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为2006年出版的《关键在于落实》的第二次修订版,同以前两版相比,本书从讲政治的高度深刻阐述了落实的重要性,以问题为导向给出了落实的具体方法,并做足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文章,凸显了可操作性的特点。全书深刻诠释了落实的真谛、怎样做一个落实型的员工,怎样做一个落实型的领导,以及如何培养创新的落实意识,如何打造高效落实的组织,如何创建良好的落实文化,如何再造合理的落实流程,如何管理好时间促落实,如何优化落实的生态环境,如何为落实制度保障,并掌握有效落实的重要方法,从而为工作者有效落实提供有益的帮助。
目录
前 言 / 1
第一章 落实的真谛及其价值 / 1
世界上只有两种力量,一种是观念,一种是剑,但观念最终总是战胜剑。
一、落实的深刻内涵 / 2
二、落实的价值功能 / 14
三、落实的重要意义 / 18
第二章 落实不力的根源所在 / 29
做事要抓住根本。否则,舍本逐末,问题永远也得不到根本解决。
一、工作者缺乏强烈的落实意识 / 31
二、组织内缺乏有效的落实机制 / 37
三、理解认识偏差落实变形走样 / 42
四、工作者缺乏落实的有效方法 / 45
第三章 做一个落实型的领导 / 51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想让群众做到的事情领导要先做到。
一、想让群众做到的事情领导先做到 / 52
二、善于发掘能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 58
三、正确授权给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 71
四、合理地使用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 73
五、用领导公信力来赢得下属的追随 / 75
第四章 做一个落实型的员工 / 81
组织的任务就是员工的工作,组织的困难就是员工的责任,组织的要求就是员工的义务。用100% 的热忱去做1%的事情。
一、对工作永远怀有满腔的热忱 / 82
二、要养成尽职尽责的做事风格 / 85
三、把每项工作都当成事业去做 / 91
四、做任何工作都追求精益求精 / 93
第五章 打造高效落实的组织 / 99
组织不是组织成员人数的简单之和,不是“一袋马铃薯”,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组织的整体力量大于组织内部个体力量的简单相加。
一、凝聚组织成员的思想共识 / 100
二、明确组织成员的岗位责任 / 105
三、激励组织成员的工作热忱 / 107
四、培养组织成员的落实能力 / 116
第六章 培育良好的落实文化 / 121
人能创造环境,环境也能创造人。巨人只能生长在需要巨人的时代。
一、构建完善求实文化 / 123
二、构建完善责任文化 / 129
三、构建完善诚信文化 / 134
第七章 再造合理的落实流程 / 139
链条的最大强度,取决于最薄弱的环节。木桶的最大容量,取决于最短的木板。
一、合理的落实流程是事半功倍的关键 / 140
二、重新审视落实流程提升工作效率 / 142
三、落实流程再造的基本原则 / 145
四、常见的落实流程再造模式 / 148
第八章 培养落实的科学思维 / 153
一个人的成功,不仅取决于他的知识和经验,更取决于他的思维方式。因为思维决定思路,思路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
一、立足于现实问题的实践思维 / 155
二、坚持“两点论”的辩证思维 / 158
三、涵养主动求变的创新思维 / 161
第九章 落实要关注战略目标 / 173
确立战略目标,需要两个眼光:一个是世界的眼光,一个是历史的眼光。历史的眼光是知己,世界的眼光是知彼;历史的眼光发现经度,世界的眼光发现纬度。
一、战略目标的制定必须考虑落实能力 / 174
二、战略目标的制定要从隐性走向显性 / 177
三、战略目标的制定要从抽象走向具体 / 180
四、战略目标的制定要坚持民主集中制 / 183
第十章 落实必须具有执行力 / 187
要想成功,就得有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勇气和毅力,哪怕山高路远,哪怕沟沟坎坎,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一、强化执行高于一切的观念意识 / 188
二、工作者执行力形成的主要动因 / 192
三、推动工作者有效执行的路径 / 193
四、工作者有效执行应有的素质 / 198
第十一章 提高工作效率促落实 / 207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今日的事必须今日毕。有了任务马上去做。
一、管理好时间保证落实 / 208
二、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 213
三、今日的事必须今日毕 / 221
第十二章 优化落实的生态环境 / 229
是否有完善的落实动力机制,是否有科学的落实督查督办机制,以及落实文化形成内驱动力,都决定着落实的最终结果。
一、完善有效落实的动力机制 / 230
二、完善有效落实的制度机制 / 236
三、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的机制 / 251
第十三章 助力落实的方法技巧 / 255
不要说自己工作有多努力,而要说自己是否真正把工作落到了实处。关键的不是做事,而是要能把事情做成。
一、有用的不是借口,而是解决问题的方法&nb
试读
(三)把握速度制胜的原则
《孙子兵法》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兵贵神速”。
电视剧《亮剑》里有一个桥段:团长李云龙找政委赵刚商量,要挑选一些武艺高强的战士组成一个特别的战斗小组。
赵刚认为可行。赵刚对李云龙说:“你尽快去办!”李云龙却说:“不用尽快,我马上就去。”
战场上,速度起到决定性的关键作用。其实,落实又何尝不是如此?
