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关于作者秦彼得(Peter Chin)与传奇武术家李小龙私人友谊的回忆录。他们二人都在香港长大且曾是中学校友,两人亦师亦友既是师徒也是挚友。秦彼得在书中回忆了他和李小龙的初遇,以及在李家后院的第一堂截拳道私教课等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他们最初的交往细节。书中不仅讲述了他们在武术训练中的点滴,还涉及到了他和李小龙武术之外,生活之中的相关交流,如他们都在香港长大,都曾在圣方济书院读书,都说粤语,喜爱跳舞,喜欢演戏,有着同样的幽默感等,这些共同点在他们的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书中多次提到李小龙对于自己中国人身份的认同,以及他面向世界发扬中国功夫文化的理想和生活目标。
目录
第1章 始于中国香港,成于异域美国 / 1
第2章 李小龙,我心中的唯一 / 8
第3章 邂逅于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 / 11
第4章 第一课 / 14
第5章 惊天一踢 / 20
第6章 鬼魅之速,猫之反应 / 31
第7章 训练课后:从师徒到密友 / 41
第8章 从身轻如燕到真诚表达 / 45
第9章 完美一击:截击 / 48
第10章 身意合一 / 51
第11章 李小龙:是银幕英雄也是超级格斗家 / 55
第12章 体能训练与慢跑 / 61
第13章 李小龙的背伤 / 75
第14章 大师父 / 77
第15章 李小龙之智慧和惊人记忆 / 81
第16章 截拳道之谜 / 86
第17章 武学人生观 / 94
1
第18章 与李小龙闯荡好莱坞 / 101
第19章 李小龙之魅力 / 112
第20章 在好莱坞打拼的日子 / 116
第21章 香港的成功与孤寂 / 122
第22章 最后的结局 / 133
第23章 50年后 / 137
第24章 李小龙为何授予我截拳道证书 / 142
结语——李小龙真正的秘密 / 146
致 谢 / 149
试读
◎李小龙与秦彼得的深厚情谊
第7-10页:莲达·李·卡德威尔序中提及秦彼得与李小龙之间的特殊情谊,他们超越了师徒界限,成为了亦师亦友的知己。
第13-14页:序中进一步强调了秦彼得作为李小龙最后一位亲传弟子的身份,以及他们相伴十年的深厚友谊。
第17-19页:前言中秦彼得详细回忆了与李小龙相识、相知、相伴的过程,以及李小龙对他的教诲和影响。
◎李小龙的武术哲学与训练方法
第36-41页:详细描述了秦彼得与李小龙的第一次截拳道课程,包括截拳道的核心理念、训练方法和实战技巧。
第42-61页:通过多个章节,深入剖析了李小龙的武术哲学,包括他对武术的理解、对弟子的教导、以及他在实战中的表现。
第83-100页:专门讲述了李小龙的体能训练方法,包括慢跑、腹肌锻炼、力量训练等,以及他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训练。
◎李小龙的电影生涯与好莱坞经历
第123-134页:详细讲述了李小龙在好莱坞的打拼经历,包括他的试镜过程、与好莱坞明星的合作、以及他在电影中的精彩表现。
第138-151页:通过多个章节,回顾了李小龙在香港电影界的辉煌成就,以及他如何通过电影向世界展示中国功夫。
第152-158页:描述了李小龙去世前的最后时光,以及他去世后对电影界和武术界的影响。
◎李小龙的生活哲学与人格魅力
第115-122页:通过秦彼得的回忆,展示了李小龙的生活哲学,包括他对人生的态度、对朋友的忠诚、对家庭的关爱等。
第160-167页:描述了李小龙离世后,秦彼得对他的思念和缅怀,以及李小龙的哲学理念如何继续影响着他的人生。
◎珍贵的历史照片与资料
