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启智铸魂的先生:尤立增》是“中国劳模”系列丛书之一,讲述了全国劳动模范尤立增的成长经历和感人事迹。尤立增出生于河北省黄骅市一个充满历史底蕴的村庄,自幼受到家乡浓厚的文化氛围和红色精神的熏陶。他从小热爱学习,尤其是对英雄故事和历史传说充满向往,这些经历为他后来的人生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尤立增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和传统文化启蒙对他影响深远。他通过看电影、读小人书等方式,汲取了丰富的精神养分,逐渐形成了对知识的渴求和对英雄精神的敬仰。进入教育领域后,他以满腔热忱投身于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学生。
尤立增不仅在教育事业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更在平凡的岗位上展现了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品质,成为学生们心中的“启智铸魂的先生”。书中通过生动的叙事和感人的故事,展现了尤立增如何在教育事业中践行社会责任,传递正能量,激励更多人以劳动为荣,以技能报国。
全书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现了尤立增从乡村走出、走向全国的奋斗历程,以及他在教育领域的累累硕果。他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的成长史,更是新时代劳动者精神的生动写照,为读者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传递了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价值观念。
精彩书摘
第一章 薪火相传承家风
在英雄故里出生
那些英雄的故事和神奇的传说,都在他的心底埋下了种子。
河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早在五千多年前,中华民族的三大始祖——黄帝、炎帝和蚩尤就在河北这片土地上,由征战逐渐走向融合,共同开创了中华文明史。。河北地处华北地区,位于漳河以北,东临渤海,内环京津两大直辖市,省内西为太行山地,北为燕山山地,燕山以北为张北高原,其余地区为河北平原。
在河北平原黑龙港流域的最东端,渤海湾的西岸,有一块平坦的大地。这里河渠纵横,地势低洼平坦,和其他滨海城市无异。
然而,这座滨海小城有它的独特之美。它是一座历史名城,大约七千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古黄河的入海口最早即在此城境内。这片土地上有秦代卯兮城遗址、武帝台古遗址、郛堤城遗址等历史文化遗迹。它还是一座英雄之城。1945年,为纪念牺牲在此的原八路军115师教导六旅副旅长兼冀鲁边军区副司令员黄骅烈士,这座小城更名为黄骅县。1989年,黄骅县撤县设市,更名为黄骅市。
黄骅市南25公里处,有一个历史悠久的村庄,村北有一条河,名叫淤泥河,是黄河故道,河道建有码头和水闸。公元1404年,田、王、姜、刘姓由甘肃兰州迁至此地,分四处立村,1956年四村合并,因建在大马闸口旁,且李姓人口居多,故取名李马闸口村。
1965年11月7日,即农历十月十五,尤立增在这个小村庄出生。他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听村里的老人“说古”,淤泥河堤、大槐树下是他最喜欢的去处。那些英雄的故事和神奇的传说,都在他的心底埋下了种子。
传统文化启蒙
有了钱,尤立增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镇上买小人儿书。
在尤立增的幼年记忆中,县里的放映队会挨个村放电影。每当放映队来到李马闸口村附近,人们就开始相互告知,“今天放映队在旧城村放电影,还有三天就到咱们村了!”在大人眉飞色舞的言谈中,孩子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把这个喜讯传遍村子的各个角落。他们扔下书包,跑到街上,大声吆喝:“要放电影了,要放电影了!”响亮的吆喝声带着浓浓的喜悦和兴奋,让尤立增幼小的心灵乐开了花。在放映队到来之前,尤立增会偷偷地跟着几个已经上学的大孩子,步行七八里路到邻村看电影。
当放映员熟练地打开机子,将那束灯光投射到银幕上时,尤立增的心里便充满了紧张与好奇。等期待已久的《南征北战》《英雄儿女》等电影在银幕上播放出来时,场内总会爆发出阵阵掌声和叫好声,许久才会安静下来。此时,年幼的尤立增完全沉浸在电影情节里,那些感人至深的画面常常让他泪流满面……
在电影结束后的归家途中,尤立增兴奋地和同伴点评着影片中的人物和精彩情节,仿佛那精彩的电影还没有结束。
尤立增跟着放映队的脚步,一个村接着一个村追影。电影中的那些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总在他心里回荡,让他难以忘怀。
