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装备作战概念研究方法展开,涵盖绪论、外军作战概念分析、装备作战概念设计方法、描述方法、评估方法,装备系统概念分析与评估方法,及 8 个装备作战概念设计案例。可作新型装备作战概念设计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考书,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军事装备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军事智能等专业研究生教材 。
精彩书摘
第1章 绪论
长期以来,我国对装备发展论证、装备作战需求论证的内涵还存在一定的理解模糊和混用,对作战概念、作战样式、作战想定的概念、内涵和应用时机还存在不同的理解。本章主要是明确不同概念的定义、内涵和外延,为介绍装备作战概念研究方法打下基础。
1.1 基本概念
1.1.1 装备发展论证
装备发展是一个十分复杂、高度综合性的系统问题。随着高新科技在装备上的广泛应用,装备发展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所使用的方法越来越多样,所需要的经费越来越多,所面临的风险越来越高,所经历的时间相对漫长。在装备发展中,要较为充分地掌握以上因素,就需要进行详细的前期论证。
装备发展论证是为装备建设与发展决策服务的决策咨询研究活动,主要任务是为决策者或决策机关提供实施决策的科学依据,发挥决策支持和参谋咨询作用。一旦装备发展论证研究的结论为决策者或决策机关采用,则论证研究的结论就成为执行决策、实施工程研制和定型考核的科学依据。
装备发展论证是装备建设与发展的前期工作。一般而言,装备的发展历程可分为规划决策、组织实施和使用管理三个主要阶段。
规划决策阶段主要解决发展方向、目标和程度的问题,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需求分析和论证决策。分析论证发展什么装备、发展到什么程度,并将作战需求转化为具体装备的战术技术指标。需求分析以定性分析为主,确定发展方向和目标;论证决策以定量分析为主,确定发展程度和指标。规划决策是在国家安全需求、国民经济实力和科技发展水平三维空间中进行的,该阶段的输入是初始的作战需求以及相应的国家安全需求、国民经济实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约束,该阶段的输出为具体装备的战术技术指标和相应的配套要求。
组织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具体组织实施装备发展工作,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实现规划决策的目标,将决策目标转化为具体的装备。组织实施是在性能、时间和费用三维空间中进行的,该阶段的输入是规划决策阶段的输出以及相应的经费、时间、科技水平约束,该阶段的输出为定型的装备。
使用管理阶段的主要工作是通过有效的管理,使装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充分发挥装备的效能,使装备系统发挥应有的战斗力,并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对操作、维修、保障、人员等方面状况的研究改进,逐步提高装备的作战效能,逐渐改进和完善装备的使用操作、维修保障性能。使用管理是在装备保障(使用操作、日常保养)、技术保障(维修、备件、战场抢修)和人员保障(编制、人员素质、训练水平)三维空间中进行的,该阶段的输入是组织实施阶段输出的具体装备以及相应的作战要求、保障能力约束,该阶段的输出为抽象化的装备作战效能。使用管理阶段通过对装备结构、编配和使用操作方法的改进研究,对装备的改进、改型提出建议,从而对规划决策阶段形成反馈。
在装备发展的三个阶段中,规划决策阶段是整个工作的起始点,论证为规划决策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方案,是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在装备发展论证中,对组织实施阶段和使用管理阶段装备所处的状态必须加以充分的考虑,前期的详细考虑对于后期的工作实施具有重要的导向和保证作用。在全寿命、全系统的概念框架下,先期的论证更显现出对后期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装备发展论证涉及范围广、内容多。装备发展论证工作可用阶段-逻辑-知识三维结构描述,论证工作中的任一状态均可由三维结构空间中的一个状态点描述,如图1.1所示。
1.1.2 装备作战需求论证
装备的作战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为完成可能担负的作战任务,对装备建设的基本要求,包括对装备性能、质量、数量、体系、保障等多方面的需求。更具体的描述为,通过为装备系统添加硬件、软件或运用某种方法,可提高该武器系统的效能,从而满足新的作战任务的需要。这些硬件、软件或运用的方法及其隐含的新的作战能力称为装备的作战需求。
装备作战需求论证突出的是作战任务牵引装备发展的理念,并着重从系统整体结构优化角度审视装备发展问题。装备作战需求论证所研究的问题错综复杂,所获得的结论影响深远。
