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在VUCA时代,消费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保持既快又稳的“双速”增长是对每个消费企业的时代拷问。新质生产力对消费产业深度转型和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历史性意义,是企业在新时代的新增长动能,是企业应对不确定性、实现韧性增长的必由之路。
本书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论逻辑进行了解读,并提出了消费企业构建新质生产力的方法论和应用框架——新质生产力魔方,为消费企业探索和构建新增长动能提供了全新视角。
本书共分为6篇,第1篇“势”(第1章)分析了消费者需求演化和数字化技术发展驱动的消费产业分化趋势;第2篇“道”(第2章)从组织韧性角度提出企业韧性增长的方式和特征;第3篇“法”(第3章)从新质生产力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角度分析了数字化技术对消费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驱动作用和数据要素的赋能价值;第4篇“术”(第4章)从增长悖论和困局入手提出消费企业新质生产力魔方,按新质生产力的三大核心要素(新质劳动对象、新质劳动资料和新质劳动者)逐层解构出具体目标、评价指标、策略和方法。第5篇“器”(第5~8章)基于9个细分行业的业务驱动力、10个数字化运营能力和4个组织变革要素详细剖析了消费行业的新质生产力三大核心要素的建设内容和阶段目标,以及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质生产关系,提供了构建新质生产力的可操作的行动步骤。第6篇“用”(第9~10章)梳理了新质生产力落地的8对辩证心法,解构了7家消费行业标杆企业的实践案例。
无论您是零售消费企业的当家人、管理者和从业者,还是行业研究者、学者,或者是投资机构、数字化技术服务者,本书都可成为您学习、借鉴的案头指南。
书各章回答以下问题:
第1章:我们所处的消费产业未来将呈现什么样的形态?
第2章:我们应该打造什么样的增长模式以应对未来的行业趋势?
第3章:我们应该如何实现韧性增长?
第4章:中国消费企业如何构建新质生产力?
第5章:未来消费企业的新质劳动对象是什么?
第6章:未来消费企业的新质劳动资料是什么?
第7章:未来消费企业的新质劳动者是什么?
第8章:未来什么样的生产关系才能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第9章:在新质生产力构建中需要遵循什么样的辩证心法?
第10章:在新质生产力构建方面标杆企业都有哪些实践?
如果您对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意义感兴趣,想了解产生背景,及其背后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原理,想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建议您从第1章开始读起,重点研读第1~4章和第8章。如果您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增长乏力、竞争加剧、转型受挫等难题,想直接“拿来就用”或者找到解决办法,建议您可以重点阅读第4~7章、第9章。如果您想借鉴同行经验,建议您可以重点阅读第10章。
目录
目录
推荐序一 纵横交错、知行合一
推荐序二 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
推荐序三 唯有创新变革 才能创造企业未来
前言 新质生产力是中国消费企业韧性增长的必由之路
本书内容框架和阅读指南
第1章 两大引擎 驱动发展 中国消费产业处于深度转型的前夜
1.1 中国消费产业昨日辉煌和奠定的韧性增长基础 / 2
1.1.1 快速发展的40年 / 2
1.1.2 中国特色的韧性增长基础 / 3
1.2 对中国经济社会未来15年发展趋势的基本判断 / 4
1.3 中国消费者愈发理性且日趋成熟 / 6
1.3.1 消费心理和决策理性升级 / 7
1.3.2 消费群体结构立体分化 / 8
1.3.3 消费区域梯度扩散 / 9
1.3.4 消费价格和价值反向分化 / 10
1.3.5 消费场景多元融合 / 11
1.3.6 消费品类丰富扩展 / 12
1.4 数字化技术与中国消费产业同频共振 / 14
1.4.1 消费产业发展中的科技创新应用 / 14
1.4.2 消费产业数字化技术分类 / 16
1.5 中国消费产业未来将面临深度转型 / 19
1.5.1 科技创新深入应用加速了供需裂缝演化 / 19
1.5.2 消费产业的未来主题:分化 / 21
第2章 长期主义 功在平时 韧性增长是未来中国消费企业的永恒目标
2.1 关于韧性的基础研究 / 33
2.1.1 研究韧性的现实意义 / 33
2.1.2 关于韧性的基本概念 / 35
2.2 组织韧性的内涵 / 39
2.3 组织韧性的核心特征 / 42
2.3.1 核心特征 / 42
2.3.2 组织韧性研究在企业层面的应用 / 44
2.4 组织韧性和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 48
2.5 数字经济时代的韧性增长 / 49
第3章 回归本源 高质发展 新质生产力是中国消费企业韧性增长的必由之路
3.1 关于生产力的基础研究 / 55
3.2 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 56
3.3 新质生产力促进动态均衡有序可控 / 61
3.4 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点 / 64
3.4.1 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意义 / 64
3.4.2 全要素生产率测量方法 / 66
3.5 中国消费企业新质生产力公式 / 68
3.6 数字科技创新赋能企业新质生产力 / 69
3.6.1 关于数字科技与竞争力的研究 / 69
3.6.2 数字经济催生新质生产力 / 72
3.6.3 数据要素赋能新质生产力 / 73
3.6.4 新质生产力三要素的飞轮效应 / 78
3.7 新质生产力驱动韧性增长 / 79
3.8 淬炼中国消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 81
3.8.1 新质劳动对象:企业增长核心业务驱动力变迁带来更广泛的劳动对象 / 81
3.8.2 新质劳动资料:企业增长数字化运营体系支撑更高效的劳动资料 / 83
