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六个部分按照先背景研究后现象分析研究宋代山水画中的行旅现象。第一章主要通过宋代的历史资料来发掘宋代行旅活动的社会基础。本章主要从宋代的水陆道路状况、交通政策、旅店、驿站的广泛分布等几个角度来看宋人远行的物质基础,并从史料中发掘宋人远行的几种情况,再从行旅文学中分析宋代行旅活动的行旅心理与美学意义。从第二部分开始进入了绘画领域的研究,本章探讨宋代行旅山水画的主题与类型。第三部分,作者从山水画中行旅环境刻画、出行方式和旅人形象三个角度来对宋代行旅山水画作图像分析。第四部分是作者主要探讨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南北宋行旅山水画在画风上的发展与演变,其二是南宋山水画中行旅人物的程式化表现问题。第五部分分析宋代行旅山水画的笔墨之美,从笔墨结构与笔墨关系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第六部分讨论当代行旅山水画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目录
前言
绪论
第一章 宋代行旅活动的社会背景
第一节 宋代的疆域与水陆道路网
第二节 宋人出行的原因
第三节 宋代行旅文学及其情感表达
第二章 宋代行旅绘画主题分析
第一节 行旅绘画中的主题学研究
第二节 宋代山水画中行旅主题的典型类型
第三章 宋代行旅图图像分析
第一节 宋代行旅图中的环境分析
第二节 行旅图中的出行方式
第三节 行旅图中的旅人形象
第四章 北宋与南宋行旅图分析
第一节 南北宋行旅山水画在画风上的发展与演变
第二节 南宋山水画中行旅人物的程式化表现问题
第五章 宋代行旅山水画的笔墨之美
第一节 北宋行旅山水画的笔墨特点
第二节 南宋行旅山水画的笔墨特点
第六章 宋代行旅山水画对当代山水画表现的启示
第一节 当代行旅题材山水画的特点
第二节 当代行旅题材山水画的趋势走向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在宋代画论的语境中,“ 行旅”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山 水画的门类,如《图画见闻 志》《圣朝名画评》《画史 》《宣和画谱》等宋代的画 史与画论中均未论及行旅, 仅在《山水纯全集》与《宣 和画谱》中有只言片语提及 。无论是在古代的画史、画 论、著录,还是在今人的研 究中,行旅在山水画的讨论 中似乎是隐形的。然而,以 宋画为例,笔者用了大量精 力遍览现今存世的所有名为 “宋画”的山水画,发现画中 出现行旅形象的山水画在宋 代山水画中占比极大。行旅 的形象非常广泛地存在于宋 代山水画中,大部分山水画 以行旅形象为点景人物,少 部分则整幅以行旅为主题。 宋代的行旅活动是行旅 人物这一形象频繁出现在绘 画上的深层社会原因。笔者 根据现存的宋代史料,发现 两宋时期有着人口规模宏大 且频繁的远行活动,宋代进 行行旅活动的旅人的身份涵 盖社会各个阶层,包含官员 、文人、学子、商人、将士 、民夫等。形成宋代远行活 动繁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两宋覆盖全面、发达的水陆 交通网是最重要的基础,朝 廷在行政服务、基础设施建 设上都比较重视,这就给宋 代的交通道路设施、交通法 规、旅社等奠定了基础。另 一方面,北宋和南宋政府虽 然都饱受边疆少数民族的威 胁,甚至战争的阴影笼罩了 两宋王朝的大部分时间,但 是在和平时期,两宋都有着 比较雄厚的经济基础,商品 经济的发达和宋朝藏富于民 的政策使得中下层人民有一 定的出行的经济基础。并且 ,无论是文人学子的游学、 赶考,官员的升迁、贬谪、 出使,还是将士出征、商人 行商,都使得宋人有十分充 分且繁多的原因远行。以上 三点造就了宋人丰富又繁多 的远行活动,而这些远行活 动构建了类型多样的宋代旅 人形象,这些旅人的形象最 终走进绘画中,成为宋代山 水画的构成元素之一。 本书以现存的宋代历史 文本资料和收录于画册中的 各大博物馆收藏的宋代山水 画为研究材料,通过六个部 分的分析来研究宋代山水画 中的行旅现象。本课题的研 究按照先背景研究后现象分 析的步骤进行:首先,第一 章主要通过宋代的历史资料 来发掘宋代行旅活动的社会 基础。本章主要从宋代的水 陆道路状况,交通政策,旅 馆、驿站的广泛分布等几个 角度来看宋人远行的物质基 础,并从史料中发掘宋人远 行的几种情况,再从行旅文 学中分析宋代行旅活动的行 旅心理与美学意义。从第二 部分开始,进入了绘画领域 的研究,在该部分笔者将探 讨宋代行旅山水画的主题与 类型。第三部分,笔者将从 山水画中行旅环境刻画、出 行方式和旅人形象三个角度 来对宋代行旅山水画作图像 分析。第四部分笔者主要探 讨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 南北宋行旅山水画在画风上 的发展与演变,其二是南宋 山水画中行旅人物的程式化 表现问题。第五部分分析宋 代行旅山水画的笔墨之美, 从笔墨结构与笔墨关系的角 度出发进行分析。第六部分 讨论当代行旅山水画的特点 与发展趋势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