滑。人们即使结了婚,也很可能会在某个时刻严肃地考虑离婚的可行性。
在本书中,我将集中关注导致以上巨变的原因之一:谈判失败。大多数夫妻并不知道如何在化解矛盾的同时让双方都满意。
这一议题并不新鲜,自从 20 世纪 60 年代离婚率陡然上升之后,婚姻家庭咨询师们就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也写了很多书来帮助夫妻更有效地去沟通,去倾听、理解、尊重对方。而我在本书中又会提供怎样的新观点、新方法呢?
面对婚姻冲突,我的解决之道之所以与众不同,就在于我的最终诉求是让夫妻更恩爱,而大多数婚姻家庭咨询师的关注点却是解决冲突。解决冲突对我而言只是实现终极目标的一种手段。某个解决方案如果能让夫妻彼此产生爱意,那我就赞成,因为在我看来,这才是正路子。相反,如果它不能激 发爱意,在我看来,这个决策就不够明智。
在我的咨询生涯中,见过许多能彼此尊重、沟通毫无障碍的夫妻,他们最终却因为失去了对彼此的爱而产生了离婚的冲动。可我从没见过一对夫妻 满怀对彼此的爱意却还要闹离婚。
阅读本书,学以致用,你可以有效地与伴侣沟通,解决好你们之间的矛盾。不仅如此,你还会有更重要的收获,那就是了解如何维系你们之间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