全书穿插:书中插入了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和资料,包括李小龙的训练照片、电影剧照、与家人的合影等。
前言/序言
前言一
首次听闻李小龙之名是在1961年,我们的缘分则始于1963年的短
暂会面。然而,真正的相知与相伴却是在1967年至1973年这六年。
1967年底,我正式拜入李小龙门下,那一刻起,我的命运之轮因他而
转。时至今日,李小龙的身影与教诲依然萦绕在我心头,无日或忘。
本书是我与李小龙共度时光之见证——那些他给予我的言传身教
与深刻教导的珍贵记忆。书中所言,皆是我个人之感悟与体验。
李小龙曾对我谆谆教诲:“人生在世,若得五位知己相伴,便是
莫大的幸运。”
除了李小龙,我还有幸邂逅了另一位挚友——我的妻子珊迪
(Sandy)。我们相识于李小龙离世之后,从此携手共度风雨,至今
已走过四十三载春秋。我们拥有两个女儿、一个外孙女和一个外孙,
家庭和睦,生活丰富多彩。这些经历或许在他人看来难以想象,却构
成了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篇章。
李小龙虽已离世五十余载,但在我心中,他的音容笑貌依然如
昨。他的教诲如同明灯,指引我前行。此刻,我提笔写下与李小龙交
往的回忆录,愿与读者共同回忆那些难忘的岁月。
秦彼得
前言二
李小龙在我人生中划下了一道不可磨灭的轨迹。我在美国加利福
尼亚州中央谷地长大,成长于镇上唯一的华裔家庭。在那个年代,李
小龙是银幕上唯一闪耀的亚洲明星,成为我童年时代最崇拜的英雄。
大学时期,我开始沉迷于截拳道。后来,我有幸加入振藩截拳道核
心、李小龙教育基金会董事会,致力于将这位武术传奇的遗产传承给
后世。我从李小龙身上汲取了无数的智慧与力量,这种学习将伴随我
终生。最初,我被他那矫健的身姿、俊朗的面容和独特的气质所吸
引,然而,随着我逐渐深入了解李小龙的人生和成就,他在我心中树
立起了一盏明灯,在我的孩童时代、少年岁月、成年之后,乃至成为
人父的每一个阶段,都照亮我前行的道路。
2010年,在旧金山举行的李小龙诞辰70周年纪念活动上,我有
幸结识了秦彼得。然而,就在那次会面后不久,我得知了我的师父黄
锦铭先生离世的噩耗。巧合的是,彼得与我敬爱的师父同为一代人,
他们都曾在截拳道发展的关键阶段接受过李小龙的悉心指导。在我深
陷失去师父的悲痛之中时,彼得以多种方式给予我安慰,更为我撰写
《李小龙:武术家的升华》一书提供了无比珍贵的资料。多年以来,
我们成为了亲密无间的挚友。在我们的一次交谈中,彼得提及李小龙
在他生日那天授予他的“一张证书”。这张证书对他而言意义非凡,
因为它上面赫然写着“由李小龙亲自教授”。我好奇地问道:“那张
证书的顶部具体写的是什么?”他说是“截拳道”。在我对李小龙及
截拳道历史的深入研究中,我深知能直接从李小龙手中获得截拳道证
书的人寥寥无几。在李小龙生命后期,这些幸运儿不仅与李小龙有过
亲密的师徒关系,更与他建立了超越武术的深厚情谊。
尽管彼得与黄锦铭、赫伯·杰克逊一同受教于李小龙门下,但他
与李小龙之间的关系却非常特别。黄锦铭师傅,作为李小龙的得意
门徒之一,深得其武术精髓;而彼得则与李小龙之间有着别样的缘
分——彼得来自香港,与李小龙同校求学,并且都在离开香港之前学
习了咏春拳。李小龙与彼得之间常用粤语亲切交流,这使得他们的关
系更加亲近。因此,彼得常常与李小龙一同漫步在梅尔罗斯大道,共
享购物之乐,甚至他们曾购买过同一款式的长袍。
我深切感受到彼得对李小龙怀有的深厚情谊,这种兄弟般的情感
始于1967年底,当时他们在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的摄影棚里重
逢。当李小龙离世时,彼得的悲痛难以言表,以至于他参加了李小龙
在香港和西雅图的两次葬礼。在西雅图的葬礼上,彼得更是成为六位
抬棺人之一。
在本书中,您将窥见李小龙不为人知的一面,敬请细细品读!
刘禄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