年龄稍长后,尤立增开始了他的读书旅途。他的阅读之旅,是从读小人儿书开始的。
小人儿书,名副其实,只有巴掌大,封面五颜六色,纸张粗糙泛黄,图画黑白勾勒,漫谈中华上下五千年,讲述古今英雄事,是尤立增最爱的书。
每当跟着母亲去赶集时,看到书摊前封面花花绿绿的小人儿书,尤立增都会跟母亲要上几分钱,然后坐在由砖块架起的长条木板上,一本接一本地读。文学佳作、历史典故、英雄传记……生动鲜活的配图、言简意赅的文字、跌宕起伏的情节,在尤立增掌心间缓缓展开,如同一幕幕悲欢离合的大戏,于咫尺间吟唱出人世间的真善美。直到赶集的人散得差不多了,他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书摊,跟着母亲回家。
……
目录
第一章 薪火相传承家风 001
在英雄故里出生 003
传统文化启蒙 004
父母言传身教 006
第二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 011
幸运遇良师 013
误入藕花深处 016
执子之手,并肩同行 019
第三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 023
初为人师糊涂始 025
为有源头活水来 032
分明折得一枝春 038
第四章 稻花香里说丰年 045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047
半亩方塘一鉴开 051
不畏浮云遮望眼 055
勤耕致丰饶 062
一片冰心在玉壶 066
吾日三省吾身 070
吹尽狂沙始到金 074
第五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085
润物细无声 087
亦师亦友亦知己 099
同舟共济扬帆起 105
砥砺前行守信念 109
第六章 路漫漫其修远兮 113
俯首甘为孺子牛 115
甘为春山化雪涛 119
吾将上下而求索 122
试读
第一章 薪火相传承家风
在英雄故里出生
那些英雄的故事和神奇的传说,都在他的心底埋下了种子。
河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早在五千多年前,中华民族的三大始祖——黄帝、炎帝和蚩尤就在河北这片土地上,由征战逐渐走向融合,共同开创了中华文明史。。河北地处华北地区,位于漳河以北,东临渤海,内环京津两大直辖市,省内西为太行山地,北为燕山山地,燕山以北为张北高原,其余地区为河北平原。
在河北平原黑龙港流域的最东端,渤海湾的西岸,有一块平坦的大地。这里河渠纵横,地势低洼平坦,和其他滨海城市无异。
然而,这座滨海小城有它的独特之美。它是一座历史名城,大约七千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古黄河的入海口最早即在此城境内。这片土地上有秦代卯兮城遗址、武帝台古遗址、郛堤城遗址等历史文化遗迹。它还是一座英雄之城。1945年,为纪念牺牲在此的原八路军115师教导六旅副旅长兼冀鲁边军区副司令员黄骅烈士,这座小城更名为黄骅县。1989年,黄骅县撤县设市,更名为黄骅市。
黄骅市南25公里处,有一个历史悠久的村庄,村北有一条河,名叫淤泥河,是黄河故道,河道建有码头和水闸。公元1404年,田、王、姜、刘姓由甘肃兰州迁至此地,分四处立村,1956年四村合并,因建在大马闸口旁,且李姓人口居多,故取名李马闸口村。
1965年11月7日,即农历十月十五,尤立增在这个小村庄出生。他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听村里的老人“说古”,淤泥河堤、大槐树下是他最喜欢的去处。那些英雄的故事和神奇的传说,都在他的心底埋下了种子。
传统文化启蒙
有了钱,尤立增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镇上买小人儿书。
在尤立增的幼年记忆中,县里的放映队会挨个村放电影。每当放映队来到李马闸口村附近,人们就开始相互告知,“今天放映队在旧城村放电影,还有三天就到咱们村了!”在大人眉飞色舞的言谈中,孩子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把这个喜讯传遍村子的各个角落。他们扔下书包,跑到街上,大声吆喝:“要放电影了,要放电影了!”响亮的吆喝声带着浓浓的喜悦和兴奋,让尤立增幼小的心灵乐开了花。在放映队到来之前,尤立增会偷偷地跟着几个已经上学的大孩子,步行七八里路到邻村看电影。
当放映员熟练地打开机子,将那束灯光投射到银幕上时,尤立增的心里便充满了紧张与好奇。等期待已久的《南征北战》《英雄儿女》等电影在银幕上播放出来时,场内总会爆发出阵阵掌声和叫好声,许久才会安静下来。此时,年幼的尤立增完全沉浸在电影情节里,那些感人至深的画面常常让他泪流满面……
在电影结束后的归家途中,尤立增兴奋地和同伴点评着影片中的人物和精彩情节,仿佛那精彩的电影还没有结束。
尤立增跟着放映队的脚步,一个村接着一个村追影。电影中的那些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总在他心里回荡,让他难以忘怀。
