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电能源是支撑未来军事智能化发展的重要能量来源,武器装备的算力、动力和打击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能源技术水平。本书面向国防科技管理人员及电能源技术应用平台技术专家,普及军用电能源技术知识,系统性分析军用电能源技术的应用及研究现状,并瞄准军事智能化的未来发展对军用电能源的新原理、新机制和新形态进行了展望,大胆畅想了未来军事应用中的颠覆性电能源技术及相关军事装备,以期为不同读者群在军用电能源发展规划布局、技术选型等方面提供参考。
目录
目录
第 1 章 战争与电能源1.1 军用电能源的发展特点
1.2 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战争中的电能源
1.3 全电化、无人化、智能化武器装备的电能源需求与现状1.3.1 全电化武器装备及电能源需求
1.3.2 无人化武器装备及电能源需求
1.3.3 智能化武器装备及电能源需求
1.4 面向未来战争的军用电能源1.4.1 传统的军用电能源技术体系
1.4.2 面向未来作战的军用电能源新机制、新形态和新来源
参考文献
第 2 章 军用电能源实用知识概览2.1 太阳能电池技术原理和发展现状2.1.1 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场景
2.1.2 太阳能电池原理
2.1.3 太阳能电池的性能由什么决定?
2.1.4 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
2.2 氢能是否安全?2.2.1 氢能概述
2.2.2 氢能的安全隐患
2.2.3 氢能的应用
2.3 储能电池的能量密度极限
2.4 核能与电能源2.4.1 核能的优势
2.4.2 核裂变与核聚变
2.4.3 核能 - 电能应用
2.4.4 总结与展望
2.5 人工智能与电能源2.5.1 什么是人工智能
2.5.2 人工智能在电能源领域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 3 章 世界军事装备中的先进电能源案例3.1 水下隐身突防的静默能源
3.2 活在深海的能源系统3.2.1 水下电能源
3.2.2 水下传感器
3.2.3 水下传感器网络
3.3 深海杀手锏3.3.1 热电池
3.3.2 银锌电池
3.3.3 锂 - 亚硫酰氯电池
3.3.4 锂电池
3.4 “剪断” 自主作战机器的脐带
3.5 未来班组:从与子同袍到与子同电
3.6 长时滞空的太阳鸟
3.7 无人机超声速洲际巡航3.7.1 世界范围几款先进的超声速察打一体无人机
3.7.2 运用锂电供能的小型察打一体无人机
3.7.3 无人机用电池的未来发展方向
3.8 空天一体飞行器
3.9 星链电能源3.9.1 什么是星链计划
3.9.2 星链计划的内容及技术特点
3.9.3 卫星电能源设想
3.9.4 应对措施
3.10 高能武器:从固定到机动3.10.1 激光武器
3.10.2 高功率微波武器
3.10.3 电磁枪炮
3.10.4 高功率脉冲电源
参考文献
第 4 章 瞄准未来战争的军用电能源畅想4.1 绝地武士(手持式激光武器)
4.2 星球大战
4.3 可以自愈修复的电能源
4.4 纳米机器人4.4.1 化学方法驱动的纳米机器人
4.4.2 电磁场或电磁驱动的纳米机器人
4.4.3 超声波驱动的纳米机器人
4.4.4 光驱动的纳米机器人
4.4.5 生物驱动的纳米机器人
4.5 跨域分布式电能源体系4.5.1 基本概念
4.5.2 发展目标
4.5.3 跨域分布式电能源体系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第 5 章 未来发展战略5.1 国内外军用电能源技术发展规划5.1.1 美国
5.1.2 欧洲
5.1.3 日本
5.1.4 中国
5.2 高效智能分布式军用电能源发展设想5.2.1 概念内涵
5.2.2 形态特征
5.2.3 技术体系
5.2.4 发展规划
参考文献
第 6 章 选读扩展知识6.1 关于电能源的一些基本科学概念与定律
6.2 电能源基础科学问题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前言
自古以来,战争打的就是能量和信息。不管是冷兵器时代还是热兵器时代,不管是机械化战争还是信息化战争,决定胜败的关键,就是作战双方能否通过信息手段形成能量聚集优势,率先给予对方毁灭性的打击和破坏。
在古代,信息传递主要依靠语言、文字、图形等载体,而能量聚集主要依赖人力、畜力、机械力、火炸药等手段。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诞生,电成为了信息传递的新载体,并且更加高效和高速。同时,电能源也成为了能量聚集的新手段,并且是更加高能和高毁伤性的手段。