工作者要高效的落实执行,需要把握速度制胜的原则。 “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
只有令行禁止,才能迅速打开工作局面,一步为先,步步赶上,牢牢把握住事情发展的主动权。
1991 年2月20日,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市干部明确提出:“要大力提倡‘马上就办’的工作精神,讲求工作时效,提高办事效率,使少讲空话、狠抓落实在全市进一步形成风气、形成习惯、形成规矩。”
落实,不能坐而论道,要行动,而且是立即行动,马上就办。
有人曾经向一位企业老总请教“成功的秘诀”。这位老总告诉他:“现在就做”。
栽一棵树的最好时间是10年前,第二个最好的时间是现在。我们错过了10年前,但绝不能错过现在。
经常听到有的人悔恨当初的理想、目标如何如何没有实现。每当听到这种悔恨,我都会告诉他,过去的已经是过去时,不能因为你的悔恨而改变,要想改变,你必须立即行动去改变,只有行动才能实现你的理想,达成你的目标。
你错过了昨天,但不能错过明天,不错过明天的最好方式,就是今天开始行动,现在就做。
请看《秘书工作》采访组所撰写的《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倡导践行“马上就办”纪实》一文谈到的一件事情。
1990 年5月17日,原先驻扎连江县的南京军区某师师部奉命迁入福州市郊五凤山脚下的军营。当天晚上,刚刚上任九天的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连夜冒雨走进了部队临时搭建的野战帐篷。
“你们刚搬到这里,困难肯定不少。有多少难处,竹筒倒豆子,全都倒出来。然后我们再逐个帮你们捡起来,一粒不会少。”习近平微笑着说。
初到此地,部队面临着许多现实困难。部队领导连提了三个请求:能不能修一条战备路,能不能解决三百多名随军家属落户和一百多名随军子女入学的问题?
面对这三个在当时并不那么容易解决的问题,习近平没有丝毫犹豫,当即表态“要特事特办,马上就办”。那份担当和气魄给部队的指战员们吃下了定心丸。
不久以后,一条2.5公里的战备公路通车,从规划到竣工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全师符合条件的随军家属,全部落户福州;跟随父母辗转多地的孩子们进入了福州的小学、中学读书。在此之前,这支入闽15年的部队,子弟里没有出过一个大学生。而此后20多年,不少孩子如愿以偿考入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
习近平总书记的做法为工作者落实提供了学习的榜样。落实,就是要雷厉风行,就是要马上就办,办就办好。
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都是干出来的,而不是等出来的。
犹太教典《塔木德》记载着这样一则故事:
有三只青蛙掉进了鲜奶桶中,第一只青蛙说:“这是神的意志。”于是,它盘起后腿,一动不动,静静地等待着。
第二只青蛙说:“这桶太深,没有希望出去了。”于是,它在绝望中慢慢死去。
第三只青蛙说:“尽管掉到鲜奶桶里,可我的后腿还能动。”于是,它奋力地往上跳起来。它一边在奶里划,一边跳,慢慢地,它觉得自己的后腿碰上了硬硬的东西,原来是鲜奶在自己后腿的搅拌下,渐渐地变成奶油了。凭着奶油的支撑,第三只青蛙跳出了奶桶。
第一只和第二只青蛙都是坐以待毙,而第三只青蛙凭着自己的努力,跳出了奶桶。
这就是行动和不行动的最本质区别。行动了,你有百分之五十的希望,不行动,百分之百没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