年龄稍长后,尤立增开始了他的读书旅途。他的阅读之旅,是从读小人儿书开始的。
小人儿书,名副其实,只有巴掌大,封面五颜六色,纸张粗糙泛黄,图画黑白勾勒,漫谈中华上下五千年,讲述古今英雄事,是尤立增最爱的书。
每当跟着母亲去赶集时,看到书摊前封面花花绿绿的小人儿书,尤立增都会跟母亲要上几分钱,然后坐在由砖块架起的长条木板上,一本接一本地读。文学佳作、历史典故、英雄传记……生动鲜活的配图、言简意赅的文字、跌宕起伏的情节,在尤立增掌心间缓缓展开,如同一幕幕悲欢离合的大戏,于咫尺间吟唱出人世间的真善美。直到赶集的人散得差不多了,他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书摊,跟着母亲回家。
……
前言/序言
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幸福,劳动创造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社会要崇尚劳动、见贤思齐,加大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宣传力度,讲好劳模故事、讲好劳动故事、讲好工匠故事,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竞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强大的工人队伍用辛勤劳动和拼搏奉献推动中国制造、中国智造、中国创造走向世界的前列,新时代的中国面貌日新月异。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加强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队伍是伟大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
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自改革开放以来,广大职工勇立改革潮头独立自主,奋发图强,勇于创新,其中涌现出一批批全国劳模和大国工匠,他们参与建设了代表中国高度、中国速度、中国深度的一系列重大工程,提升了国家实力,打造了“中国名片”,树立了“中国品牌”,增添了“中国力量”,充分释放出工人阶级的创新活力,展示出大国工匠强大的创造能力。他们以工人阶级的满腔热忱在各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书写了新时代的壮丽篇章。
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和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是广大劳动群众在社会生产实践中锤炼形成的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工人阶级伟大品格的具体体现,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民族复兴需要劳动模范,祖国强盛需要大国工匠,中国制造、中国智造、中国创造更需要大国工匠的强有力支撑。劳模、工匠等的成长故事、先进事迹中承载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勇往直前的强大精神力量。
“中国劳模”系列丛书,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讲述全国劳模、大国工匠和先进工作者的成长经历及他们追梦、筑梦、圆梦的故事,用他们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业绩的真实故事感染读者,形成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引导广大技术工人和青少年形成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观念。
“匠心筑梦,强国有我。”新时代是一个万象更新、生机勃勃的时代,也是一个继往开来、创新创业和建功立业的大时代。希望广大读者能以劳动模范为榜样,以大国工匠为楷模,立志技能报国、技术强国,踔厉奋发,勇毅前行,锤炼思想品格,汲取劳动智慧,勇于担当、勤于钻研、甘于奉献,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和乡村振兴,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农业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高凤林
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
211厂14车间高凤林班组组长
2022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