3.8.3 新质劳动者:企业增长组织变革力驱动更高素质的劳动者 / 86
第4章 循道而行 重新上路 新质生产力的建设方法总论
4.1 中国消费企业新质生产力 / 91
4.1.1 中国消费企业当前的增长悖论和困局 / 91
4.1.2 中国消费企业新质生产力构建的底层逻辑 / 94
4.1.3 新质生产力魔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标志下的高质量发展 / 98
4.1.4 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评价指标 / 101
4.1.5 新质生产力三个层次的短期、中期和长期价值 / 102
4.1.6 新质生产力三个层次的飞轮效应 / 103
4.1.7 新质生产力思考框架:一核三层四梁八柱 / 106
4.1.8 企业新质生产力全景图 / 108
4.2 新质劳动对象:增长业务驱动力 / 108
4.2.1 消费产业链的深度转型 / 108
4.2.2 平台模式的全要素配置网络效应 / 114
4.2.3 消费产业要素和要素配置的演化过程 / 117
4.2.4 核心业务驱动力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 121
4.2.5 细分品类的核心驱动力分解 / 122
前言/序言
前言 新质生产力是中国消费企业韧性增长的必由之路
中国消费行业经过40年的快速发展,很多消费领域的企业得益于人口、政策或资源要素红利取得成功。当红利不复存在,而不确定、复杂和模糊为特征的乌卡(VUCA)时代未走,以脆弱、焦虑、非线性和费解为特征的巴尼(BANI)时代已来,在这样的大变局时代,我们将会面对什么样的市场?什么样的增长形态才能适应市场发展?企业未来的增长动力在哪里?如何构建支撑增长的内生动力?组织如何适应越来越剧烈的变化?这五个问题是这个时代对中国消费行业的每个企业的“五大时代拷问”,也是每位企业家每天在思考的问题,本书尝试逐一回答这五个问题,希望能对新时代的消费行业发展及企业对增长的思考提供新的更全面、更深入的视角。“五大时代拷问”没有标准答案,本书更期望的是起抛砖引玉的作用,为读者提供多个看待问题的视角和我理解的答案,引发大家的共鸣和思考。
我们将会面对什么样的市场?总体上判断,中国消费产业正处于深度转型的前夜,经过40年的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消费大市场,同时也奠定了非常坚实的韧性基本盘。从消费者需求角度看,消费者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极大满足,消费需求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基本生活消费与体验性需求复合;从消费企业看,大量传统消费品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存量竞争状态,而高品质服务和产品还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和发展,大量消费企业将面临传统产业深度改造、业务模式和产品创新的双重压力;从整个消费产业角度看,规模龙头企业和大量中小企业具有的生产要素资源条件和品牌势能存在巨大差异,整个产业也将面临做大做强的规模化、绿色发展和高效率高质量发展的双重压力。以往的需求和供给之间单一、线性、单向、单体的匹配关系将被深度改造,被复杂、网状、双向、生态的匹配关系代替。
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数字科技的进步与中国消费市场的发展互生互荣,不同程度地驱动消费者的多样化体验以及生产供给端的创新发展,促进了消费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催生了新型消费裂缝,供需差异震荡幅度更大、变化速度更快、方向更不确定,这加剧了整体消费市场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迅猛变化,预示着消费产业将进入强烈的分化时代,消费结构分化、供给结构分化、竞争格局分化是未来市场的关键主题。这将是一场没有发令枪和没有终点的分化耐力赛——没有人告诉参赛者比赛什么时候开始,随时以及每天都会有新的竞争对手加入赛道,而且永远不会知道明天新的竞争对手会是谁;每天都会遇到新问题,市场打法也越来越多样化且不可预测;也没有人会告诉我们终点在哪里,因为我们传统上用规模来定义企业成功的单一标准已经不再适用,在数字化技术的加持下,互联网业务模式创新带来的规模增长及其增长速度已经远远超过很多实体企业,发展质量已经成为另一个重要标准,这是当下所有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什么样的增长形态才能适应市场发展?在消费前端压力越来越大,生产成本降低速度没有赶上时,企业利润率必然下降,可使用、再投入的资源要素有限,约束条件会越来越多,企业会越来越谨慎地面对每项资源的投入;而有限资源投入的产出效率越来越低,因为人口和政策红利逐渐消失,市场费用资源投入促进渠道销售增长的时代以及资金、土地和设备投资促进供给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单一市场费用投入的边际收益越来越低,而资金、土地和设备这些单一要素资源投入推动快速增长的边际成本越来越高,不适销对路、没有功能创新、没有附加价值的单一产品只会让毛利陷入低位竞争态势。非常多的企业不适应这种转变,就会出现几种状态:①过去因红利或资本驱动的企业,竞争力弱,现实状况下面临倒闭;②已经积累起一定的市场地位和内生能力的企业,看不清未来,选择“躺平”,用一种对未来的“战略懒惰”逐步消耗掉那点仅有的市场竞争地位和内生能力;③已经积累起一定市场地位,但内生能力弱的企业,看不清未来,美其名曰要“活着”,实际上是为过去没有注重内生能力建设寻找“以战术勤快代替战略虚无”的借口,采取各种短视行为,精简降本、饮鸩止渴。这些状态多多少少会在很多不适应转变的企业身上找到影子。
奋起直追,不计较过去的过错得失,重新上路才是正确的状态。企业在资源有限、约束条件越来越多的条件下,需要面对双重压力(存量挖掘、增量培育),在多个二元目标(预防、抵抗、恢复、发展和成长)之间进行灵活调整和平衡,就必须清晰地认识到质量提升是存量挖掘、增量培育的必由之路,也就是说:高质量发展才是驱动新一轮增长必须具备的特征,而高质量是建立在全资源要素生产率zui大基础上,包括新要素的加入、与原有要素的融合、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驱动要素效率zui大化、要素结构最合理化和要素组合最优化,以驱动要素价值的zui大化,体现在财务数据上就是投入最小的资源实现同等的收入,或投入相等的资源实现更高的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