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国土核生化安全空间概论》以安全空间塑造前沿理论为基础,按照“安全空间-国土安全空间-战场核生化安全空间-国土核生化安全空间”的结构思路,介绍了国土核生化安全空间塑造的战略性和系统性探索等方面的内容。
《国土核生化安全空间概论》主要内容包括战争与平时国家安全面临的核生化武器威胁与核生化突发事件分析,国土核生化安全空间塑造的概念与方法途径,我国国土核生化安全空间格局的区域划分,国土核生化安全空间塑造的预警体系、防御体系、力量体系、指挥体系与行动体系等,并附有外军参与国土核生化安全应急救援的若干典型案例。
《国土核生化安全空间概论》的读者对象为国家核生化安全领域、军队核生化防护领域的工作者。
《国土核生化安全空间概论》对政治、外交、军事、经济领域的战略学者和规划工作者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可作为战略学、国家安全学、核生化防护等学科的参考资料和学习教材。
目录
第1章 核生化武器技术进展与战争中的核生化威胁
1.1 核生化武器技术进展
1.1.1 核武器技术进展
1.1.2 生物武器与生物颠覆性技术进展
1.1.3 化学武器技术进展
1.2 战争潜在核生化威胁预判
1.2.1 战争潜在的核威胁预判
1.2.2 战争潜在的生物威胁预判
1.2.3 战争潜在的化学威胁预判
第2章 核生化事件与化生放核的多样化威胁
2.1 核生化事件
2.1.1 核事件
2.1.2 生物事件
2.1.3 化学事件
2.2 化生放核多样化威胁
2.2.1 化生放核事件的概念来源
2.2.2 化生放核多样化威胁
2.3 核生化事件与化生放核多样化威胁的应对
2.3.1 应对核生化事件与化生放核多样化威胁基本原则与主要任务
2.3.2 关键要素与内容
第3章 国土核生化安全空间塑造的基础研究
3.1 国土核生化安全空间塑造的概念
3.1.1 国土核生化安全空间塑造的定义
3.1.2 国土核生化安全空间塑造的内涵
3.1.3 国土核生化安全空间塑造的外延
3.2 国土核生化安全空间塑造的方法途径
3.2.1 政治和外交途径
3.2.2 军事防御途径
3.2.3 非战争军事途径和民事途径
第4章 国土核生化安全空间的区域划分
4.1 国土地理空间
4.1.1 我国国土地理空间概况
4.1.2 国土地理空间与核生化影响因素的关系分析
4.2 国土经济空间
4.2.1 国土经济空间概况
4.2.2 国土经济空间与核生化影响因素的关系分析
4.3 国土核生化工业园区
4.3.1 国土核生化工业园区概况
4.3.2 核生化工业园区与核生化影响因素的关系分析
……
第5章 国土安全空间塑造过程中的预警体系
第6章 国土安全空间塑造过程中的防御体系
第7章 国土安全空间塑造过程中的力量体系
第8章 国土核生化安全空间塑造过程中的指挥体系
第9章 国土核生化安全空间塑造过程中的行动体系
第10章 外军参与反恐及事故应急救援典型案例汇编
后记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安全空间一词由来已久。从学术角度而言,安全空间是为了保证社会系统或自然系统的正常运行,在极端情况下尽量维持系统稳定运转而采取的手段、措施,以及避灾应急场所的统称。例如,对于现代国家而言,当处于战争状态时,为确保国土与国民安全,国家必然要采取一系列举措,如通过政治博弈、经济固守、军事防御、法制管理、舆论宣传、民族团结和避险救助等,维护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活动的稳定有序和正常运转。上述举措以及由此铸就的国家稳定可控范围与状态,就是战争时代的国土安全空间。又如当犯罪分子携带爆炸物危害公共安全时,警方必然采取包围、封控、屏蔽、防爆、突击和救护等举措,尽量压缩并尽快铲除犯罪分子的活动空间,同时也要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空间。由此可见,安全空间所保护的系统小到个体、大到社会,囊括了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民生和自然资源等各个领域。