……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基本概念 1
1.1.1 装备发展论证 1
1.1.2 装备作战需求论证 2
1.1.3 作战概念的理解 4
1.1.4 几个概念间的关系 6
1.2 作战概念内涵分析 9
1.2.1 美军作战概念内涵 9
1.2.2 我军作战概念内涵 11
1.2.3 作战概念内涵差异对比 11
1.3 作战概念研究特点 12
1.3.1 作战概念研究方法运用 12
1.3.2 作战概念是基础的装备创新研究 15
1.3.3 作战概念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18
第2章 外军作战概念分析 21
2.1 美军作战概念研究方法 21
2.1.1 美军作战概念分类 21
2.1.2 美军装备需求开发机制的特点 22
2.1.3 中美在装备需求开发上的差异 27
2.2 美军典型作战概念 29
2.2.1 分布式作战概念 30
2.2.2 “多域战”作战概念 31
2.2.3 “网络中心战”作战概念 32
2.2.4 “马赛克战”作战概念 33
2.2.5 “穿透性制空”作战概念 35
2.3 美军作战概念间的联系 37
2.4 作战概念对装备发展的牵引作用 39
2.4.1 牵引阶段的划分 39
2.4.2 案例分析 41
第3章 装备作战概念设计方法 49
3.1 概述 49
3.1.1 “基于威胁”的装备作战概念设计方法 49
3.1.2 “基于能力”的装备作战概念设计方法 50
3.1.3 装备作战概念设计的基本流程 51
3.1.4 装备作战概念设计的理念 52
3.2 装备作战概念设计总体架构 54
3.2.1 分段设计总体架构 54
3.2.2 闭环设计总体架构 55
3.2.3 分层设计总体架构 56
3.3 装备作战概念设计要素 58
3.3.1 装备作战概念设计原则 58
3.3.2 装备作战概念基本要素 59
3.3.3 装备作战概念设计要素 59
3.4 装备作战概念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62
第4章 装备作战概念描述方法 64
4.1 概念建模基本方法 64
4.1.1 IDEF建模方法 64
4.1.2 UML建模方法 66
4.1.3 IDEF与UML结合的建模方法 68
4.1.4 SysML建模方法 69
4.2 体系架构视图描述方法 72
4.2.1 企业体系架构框架的发展 72
4.2.2 DoDAF 74
4.2.3 DoDAF2.0的多视图产品 76
4.3 DoDAF2.0体系结构的描述过程和方法 79
4.3.1 体系结构模型的开发流程 79
4.3.2 体系结构模型的建模过程 79
4.3.3 体系结构模型的描述过程 87
4.4 装备作战概念描述应注意的问题 88
第5章 装备作战概念评估方法 90
第6章 装备系统概念分析方法 106
第7章 装备系统概念评估方法 118
第8章 装备作战概念设计案例 133
参考文献 203
试读
第1章 绪论
长期以来,我国对装备发展论证、装备作战需求论证的内涵还存在一定的理解模糊和混用,对作战概念、作战样式、作战想定的概念、内涵和应用时机还存在不同的理解。本章主要是明确不同概念的定义、内涵和外延,为介绍装备作战概念研究方法打下基础。
1.1 基本概念
1.1.1 装备发展论证
装备发展是一个十分复杂、高度综合性的系统问题。随着高新科技在装备上的广泛应用,装备发展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所使用的方法越来越多样,所需要的经费越来越多,所面临的风险越来越高,所经历的时间相对漫长。在装备发展中,要较为充分地掌握以上因素,就需要进行详细的前期论证。
装备发展论证是为装备建设与发展决策服务的决策咨询研究活动,主要任务是为决策者或决策机关提供实施决策的科学依据,发挥决策支持和参谋咨询作用。一旦装备发展论证研究的结论为决策者或决策机关采用,则论证研究的结论就成为执行决策、实施工程研制和定型考核的科学依据。
装备发展论证是装备建设与发展的前期工作。一般而言,装备的发展历程可分为规划决策、组织实施和使用管理三个主要阶段。
规划决策阶段主要解决发展方向、目标和程度的问题,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需求分析和论证决策。分析论证发展什么装备、发展到什么程度,并将作战需求转化为具体装备的战术技术指标。需求分析以定性分析为主,确定发展方向和目标;论证决策以定量分析为主,确定发展程度和指标。规划决策是在国家安全需求、国民经济实力和科技发展水平三维空间中进行的,该阶段的输入是初始的作战需求以及相应的国家安全需求、国民经济实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约束,该阶段的输出为具体装备的战术技术指标和相应的配套要求。
组织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具体组织实施装备发展工作,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实现规划决策的目标,将决策目标转化为具体的装备。组织实施是在性能、时间和费用三维空间中进行的,该阶段的输入是规划决策阶段的输出以及相应的经费、时间、科技水平约束,该阶段的输出为定型的装备。
