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好一个李白,好一个诗仙!
他写闲情逸致:“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
他写送别情深:“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他写乡愁四起:“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他写志存高远:“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他写前途光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这两个字,就代表着每一个中国人穿越千年的浪漫之魂。
对内文所涉知识点均做了详细注释,有的注音、有的释义、有的解释典故。附录李白生平大事记、参考书目。
经常书评
李太白,狂士也,又尝失节于永王璘,此岂济世之人哉?而毕文简公以王佐期之,不亦过乎?曰:士固有大言而无实,虚名不适于用者,然不可以此料天下士。士以气为主。方高力士用事,公卿大夫争事之,而太白使脱靴殿上,固已气盖天下矣。使之得志,必不肯附权幸以取容,其肯从君于昏乎?夏侯湛赞东方生云:“开济明豁,包含弘大。陵轹卿相,嘲哂豪杰。笼罩靡前,跆籍贵势。出不休显,贱不忧戚。戏万乘若僚友,视铸列如草芥。雄节迈伦,高气盖世。可谓拔乎其萃,游方之外者也。”吾于太白亦云。
——苏东坡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余光中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事成泣鬼神。
——杜甫
目录
自序
一 少年当歌行
太白星入尘002
身为异乡客010
十五好剑术017
大鹏已振翅024
仗剑辞亲去031
二 岁月蹉跎过
入赘相府中040
西辞黄鹤楼048
玉真不仙人053
初下梁园去062
躬耕桃花岩069
三 求仕路漫漫
刎颈与子仪076
有子明月奴082
舌战众鲁儒087
少年崔宗之093
吾爱孟夫子098
四 曾是翰林人
竹溪世外客106
敲开盛唐门112
长安谪仙人119
天子呼来不上船126
赐金放还去136
五 求仙问道去
伟大的相遇146
永结同行游153
千金买壁之佳话162
灵魂始漂泊168
风起青萍末175
山河始飘摇182
六 乱世赋歌终
他们的选择192
世人皆欲杀200
轻舟过万山207
投仕心不灭214
仙飞天外去220
谁不忆太白225
附录
李白生平大事记231
主要参考书目245
试读
太白星入尘
传说,当长庚星降临人世,芸芸众生便会迎来一场劫难。
武德七年(624年),长安(今西安)发生了一件稀奇事,长庚星连续数日闪耀在朗朗晴空之上。
长庚星,又名太白星、启明星,古语云:“日出长庚后。”顾名思义,它是太阳升起前天空zui亮的星星,万不会在白天出现。
李淳风得知这个消息后站在太极宫之巅仰望苍穹,但见头顶青天白日,太白星高悬长明,他心中大惊,道:“天有异象,必有大变。”果然,卦象显示“女主当昌”,与此同时,长安民间亦流传出一则传闻,煞有介事地说:“唐三世之后,则女主武王代有天下。”
二十多年后,太宗李世民崩,高宗李治即位,日后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的武则天登上了历史舞台。
风起云涌九天变,大唐王朝也正式开启了它zui强盛也zui云谲波诡的时代。
此后数年,武则天为后,她参与皇子废立、铲除异己。唐帝国的政权中心旋涡卷涌,风波不断。不同于长安的夜夜笙歌,远在西域的碎叶城平静得宛如世外桃源,入目云卷,坐观云舒,不知今夕是何年。
彼时,李唐王朝的道教推崇者甚多,佛教也同样盛行,僧道们对塞外之地趋之若鹜,与世隔绝的西域绿洲于他们而言不啻天堂,纷纷背着行囊前往。
当风沙卷起又落下,人们跨越崎岖、狭窄的道路后,城池映入眼帘,来人会被当地的富商邀入别院,热情地为其洗尽风尘,端坐高堂,把酒言欢。
