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近年来,伴随着对张謇的研究越来越全面、深入,人们越来越关注张謇能否从历史走进当下的时代,焕发出时代的光彩。同时,张謇作为一个以往多被学界和政界关注的历史人物,现今能否也让普通群众了解和理解,也成了一个需积极面对的课题。这本书的出版,其目的,一是让当今时代的人,包括普通群众,熟悉张謇,了解张謇;二是用新时代的眼光审视张謇,而不囿于旧时代的局限;三是挖掘提炼张謇精神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精彩书摘
                                                        第一讲:
    政治家张謇与南通精神
    (2018年11月13日笔者在江苏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演讲,文章发表于2019年《同舟共济》第五期,收录于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出版的《文化讲坛录》)
    我要讲的题目是《政治家张謇和南通精神》。为什么定这个题目?有三点考虑:第一,既然是文化讲座,就要有一定的文化内涵,符合文化的主题。我觉得这个文化品位高的话题值得讲一讲。第二,张謇这个人物,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张謇不仅是南通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物,而且在江苏乃至全国都有着重大的影响。第三,张謇这个话题我比较熟悉。我在南通工作了十几年,张謇的影子和影响无所不在、无时不在,从我第一天到南通至最后一天离开南通,经常会有意无意地、自觉不自觉地对张謇给予一些关注和探究。
    现在,研究张謇的文章很多,怎么才能在原有张謇研究的基础上有点新意和突破呢?有两点考虑:一是张謇本身的主体身份和定性到底是什么?一般人都认为他是企业家、教育家,因为他办了很多企业和学校。但我认为,他主体上、本质上是政治家,这是容易被人忽视的一个方面。二是张謇到底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我们知道,张謇留下了很多东西,包括工厂、学校、养老院、公路、港口,甚至留下了一座城市。这些东西都是有形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也容易被大家所关注和记住。而张謇留下的精神文化遗产却被人们忽视了,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不广为人了解。所以,今天我们要探讨张謇留下的精神文化遗产有哪些?这些精神文化遗产延续到当代,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又该如何去继承和发扬光大?我将分两个部分来讲述张謇的政治作为和精神遗产。
    第一部分:为什么说张謇是政治家?
    张謇之所以是一名政治家,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理由。
    (一)张謇的“状元”身份就是一个政治身份
    过去,我们认为状元是文人,是儒生。实际在中国古代,从隋唐开始的科举考试,主要目的就是选拔培养各级官员,也就是选拔培养政治人物。“状元”作为最高级的“士”,实际上是最有发展潜力的政治人物。他是由最高统治者皇帝面试钦定的。特别到了明清以后,又在进士和状元之外,设了一个翰林院,是为了进一步培养高层领导干部。考中进士以后,一般的还要通过老进士、老翰林进行辅导,然后经过见习、考核合格了再送进翰林院。状元可以直接进翰林院。翰林院相当于高级官员培训班。明代就有种说法:“非翰林不得入阁。”我们经常说“状元宰相”,因为大部分的宰相或高级官员都是从状元和进士中产生的。张謇中了状元以后,清廷给了他一个翰林院修撰的官衔。简单地说,就是皇帝的宫廷秘书,记录宫廷发生的事情,帮助朝廷起草一些文稿,甚至给皇帝和太子讲学,等等。这虽然没有实权,但是可以借助这个平台,眼观全局,学习朝廷的政治运作,了解政治的态势。同时,还可以直接参政议政,发表看法。举个例子,1894年甲午战争那年,当时的政局复杂,所谓的主战派和主和派争斗得很厉害。张謇刚考上状元,很快就向朝廷上奏批评李鸿章,认为李鸿章“主和”的主张耽误了国家的战备、影响了与日本人的战争,应该受到弹劾。这篇奏章当时震动朝野。满朝文武那么多有资历的、有威望的、有实权的官员都没有这个举动,而他刚刚中了状元,当了翰林,就开始崭露锋芒,拥有这样的政治眼光和政治担当,是非常了不起的。
    P1-2
                                                    
目录
                                                        第一讲:政治家张謇与南通精神
第二讲:政治家张謇在江苏的政治活动
第三讲:张謇的爱国心和强国梦
第四讲:读懂张謇
第五讲:张謇商业伦理观的五大内核
第六讲:言商仍向儒,舍身喂虎的张謇
第七讲:张謇如何开创南通现代化
第八讲:张謇打造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
第九讲:张謇与强毅力行的通商精神
第十讲:张謇与苏商精神
第十一讲:南通张謇和无锡荣氏兄弟
第十二讲:张謇沈寿共谱苏绣新华章
第十三讲:张謇民营经济思想
第十四讲:一个日本华裔农民给张謇的刺激
第十五讲:南通早期现代化的时代意义
第十六讲:张謇与上海工商界
第十七讲:张謇与书院文化
第十八讲:家风家教对张謇品格的塑造
第十九讲:张謇导淮的开创性贡献
第二十讲: 张謇兴办慈善的五大动因
第二十一讲:张謇的同科进士和事业伙伴沙元炳
第二十二讲:张謇与翁同龢情深义重
第二十三讲: 江海大地两先贤:张謇与韩国钧
第二十四讲:同为江苏人的盛宣怀与张謇
第二十五讲:简论张謇的道德与法治思想
第二十六讲: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相辅相成
第二十七讲:张謇现代金融实践与思想理念
第二十八讲:张謇与中国近代最早的师范学校
第二十九讲:张謇与盛宣怀兴办教育之异同
第三十讲:张謇强国梦统领下的人才观
                                                    