使用管理阶段的主要工作是通过有效的管理,使装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充分发挥装备的效能,使装备系统发挥应有的战斗力,并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对操作、维修、保障、人员等方面状况的研究改进,逐步提高装备的作战效能,逐渐改进和完善装备的使用操作、维修保障性能。使用管理是在装备保障(使用操作、日常保养)、技术保障(维修、备件、战场抢修)和人员保障(编制、人员素质、训练水平)三维空间中进行的,该阶段的输入是组织实施阶段输出的具体装备以及相应的作战要求、保障能力约束,该阶段的输出为抽象化的装备作战效能。使用管理阶段通过对装备结构、编配和使用操作方法的改进研究,对装备的改进、改型提出建议,从而对规划决策阶段形成反馈。
在装备发展的三个阶段中,规划决策阶段是整个工作的起始点,论证为规划决策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方案,是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在装备发展论证中,对组织实施阶段和使用管理阶段装备所处的状态必须加以充分的考虑,前期的详细考虑对于后期的工作实施具有重要的导向和保证作用。在全寿命、全系统的概念框架下,先期的论证更显现出对后期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装备发展论证涉及范围广、内容多。装备发展论证工作可用阶段-逻辑-知识三维结构描述,论证工作中的任一状态均可由三维结构空间中的一个状态点描述,如图1.1所示。
1.1.2 装备作战需求论证
装备的作战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为完成可能担负的作战任务,对装备建设的基本要求,包括对装备性能、质量、数量、体系、保障等多方面的需求。更具体的描述为,通过为装备系统添加硬件、软件或运用某种方法,可提高该武器系统的效能,从而满足新的作战任务的需要。这些硬件、软件或运用的方法及其隐含的新的作战能力称为装备的作战需求。
装备作战需求论证突出的是作战任务牵引装备发展的理念,并着重从系统整体结构优化角度审视装备发展问题。装备作战需求论证所研究的问题错综复杂,所获得的结论影响深远。
……
前言/序言
随着国家科技和经济实力的增长,我军装备发展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从“步其后尘”逐步到“望其项背”,目前在某些领域已达到“同台竞技”的态势。随着我军与外军装备发展“同台竞技”态势的显现,也带来了制约发展的新问题。许多新型装备的发展没有模板可参照,缺少样机可借鉴,一切要自主创新。自主创新装备的发展对我军而言是一个新课题,依据科学研究的规律,对于新兴领域开展研究首先要回答“怎么研究”的问题。
我军装备由“跟随式”发展向“自主创新式”发展转型的基础和前提是需求生成方法的创新,而装备作战概念研究则是装备需求生成的逻辑起点,作战概念是牵引自主创新式装备发展的原动力。作战概念研究是面向未来装备体系及装备系统发展的探索性研究,更是面向新型装备体系及装备系统作战使用的前瞻性研究,作战概念研究方法是支撑开展装备作战概念研究的技术基础和必要手段。
面对“怎么研究”的问题,既需要“硬的”设备工具,更需要“软的”技术方法,一个新科学时代到来的前提就是在这两方面的突破和创新。在面对新兴问题时,“软的”技术方法的重要性更为凸显。在英文中,方法一词为“method”,来自于希腊文,是由希腊文“meta”和“hodos”合成的,“meta”的意思是“沿着”,“hodos”的意思是“道路”,因此“方法学”(methodology)往往被解释为“关于沿着某一道路正确行进的学问”。科学的本质是创造,方法则是创造的前提,是科学的生命所在。正所谓知识为体,方法为魂。
2019年,我们出版了《新型作战概念剖析》一书,针对美军提出的“分布式作战”“多域战”“穿透型制空”“远距空中优势”“OODA2.0”“混合战争”和“马赛克战”等作战概念进行了剖析,很多业内同行认为目前对新型作战概念的分析较多,如何结合我军实际构建作战概念研究方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基本问题。作战概念研究方法体系是一个军事理论、系统工程、战术战法、装备技术、数学方法、军事运筹、作战实验等多学科高度综合和融合的研究任务,研究结果是一个面向体系、多维耦合、权衡取舍、实验验证、综合评估的输出。通过多年的研究探索,我们对作战概念研究方法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面向研究任务,提出和构建了一些有效的研究方法,并在实践中得以运用,获得了一些明显的效果。但总体而言,探索和尝试是初步的,认识尚不深入、不到位,还须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进一步修改完善。
本书主要由空军工程大学陈士涛、李大喜、赵保军结合前期研究工作总结完成,第4章由肖吉阳和陈士涛共同完成,第6章由李大喜和赵子俊共同完成。本书得到综合研究计划“xxx推演与作战效能评估研究”项目支持。
受作者水平和认识的局限,全书从内容上还不足以覆盖或还不能称为一套装备作战概念研究理论方法,一些提法和模型也还存在不够精准的情况,期待有关专家、同行和读者的不吝赐教。
作者
2025年于西安长乐坡