因此在安全空间领域选择适当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等主题展开深入研究,对于确保国土与国民的安全具有积极的前瞻性探索意义和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安全研究和战争研究永远是密切相关的。安全空间一词引入军事领域,源于外军作战概念发展和军事力量建设的壮大。当前信息化战争已明显导致了战场前方与战略纵深界限的模糊,国家面临的军事冲突越来越具有鲜明的总体战争特征,政治、经济、军事、资源、能源和社会民生等关键领域与国家整体安全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近年来世界主要大国在关键战略方向面临的国家安全挑战具有“牵一发而动全局”的特点已日趋明显。就核生化武器而言,其军事定位曾主要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战略威慑性作用。但是当今科技发展与战争特征的转变,推动了核武器的升级换代与使用门槛的降低,并导致了新型生物、化学武器替代传统生物、化学战的可能在逐步突破,未来各国面临的核生化威胁将更趋复杂。为此,美军基于“远程预警一低空反导一军种联合防护”提出了“战场核生化安全空间”的概念。在美军构想的“战场核生化安全空间”内,军队可以最大限度避免核生化武器威胁,享有充分的活动安全和心理安全。即使敌方发动核生化袭击,要冲破安全空间的层层壁垒形成杀伤危害效应,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另外,各国和各地区由于经济、科技、医学和工业发展,分布了不计其数的核生化工业设施、储备仓库和研究机构,上述设施、基地和机构在给人类创造能源动力、工业产品、科技医药产品的同时,也存在不同层次的生产和管理隐患。加之数十年来由于民族、宗教等问题而存在的极端恐怖势力,一直将制造核生化恐怖作为其危害社会的手段选择。由此,核生化武器的潜在威胁以及包括核生化恐怖袭击在内的重大核生化突发事件的现实威胁,对国土安全的整体影响不容忽视,属于国家安全应关注的焦点和重点。因此本书选择国土核生化安全的角度探讨相应安全空间问题具有一定的前沿性和创新性。
近年来,外军不仅在“战场核生化安全空间”领域进行了军事研究与战争布势,而且已逐步将基于保护且处于安全状态的各类战场空间作为战场环境构筑的重要前提。本书将应对战争和平时潜在核生化威胁的国土安全空间塑造的概念内涵,总结为处于安全状态的国土地理空间、经济空间与涉及核生化的特殊空间;将应对战争和平时潜在核生化威胁的国土安全空间塑造的概念外延,归纳为针对核生化威胁与危害而塑造国土安全空间的先期预警、远程拒止和体系防护等手段;并基于上述理论探索获得国土安全空间塑造的体系性成果,是满足国家安全战略需求、创新国土核生化安全理论体系的必要选择。因此本书选择国土核生化安全的角度探讨相应安全空间问题具有一定的战略性和现实性。
在未来,基于理论成果建立可视化模型,形成理论与模型的参照映射,是推动理论研究向“理技融合”发展,实现理论研究科学化、规范化的必经之路,也是当前战略学、国际关系学、国家安全学研究的必然趋势。国土核生化安全空间塑造理论涉及众多体系架构的设计与应急行动模型的勾画,是“理技融合”的良好切入点,在本书中进行了初步的相关阐述,并将在进一步研究中实现深化。因此本书选择国土核生化安全的角度探讨相应安全空间问题具有一定的应用性和示范性。
综上所述,本书借鉴外军安全空间塑造的前沿理论,基于战争和平时潜在核生化威胁,按照“安全空间一国土安全空间一战场核生化安全空间一国土核生化安全空间”的历史与现实积淀的思路,展开国土安全空间塑造战略研究。其主要内容包括核生化威胁分析,国土核生化安全概念的系统性研究,我国国土核生化安全空间的基本阐述,以及塑造国土核生化安全空间所需的预警体系、防御体系、力量体系、指挥体系与行动体系。本书的读者对象为国家核生化安全领域、军队核生化防护领域的工作者,对政治、外交、军事、经济领域的战略学者和规划工作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可作为战略学、国家安全学、核生化防护等学科有益的参考资料和学习教材。国土核生化安全空间研究涉及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