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融合了传记、艺术和历史的作品。讲述了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政治动荡中,出现的最有天赋和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丰子恺的生平。作者在书中呈现了一幅交织并行的图景:作家、画家、翻译家丰子恺的生活和20世纪中国动荡的历史。他考察了丰子恺审美眼光的形成,以及它如何与中国传统及当代的文化背景相联系。
作者认为,丰子恺的写作与绘画根植于自我表达的哲学。难以归类的丰子恺,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一个谜:他同情劳苦大众,并得到很多政治化的知识分子的认同,但也是个浪漫的人;他是虔诚的佛教徒,是自然和儿童的近距离观察者;他的艺术看似温和,却常常传递着强烈的信息。在众多关于丰子恺的著作中,本书第一次检视丰子恺在五四作家和知识分子中的位置,第一次在中国的艺术、宗教和文学传统的背景中讨论他的位置。
经常书评
媒体/名人评论:
丰子恺的一生可以“纯真”二字概括,为人如此,创作亦然,既体现于文字,又体现于绘画。他始终童心未泯,所写所画都很纯粹,很干净。特别是到了晚年,还能保持这种纯真,这是很难得的。他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心灵世界。这部广泛搜集文字与图像资料写成的传记,很充分地反映了这一点,立场客观,分析深入,尤为难得。
——知名作家、学者 止庵
《此生已近桃花源:丰子恺传》不仅是一部艺术家的传记,更是一部关于如何以艺术之心面对生活的启示录,使我们认识到丰子恺及其多彩的艺术人生,走进一个离我们渐行渐远渐的特殊时代。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 朱万章
(丰子恺)用寥寥几笔写出人物的个性,脸上没有眼睛,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看什么;没有耳朵,可以看出他在听什么,高度艺术表现的境地,就是这样!
——泰戈尔
如果在现代要寻找陶渊明、王维这样的人物,那么,就是他了吧。他在庞杂诈伪的海派文人中,有鹤立鸡群之感。
——日本汉学家 吉川幸次郎
(丰子恺的漫画)“就如一首首小诗,带核儿的小诗,我们就像吃橄榄似的,老觉着那味儿。
——朱自清
子恺从顶至踵是一个艺术家。
——朱光潜
然艺之独绝者往往超出情识之表,乃与婴儿为近。婴儿任天而动,亦以妄想,缘气尚浅,未与世俗接耳。今观子恺之贵婴儿,其言奇恣直,似不思议境界。盖子恺目中之婴儿,乃真具大人相,而世所名大人,嵬琐忿矜,乃真失其本心者也。
—— 马一浮
书极好。厚重深沉,严谨又大气。传记作品典范。每一章都附有百余条参考文献,作者真的沉潜做研究,唯有报以感佩和致敬。我手头有丰子恺不少著作,以前也看过一些研究丰子恺的文章,但直到读过了这本书,我汗颜自己的所知浅陋,才算真正开始系统、全面地了解丰子恺,他的文艺理论、思想演变以及那个时代给他、给很多人的烙印和扭曲。
——豆瓣热评
将丰子恺放在时代中考量的细腻之作,不是泛泛的生平,而是平生的每一个转角,都紧紧地牵系于时代与他人,几乎是每个转弯都有详细的交代。附在作者的目光中,丰子恺走的每一步,都是切实有据的。中国的近百年是沧桑巨变的、安居大不易的年代,艺术家置身巨浪颠簸中,还要小心翼翼地保全自身的才能,力求与时势的妥协中还能再画两笔,实为不易。让人看得很痛苦。
目录
引 言
第一章 师自然
第二章 东渡日本
第三章 抒情漫画家
第四章 古诗新画
第五章 儿童崇拜者
第六章 护生与存我
第七章 市镇与山林
第八章 中国视角
第九章 解放之后
第十章 迟来的爆发
尾 声 艺术的逃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