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商业新趋势:基于新青年的需求洞察与商业创新》以敏锐的洞察、扎实的理论和详实的案例分析了基于当代中国青年需求趋势的新模式和新产业,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读懂中国新商业的窗户。
《中国商业新趋势:基于新青年的需求洞察与商业创新》既适合快速阅读,又因为具备研究框架,适合读者在短期内对年轻人的需求趋势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目录
第一章 记住:“我”要的不一样/1
第一节 是什么在推动全新需求的产生?/1
第二节 年轻人到底喜欢和需要什么?/13
第二章 享受:“我”要抛洒我的压力/23
第一节 年轻人如何释放压力?/23
第二节 寻求高感觉引发刺激子趋势/24
第三节 摆脱枯燥带来有趣子趋势/42
第四节 我要的刺激便捷、有趣,你可以满足吗?/63
第三章 热爱:“我”要和谐的新型社交/65
第一节 年轻人的社交与过去有何不同?/65
第二节 既要表达更要参与引发的平权子趋势/66
第三节 我要的平权,你可以满足吗?/84
第四章 投入:“我”要可持续发展的社会/86
第一节 年轻人如何投身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86
第二节 寻求合理利用资源引发循环利用/节约
能源子趋势/87
第三节 互助才能可持续引发的关爱奉献子趋势/108
第四节 我要的循环利用/节约能源、关爱奉献,
你可以满足吗?/126
第五章 收敛:“我”要寻求内在的意义/128
第一节 年轻人退缩于内心世界是消沉吗?/128
第二节 渴望灵魂的归属带来社会价值追求子趋势/129
第三节 我要的社会价值追求,你可以满足吗?/148
第六章 掌控:“我”要摆脱压力的控制/150
第一节 年轻人如何面对压力带来的紧张?/150
第二节 爱与理解的缺失引发陪伴与倾诉子趋势/151
第三节 我要的陪伴与倾诉,你可以满足吗?/176
第七章 凸显:“我”要与众不同的身份/178
第一节 差异化对年轻人重要吗?/178
第二节 追求文化认同带来中国骄傲子趋势/179
第三节 我要的中国骄傲,你可以满足吗?/202
第八章 超越:“我”要可持续发展的自我/204
第一节 年轻人如何获得肯定与认同?/204
第二节 发展自我引发DIY子趋势/205
第三节 精神高度内卷带来延缓衰老子趋势/228
第四节 我要的DIY、延缓衰老,你可以满足吗?/247
第九章 选择:“我”要拥抱新的体验/249
第一节 年轻人如何探索外部世界?/249
第二节 科技进步带来虚拟与现实的模糊子趋势/250
第三节 富足的物质生活引发对美的求索子趋势/267
第四节 我要的虚拟与现实世界的模糊、对美的求索,
你可以满足吗?/291
后记 敬畏、不停歇与永远好奇/293
前言/序言
毫无争议,年轻人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大动力。年轻化和“潮”生活是目前最为流行的生活方式之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不断颠覆过去,让不再年轻的人们应接不暇,感慨于年轻人的无畏与勇敢。
但是“95后”“00后”究竟是怎样一群人?在笼统的年代划分之下,作为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如何通过研究将他们标记为有鲜明特征的一个个群体?
我们的两位“70后”创始人自2008年开始研究“80后”,至今已有近16年的积累。我们通过大量的访谈和分析深入了解每一届年轻人,结合政治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学科研究方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人群研究方法论。
研究的基础:研究模型
我们的研究主要基于四个研究模型。
第一个模型是美国精神分析理论家埃里克·洪伯格尔·埃里克森(Erik Homburger Erikson)的社会化发展理论①。基于对文化和个体关系重要性的认识,埃里克森提出了“社会化发展理论”(psychosocial developmental theory)。他将人格发展看作历经八个阶段的一个过程。个体在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殊的目标、任务和冲突,同时均面临一个发展危机(development crisis),每一个危机都涉及一个积极选择和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后一阶段发展任务的完成依赖于前期冲突的解决。社会化发展理论有助于我们从跨时间的角度明确影响年轻人“身份构建”的各种因素。
第二个模型是西方政治文化大家罗纳德·英格尔哈特(Ronald Inglehart)和克里斯蒂·韦尔泽(Christian Welzel)共同构建的世界文化地图(cultural map)①。每五年更新一次的世界文化地图从两个维度描述了全球各国文化价值观的变迁:横轴(x轴)代表生存价值观(survival values)与自我表达价值观(self-expression values),从左到右表示从生存价值观(注重经济和人身安全)逐渐过渡到自我表达价值观(注重主观幸福感和生活品质);纵轴(y轴)代表传统价值观(traditional values)与世俗理性价值观(secular rational values),从下到上则是表示从传统价值观(思想保守、教条严格)逐渐过渡到世俗理性价值观(理性宽容、开放鼓励)。世界文化地图有助于我们从跨地域的角度明确影响年轻人“价值观构建”的因素。
第三个模型是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①。该理论强调人的动机由人的需求决定。而且人在每一个时期,都会有一种需求占主导地位,而其他需求处于从属地位。同时,需求是由低到高逐级形成并得到满足。需求层次理论有助于我们从个体角度厘清年轻人不同需求产生的动机以及需求层次之间的关系。
第四个模型是我们结合心理学理论框架、社会学模型和人类学沉浸式田野研究方法,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原点所构建的中国年轻人需求趋势框架。我们将个体角度对抗需求不满足所产生压力的策略定为纵轴,将群体角度对抗压力的策略定为横轴,塑造出包含八个趋势、若干个子趋势的框架图,具体介绍参见本书第一章第二节。
研究重点的不同:现有年轻人需求趋势研究
为了明确我们的研究重点与其他年轻人需求趋势研究的差异,我们亦长期关注并搜集现有年轻人需求趋势报告,并重点讨论这些报告:结论是否能清晰区别物质主义青年与后物质主义青年的不同需求?能否对不同需求的动机给出合理解释?更重要的是,能否逻辑自洽地说明现实商业运作如何有效响应某种趋势?我们发现:现有资料主要从价值观、亚文化、触媒习惯这三个方面观察、探讨年轻人,并试图为他们贴上标签。
* 价值观
例如:在《95后年轻人注意力洞察报告》中①,调查者主要研究“95后”年轻人的注意力在时间、内容、形式、场域上的分布特征,说明“95后”年轻人注意力表现背后的深层次心理诉求,并总结为以下几点。
(1)“凸显独特人设”,看重独特刺激,用自我创作塑造独特人设。
(2)“追求美好生活”,享受当下,体验更多元化的世界和文化。
(3)“实现个人价值”,通过创业、创作来创造价值,为理想生活奋斗。
(4)“寻得群体归属”,个人价值实现,关注社区、国家和世界的动态。
这些总结看似吻合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然而仔细推敲又令人疑惑,这些标签似乎适用于任何年代、任何年纪的人群。比如,从古至今人类都在渴望“追求美好生活”,只是不同年代美好生活的定义不同。当下人们探索“实现个人价值”,与曾经奋斗过的父辈相比,“95后”年轻人的个人价值有何不同?再如,“看重独特刺激”。什么是刺激?年轻人为何看重刺激?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商业运作满足刺激?
* 亚文化
在《中国95后洞察报告》中①,调查者总结了“95后”年轻人群追求娱乐与潮流,受到大量前卫的“潮”文化、二次元文化的渗透,以及科幻和英雄主义、动漫游戏的影响等。科技、时尚、游戏、艺术等都对他们产生了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