试读
                                                        第一讲:
    政治家张謇与南通精神
    (2018年11月13日笔者在江苏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演讲,文章发表于2019年《同舟共济》第五期,收录于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出版的《文化讲坛录》)
    我要讲的题目是《政治家张謇和南通精神》。为什么定这个题目?有三点考虑:第一,既然是文化讲座,就要有一定的文化内涵,符合文化的主题。我觉得这个文化品位高的话题值得讲一讲。第二,张謇这个人物,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张謇不仅是南通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物,而且在江苏乃至全国都有着重大的影响。第三,张謇这个话题我比较熟悉。我在南通工作了十几年,张謇的影子和影响无所不在、无时不在,从我第一天到南通至最后一天离开南通,经常会有意无意地、自觉不自觉地对张謇给予一些关注和探究。
    现在,研究张謇的文章很多,怎么才能在原有张謇研究的基础上有点新意和突破呢?有两点考虑:一是张謇本身的主体身份和定性到底是什么?一般人都认为他是企业家、教育家,因为他办了很多企业和学校。但我认为,他主体上、本质上是政治家,这是容易被人忽视的一个方面。二是张謇到底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我们知道,张謇留下了很多东西,包括工厂、学校、养老院、公路、港口,甚至留下了一座城市。这些东西都是有形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也容易被大家所关注和记住。而张謇留下的精神文化遗产却被人们忽视了,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不广为人了解。所以,今天我们要探讨张謇留下的精神文化遗产有哪些?这些精神文化遗产延续到当代,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又该如何去继承和发扬光大?我将分两个部分来讲述张謇的政治作为和精神遗产。
    第一部分:为什么说张謇是政治家?
    张謇之所以是一名政治家,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理由。
    (一)张謇的“状元”身份就是一个政治身份
    过去,我们认为状元是文人,是儒生。实际在中国古代,从隋唐开始的科举考试,主要目的就是选拔培养各级官员,也就是选拔培养政治人物。“状元”作为最高级的“士”,实际上是最有发展潜力的政治人物。他是由最高统治者皇帝面试钦定的。特别到了明清以后,又在进士和状元之外,设了一个翰林院,是为了进一步培养高层领导干部。考中进士以后,一般的还要通过老进士、老翰林进行辅导,然后经过见习、考核合格了再送进翰林院。状元可以直接进翰林院。翰林院相当于高级官员培训班。明代就有种说法:“非翰林不得入阁。”我们经常说“状元宰相”,因为大部分的宰相或高级官员都是从状元和进士中产生的。张謇中了状元以后,清廷给了他一个翰林院修撰的官衔。简单地说,就是皇帝的宫廷秘书,记录宫廷发生的事情,帮助朝廷起草一些文稿,甚至给皇帝和太子讲学,等等。这虽然没有实权,但是可以借助这个平台,眼观全局,学习朝廷的政治运作,了解政治的态势。同时,还可以直接参政议政,发表看法。举个例子,1894年甲午战争那年,当时的政局复杂,所谓的主战派和主和派争斗得很厉害。张謇刚考上状元,很快就向朝廷上奏批评李鸿章,认为李鸿章“主和”的主张耽误了国家的战备、影响了与日本人的战争,应该受到弹劾。这篇奏章当时震动朝野。满朝文武那么多有资历的、有威望的、有实权的官员都没有这个举动,而他刚刚中了状元,当了翰林,就开始崭露锋芒,拥有这样的政治眼光和政治担当,是非常了不起的。
    P1-2
                                                    
前言/序言
张謇曾是被历史尘封的 人物。而且,在以阶级斗争 为纲的年代,往往被看作是 反面人物或饱受非议的人物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张 謇这位曾在中国近代史上多 领域引领潮流的重要历史人 物,越来越关注,越来越予 以客观而又正面的评论。张 謇作为清末民初的政治家、 实业家、教育家、慈善家, 他在推进中国早期现代化中 的首创精神、爱国情怀、优 良品德、渊博学识、辉煌业 绩,得到了应有的肯定和赞 扬,他所遗留的物质和精神 遗产,越来越彰显出转型期 的历史价值,他的历史形象 越来越高大伟岸。笔者在本 世纪初主政张謇的家乡南通 时,也曾积极倡导和推动当 地努力研究张謇,宣传张謇 ,学习张謇,并以此为抓手 ,促进南通的精神文明和物 质文明建设。 近年来,伴随着对张謇 的研究越来越全面、深入, 以及对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 作用的进一步肯定,人们越 来越关注张謇能否从历史走 进当下的时代,焕发出时代 的光彩。同时,张謇作为一 个以往多被学界和政界关注 的历史人物,现今能否也让 普通群众了解和理解,也成 了一个需积极面对的课题。 有鉴于此,笔者这几年在关 于张謇的研究和宣讲中,尽 量挖掘提炼张謇对当下时代 的价值和意义,并尽量以普 通大众所能接受的方式展现 ,陆陆续续形成了此类三十 多篇专题性文稿。现在,终 于将这些文稿汇编成册,就 有了《论张謇》这本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