随着现代战争从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进而向智能化战争发展,电能源系统在军用装备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作用越来越大。一方面是现代信息系统的运行主要依赖电能源,另一方面武器装备的动力系统甚至打击系统也开始越来越多地依靠电能源。
现代武器系统的侦察、探测、干扰、通信等,主要依靠电磁波技术,需要长期可靠工作的电能保障。一旦电能源系统失效或电力耗尽,武器系统就可能彻底 “失聪失明”。
无人机、机器狗、无人潜航器等越来越多的现代武器装备采用电动力,提供更加灵活的操控性和更加敏捷的机动性,其续航能力和机动能力往往取决于电能源系统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一旦电能源系统失效或电力耗尽,它们可能面临瘫痪。
此外,电磁炮、微波武器和激光武器等高能武器,更是依赖电能源实现打击手段,其毁伤能力直接由电能源系统的技术指标水平决定。依赖大功率电能源系统的舰载电磁弹射装置也是舰载机作战效能的重要影响因素。
信息化战争和智能化战争对武器装备的信息感知、计算、传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电能源则是信息化和智能化武器装备作战能力的基本保障。因此,可以说电能源已成为现代和未来武器装备的粮食和血液,是制胜的关键。
正因为电能源技术的重要性,在新一代武器系统规划、研制和应用过程中,掌握电能源技术发展前沿和产品特点,对于规划和选择适合的电能源技术和产品非常重要,对于用好电能源技术和产品也非常重要。
遗憾的是,目前大部分电能源技术相关的书籍主要还是面向电能源技术相关专业的读者群体,要不就是覆盖了较为完整的某一类电能源基础知识的专业类教科书,要不就是在特定电能源技术方向深度聚焦的研究类专著。这些书籍对于非电能源技术专业方向的读者群体,可读性和针对性不强。特别是在军用电能源技术领域,目前还缺乏专业性和针对性较强,并且覆盖技术较为全面的、包含技术最新进展的军用电能源科普类图书,为相关非电能源专业类读者群体提供较为全面和基础的技术介绍。
本书针对 “决策类”“研制类”“用户类” 等三类非电能源专业的代表性读者群体,系统性地介绍军用电能源技术的场景需求、技术体系、重点方向、发展趋势和前沿进展等内容,为有关领导和专家提供高价值的知识支撑性概述,并为后续军用电能源技术科普丛书的编制提供指引。
1. “决策类” 读者群体
“决策类” 主要是指从事国防科技管理工作的机关领导和参谋人员。该读者群体的知识结构偏向战略战术、武器装备、管理规划等方面。他们的阅读目的可总结为掌握现状、展望未来、科技规划,即全面掌握国内外军用电能源技术研究与应用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军队战斗力和武器装备的发展需求,科学研判军用电能源技术的未来目标、发展主线和重点方向,从而在制定我国军用电能源技术发展规划、研究计划以及管理科研项目等工作过程中科学决策。
2. “研制类” 读者群体
“研制类” 主要是指从事各类军用平台系统研制的非电能源领域专家学者和科研工作者。该读者群体的知识结构具有专业性强、差异化大的特点。他们的阅读目的可总结为要什么、有什么、怎么用,即了解不同军事应用场景下装备战技指标与电能源技术指标间的关联性,掌握可选用的军用电能源技术的优缺点和技术水平,从而支撑通过科学的技术选型,形成各类武器装备的军用电能源系统技术解决方案。
3. “用户类” 读者群体
“用户类” 主要是指武器装备的使用者,需要在具体工作中操作全电化、信息化或智能化武器系统,电能源子系统的高效、安全、可靠运行对他们至关重要。通过阅读本书,此类读者能够对各类电能源系统技术特点和安全操作规范有一个较为基础和全面的了解。比如,氢气易燃易爆易扩散,泄漏后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静电容易发生燃烧甚至爆炸等安全事故。那么氢能的使用是否安全呢?对此,本书针对氢能的安全性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让用户类读者可以了解到虽然氢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决定了其危化品属性,但是通过技术创新、行业标准和操作规范等方面共同努力,完全可以保障氢能使用的安全性。类似的科普宣传,可以让用户类读者在接触电能源新技术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