有一位富商在当地赫赫有名,大家都叫他李客。李客不仅家财万贯,还博学好客,无论是名士、僧道还是逃犯、高官,都是他的座上宾。长安元年(701年),大唐发生了一件大事,那便是突厥默啜寇边。李家同样发生了一件大事,李客的妻子月娃,替他生了他的第十二个孩子。中庭月凉如水,天际明星闪烁。李客负手在屋前来回踱步,身边婢女、产婆行色匆匆。
古代女人生产向来九死一生,即便李客已经数次当爹,他依旧感到担忧。犹记昨夜月娃还在替他红袖添香,想不到今日便要临盆,端的是猝不及防。正胡思乱想间,余光中一道明亮的抛物线划下,直直落在堂屋中央,随即,一道婴儿的啼哭划破长空。
“禀告老爷,弄璋之喜。”有人前来道喜。李客看着襁褓中的婴儿,他不知道这小婴儿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眼不似新生儿所有,目若明星,璀璨非常,用后来李白忠实粉丝魏颢的话说,即“眸子炯然,哆如饿虎”。此时,李客也并不知道,这个孩子会成为中国诗坛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他温柔地安抚妻子,月娃虚弱地告诉他:晌午时分小憩时做了个奇怪的梦,梦中太白星明亮异常。彼时,她正在庭院中赏花,那星竟从天上落下,撞到了她的怀里。她受了惊吓,猛地从梦中惊醒,想不到竟动了胎气,提前发动了。
李客忽然想到适才天边的那颗流星,再结合妻子的梦境,不由怀疑这孩子是太白星投胎,当即为其取名“白”,唤“李白”。
关于李白名字的来历,大多认为与这段梦有关。这个故事zui早记录于李阳冰为李白所作的《草堂集序》,而李阳冰则是李白族叔。
但坊间也有另一个传闻,说是李白直到七岁都没有正式的名字。时年春季,百花烂漫,李客诗兴大发,就着满目景致吟出一二句,月娃则补上了第三句,第四句二人皆文思枯竭,小小稚子看着院中李花脱口而出,与父母之句组成一曲《春日绝句》:
春风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
火烧杏林红霞落,李花怒放一树白。
此句无论意境还是对仗都极佳,尤其可贵的是首字以其姓开篇。
李客称赞不已,干脆取了诗尾“白”字,为儿子正式赋名“李白”。
……
前言/序言
云起一声笑,万事皆休
在中国诗词史上,李白无疑是最特别的存在。余光中说他:“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杜甫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可我要说他:“翻历史书册千年无声,唯到他那一页喧嚣锦绣,如太白星照长夜初明。”
自他以后,这世上再也没有那般鲜活的人。他被征召入宫时仰天长笑,得意地大声嚷嚷:“我辈岂是蓬蒿人。”
你好像能看到他透过短短诗篇,对着懵懂孩童,昂首挺胸地自吹自擂:“我厉害吧,小屁孩还不快来夸我!”因为太得意了,似乎有些忘了形,为朝堂上那些浸满官僚气的老学究所不喜,又为满腹城府的弄权者所憎恶,最终狼狈地逃了出来。临走时,他慷慨陈词,谁想要伺候你们这些权贵啊,“使我不得开心颜”!
他便去了黄河、太行山,看冰河塞川,看大雪满山。一眨眼他满身的傲气又如被戳了洞的气球,“噗”的一声散了。他无比沮丧,垂头丧气地想找东西发泄。只看他一口气蓄满,却“拔剑四顾心茫然”,压根儿不知道该找谁撒气。
想到这儿,你瞬间笑出声来——这多像在网上看到的那些幽默故事啊!满脸愤怒的人激情拔剑,誓要与对手一决高下,忽而有风吹过,几片零落的叶子颤巍巍地落下,愤怒的人懵懂地看了一眼,四周空无一人,他只觉一脸茫然。反差感十足,却也真实无比。这就是李白啊,才气卓绝是真,天真可爱也是真。所以,在夜郎遇赦后,他曾乘一叶扁舟,雀跃逐流,大呼“轻舟已过万重山”,他的身影牢牢印在了每个人的心上。负重前行如我们这些庸人,也顿觉卸下重负。脱口而出的畅快之感,带一些劫后余生的窃喜,一如苟且偷生的渺小众生被现实压迫得抬不起头来,却依旧手舞足蹈于生命中的微小馈赠。多么容易满足啊!大约是因为李白从来不曾放弃前进的勇气——即便碰得头破血流,他也要朝着长安前进;即便垂垂老矣,他亦要拖着病躯投军。他虽身是蝼蚁,却依旧有鸿鹄志。所以,他的喜怒哀乐,感染着我们每个人。枪林弹雨的伤害是真,他无视伤痕,但也从不故作旷达。抱怨、诉苦之后,他也会迎难而上。风雨凄凄霜满楼,呜呼哀哉累如狗,他佝偻上高楼,云起风清一声笑,万事皆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